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077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包括置于驾驶室顶盖上的行李框本体,所述行李框本体为一体成型式的薄壁盒状结构,其前部沿前挡风玻璃的弧度向后上方延伸,中部设有由左、右中空竖墙形成的凹形置物空间,末端采用U形结构并与货厢顶盖过渡连接;所述左、右中空竖墙顶端对称设有前、后下沉固定腔,在驾驶室顶盖上位于前、后下沉固定腔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前、后过渡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陈本低廉,不仅能同时满足小件行李及超长行李的放置和捆扎需求,而且能从造型上和功能上弥补皮卡厢式车驾驶室顶盖和货厢顶盖的高度差,从而有效改善整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造型美观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皮卡厢式车,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
技术介绍
为解决皮卡车作为货运车辆在大中城市的限行问题,近些年来在皮卡车基础上衍生出了皮卡厢式车这一新兴细分市场。皮卡厢式车对皮卡车的开放式货厢进行了全封闭改造,为了保证货厢的运载高度和可用空间,货厢的顶盖往往高高隆起,显著高于车辆前部的驾驶室顶盖。皮卡厢式车虽然有效解决了皮卡按乘用车辆进行车辆公告和城市限行的问题,但前低后高的车顶结构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整体造型和外观卖点,限制了皮卡厢式车的市场发展。为从造型和功能上弥补驾驶室顶盖和货厢顶盖的高度差,部分皮卡厢式车驾驶室顶盖上方布置了行李框,借以对驾驶室顶盖的高度进行提升。但这类行李框多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管梁结构螺接,使得整车的改装气息浓重、整体效果较差,无法满足高端行业用户对皮卡厢式车外观乘用车化的需求;且与整车风格并不匹配的管梁结构行李框将造成整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恶化,不仅增大了整车风阻和油耗,也加大了顶撑横梁与顶盖之间由于涡流产生开胶、异响的风险;另外,此类型行李框的置物结构局限在驾驶室顶盖上方,因此只能运送尺寸不大的小件行李。而当超长行李沿车辆前后方向放置时,在后部货厢顶盖部位无法对其进行固定及捆扎,因此难以满足电力、电信、燃气、公安巡逻等特种行业用户的常用超长行李,如折叠梯、管材、升降式照明灯杆等随车携带的需求。上述结构还衍生出另一种常见的改良结构方案,即将行李框与车顶的纵向行李架组合为一体,作为总成螺接在车顶上。该总成从驾驶室顶盖前端向后延伸至货厢顶盖后端,虽然为超长行李在货厢顶盖部位的固定及捆扎提供了解决方案,但该结构及装配更加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而且还进一步抬高 了本已隆起的货厢顶盖,使得整车空气动力学性能及造型美观性进一步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仅能同时满足小件行李及超长行李的放置和捆扎需求,而且能有效改善整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造型美观的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包括置于驾驶室顶盖上的行李框本体,所述行李框本体为一体成型式的薄壁盒状结构,其前部沿前挡风玻璃的弧度向后上方延伸,中部设有由左、右中空竖墙形成的凹形置物空间,末端采用U形结构并与货厢顶盖过渡连接;所述左、右中空竖墙顶端对称设有前、后下沉固定腔,在驾驶室顶盖上位于前、后下沉固定腔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前、后过渡支架。所述凹形置物空间的底物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上设置有镂空式孔盖。所述行李框本体与车体接触的前边缘和侧边缘分别设有前部密封条、侧部密封条,所述前部密封条的两端设有排水口。所述凹形置物空间的左、右中空竖墙内分别对称设置有捆扎装置。所述捆扎装置包括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左、右中空竖墙内的金属杆,在左右中空竖墙内侧面位于金属杆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方孔座。所述左右中空竖墙上位于前、后下沉固定腔位置固定设置有行李架。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陈本低廉,不仅能同时满足小件行李及超长行李的放置和捆扎需求,而且能从造型上和功能上弥补皮卡厢式车驾驶室顶盖和货厢顶盖的高度差,从而有效改善整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造型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捆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A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B-B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包括置于驾驶室顶盖I上的行李框本体2,所述行李框本体2设计为一体成型式的薄壁盒状结构,可选用模压玻璃钢工艺或工程塑料注塑工艺,基础壁厚设置为3.5_,局部大弧面背面带有加强筋。行李框本体2采用车体同色涂装,具备与车体钣金一致的外观质感,从车体外部可视为驾驶室顶盖I向上方的整体抬升。行李框本体2前部沿前挡风玻璃3的弧度向后上方延伸,可起到减缓风阻和降低风噪的作用,中部向下凹陷至驾驶室顶盖1,形成一个充裕的凹形置物空间6,中部左右两侧为左右中空竖墙4、5,左、右中空竖墙4、5外表面与车体侧围光顺过渡,不仅遮挡美化了凹形置物空间6,也有效弥补了驾驶室顶盖I和货厢顶盖7的高度差;行李框本体2在凹形置物空间6后部向车辆后方逐渐减薄,并紧密贴合货厢顶盖7的隆起趋势,末端采用U型收边,与货厢顶盖7融为一体。所述左、右中空竖墙4、5顶端对称设有如、后下沉固定腔8、9,由于左右中空竖墙4、5顶端与驾驶室顶盖I高度差较大,在驾驶室顶盖I上位于前、后下沉固定腔8、9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前、后过渡支架10、11,以确保行李框本体2间接地固定在驾驶室顶盖I的主承力结构上;所述左右中空竖墙4、5上位于前、后下沉固定腔8、9位置可以作为行李架18的固定安装点,可依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配备带安装行李架18,从而方便地固定和捆扎超长行李。为防止凹形置物空间6积水,在较低的四角各布置一个排水孔12,并配备可拆卸式镂空孔盖,以防止杂物随积水流动进入行李框本体2与驾驶室顶盖I之间形成的空腔中;当积水流入行李框本体2下部后,为防止沿前挡风玻璃3及车体侧围直接流下从而影响驾驶安全,特设置了橡胶材质的前部密封条13和侧部密封条14,并在前部密封条13的左右两端预留合理的排水口 20,以确保积水能够沿指定区域流下。为了固定凹形置物空间6内的小件行李,特在两侧的左、右中空竖墙4、5上布置了捆扎装置15,所述捆扎装置15包括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左、右中空竖墙4、5内的金属杆16,在左右中空竖墙4、5内侧面位于金属杆16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方孔座17,金属杆16固定在与其等长、横断面为半圆弧的柱状背板18内部,柱状背板18再通过均布的铆钉孔19铆接在左右中空竖墙4、5的背面,以确保金属杆16在三个方孔座17区 域内局部露出,从而为小件行李提供了捆扎固定点。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包括置于驾驶室顶盖(I)上的行李框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框本体(2)为一体成型式的薄壁盒状结构,其前部沿前挡风玻璃(3)的弧度向后上方延伸,中部设有由左、右中空竖墙(4、5)形成的凹形置物空间(6),末端采用U形结构并与货厢顶盖(7)过渡连接;所述左、右中空竖墙(4、5)顶端对称设有前、后下沉固定腔(8、9),在驾驶室顶盖(I)上位于前、后下沉固定腔(8、9)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前、后过渡支架(1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置物空间(6)的底物设有排水孔(12),所述排水孔(12)上设置有镂空式孔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框本体(I)与车体接触的前边缘和侧边缘分别设有前部密封条(13)、侧部密封条(14),所述前部密封条(13)的两端设有排水口(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置物空间(6)的左右中空竖墙(4、5)内分别对称设置有捆扎装置(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装置(15)包括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左、右中空竖墙(4、5)内的金属杆(16),在左右中空竖墙(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皮卡厢式车的车顶行李框,包括置于驾驶室顶盖(1)上的行李框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框本体(2)为一体成型式的薄壁盒状结构,其前部沿前挡风玻璃(3)的弧度向后上方延伸,中部设有由左、右中空竖墙(4、5)形成的凹形置物空间(6),末端采用U形结构并与货厢顶盖(7)过渡连接;所述左、右中空竖墙(4、5)顶端对称设有前、后下沉固定腔(8、9),在驾驶室顶盖(1)上位于前、后下沉固定腔(8、9)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前、后过渡支架(10、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秀荣金狮杨河洲高双燕贾瑞祯任雪岩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