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筒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983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5:37
一种司筒顶出机构,其包括:一下固定板、一顶杆、一顶块、一第一压块、一第二压块、一第三压块、一司筒,该司筒置于所述第三压块一侧,该司筒包括一套筒,该套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块相接触,另一端顶住产品柱孔,且该套筒内设有一司筒针,该司筒针置于第二压块内的该端与所述第三压块相接触;以及一等高螺丝,该等高螺丝一端置于所述公模板内,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压块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司筒顶出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压块、第二压块和第三压块,套筒固定于顶出板上,且司筒针设于第二压块内,于开模时,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向产品方向运动,套筒向产品方向运动并使产品被顺利顶出,该司筒顶出机构实现了于顶杆孔一侧设置司筒,并使产品顺利脱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司筒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司筒顶出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模具中的司筒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塑料模具的制造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于产品上设置柱孔,针对这类产品,需要于模具的顶出机构上设置一司筒,司筒是一种用于产品上设有圆形的通孔或盲孔,而胶位又必须被顶出所采用的一种顶出配件,司筒由套筒和司筒针组成,通常套筒装在顶出板上,司筒针装在下固定板上。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顶出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如果要在现有模具的顶出机构上安装一司筒20,由于该 机构的下固定板12上设有一顶杆孔10,且该顶杆孔10内设有一顶杆11,则司筒针202会与顶杆11相互干涉,致使司筒针202无法固定于下固定板12上,在模具开模时,由于产品14的柱孔13无法被顶出,导致产品14不能顺利脱模。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司筒顶出机构,该司筒顶出机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在顶杆孔一侧设置司筒而使产品脱模不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司筒顶出机构,该司筒顶出机构能够解决上述由于无法在顶杆孔一侧设置司筒而使产品脱模不顺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司筒顶出机构,应用于产品上设有柱孔的模具中,该模具包括一母模板、一公模板、一母模仁、一公模仁、一上顶出板和一下顶出板,该司筒顶出机构包括:—下固定板,该下固定板置于所述下顶出板一侧,且该下固定板内设有一贯穿的顶杆孔;一顶杆,该顶杆置于所述顶杆孔内;一顶块,该顶块一端与所述顶杆相接触,另一端设有一滑动槽;一第一压块,该第一压块置于所述滑动槽内,该第一压块与所述上顶出板或者下顶出板相连;一第二压块,该第二压块置于所述滑动槽内,且该第二压块置于所述第一压块一侧;一第三压块,该第三压块置于所述滑动槽内,且该第三压块与所述第二压块相连;一司筒,其置于所述第三压块一侧,该司筒包括一套筒,该套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块相接触,另一端顶住产品的柱孔,且该套筒内设有一司筒针,该司筒针一端顶住产品,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压块内,且司筒针置于第二压块内的该端与所述第三压块相接触;以及一等高螺丝,该等高螺丝一端置于所述公模板内,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压块内,且等高螺丝置于第二压块内的该端与所述第三压块相接触。较佳的,所述顶块内设有至少一贯穿的通孔,该通孔内设有一紧固件,该紧固件将顶块与所述下顶出板相连接。较佳的,所述紧固件为螺丝。较佳的,所述顶块呈U型。较佳的,所述套筒与第一压板相接触的该端呈T型。较佳的,所述司筒针与第三压板相接触的该端呈T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司筒顶出机构,通过于顶杆孔一侧设置一滑动槽,并于该滑动槽内设置一第一压块、第二压块和第三压块,套筒固定于上顶出板或者下顶出板上,且司筒针设于第二压块内,于模具开模时,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由于受到顶杆的作用力向产品方向运动,致使套筒向产品方向运动并使产品被顺利顶出,该司筒顶出机构实现了于顶杆孔一侧设置司筒,并使产品顺利脱模。附图说明图1绘示现有顶出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绘示本技术司筒顶出机构合模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绘示本技术司筒顶出机构开模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技术司筒顶出机构合模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司筒顶出机构开模时的剖面示意图。本技术的司筒顶出机构,其应用于产品100上设有柱孔101的模具中,该模具包括一母模板102、一公模板103、一母模仁104、一公模仁105、一上顶出板106和一下顶出板107,于本实施例中,该司筒顶出机构包括:一下固定板108,该下固定板108置于所述下顶出板107 —侧,且该下固定板108内设有一顶杆孔109 ;一顶杆110,该顶杆110置于所述顶杆孔109内;一顶块111,该顶块111 一端与所述顶杆110相接触,另一端设有一滑动槽112,且该顶块111内设有至少一贯穿的通孔118,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顶块111内设有两个贯穿的通孔118,该通孔118内设有一紧固件119,该紧固件119将顶块111与所述下顶出板107相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紧固件119为一螺丝,且所述顶块111呈U型;—第一压块113,该第一压块113置于所述滑动槽112内;一第二压块114,该第二压块114置于所述滑动槽112内,且该第二压块114置于所述第一压块113—侧;一第三压块115,该第三压块115置于所述滑动槽112内,且该第三压块115与所述第二压块114相连;一司筒116,其置于所述第三压块115—侧,该司筒116包括一套筒1161,该套筒1161 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块113相接触,另一端顶住产品100的柱孔101,且该套筒1161内设有一司筒针1162,该司筒针1162—端顶住产品100,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压块114内,且司筒针1162置于第二压块114内的该端与所述第三压块115相接触;以及一等高螺丝117,该等高螺丝117 —端置于所述公模板103内,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压块114内,且等高螺丝117置于第二压块114内的该端与所述第三压块115相接触。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1161与第一压板113相接触的该端呈T型。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司筒针1162与第三压板115相接触的该端呈T型。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该司筒顶出机构于模具开模时的运动过程为:公模在注塑机的拉力作用向远离产品100的方向运动,当公模运动到设定的位置时停止不动,接着,顶杆110向产品100的方向运动,顶块111因受到顶杆110的作用力开始往产品100的方向运动,同时,顶块111将带动上顶出板106和下顶出板107 —起做同向运动,由于等高螺丝117穿过第一压块113将第二压块114和公模板103固定连接,且第二压块114与第三压块115相连接,致使第二压块114和第三压块115不会跟随下顶出板107 —起运动,并且司筒针1162也不会运动;此外,当第一压块113受到顶块111的作用力时,由于第一压块113与上顶出板106相连接,又套筒1161 —端与所述第一压块113相接触,另一端顶住产品100的柱孔101,那么第一压块113将带动套筒1161向产品100的柱孔101方向运动,柱孔101受到套筒1161的作用力将脱离司筒针1162,使产品100顺利脱模,然后,模具合模并开始下一次注塑成型产品10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司筒顶出机构,通过于顶杆孔109 —侧设置一滑动槽112,并于该滑动槽112内设置一第一压块113、第二压块114和第三压块115,套筒1161固定于上顶出板106或者下顶出板107上,且司筒针1162设于第二压块114内,于模具开模时,上顶出板106和下顶出板107由于受到顶杆110的作用力向产品100方向运动,致使套筒1161向产品100方向运动并使产品100被顺利顶出,该司筒顶出机构实现了于顶杆孔109 —侧设置司筒116,并 使产品100顺利脱模。权利要求1.一种司筒顶出机构,应用于产品上设有柱孔的模具中,该模具包括一母模板、一公模板、一母模仁、一公模仁、一上顶出板和一下顶出板,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司筒顶出机构,应用于产品上设有柱孔的模具中,该模具包括一母模板、一公模板、一母模仁、一公模仁、一上顶出板和一下顶出板,其特征在于,该司筒顶出机构包括:一下固定板,该下固定板置于所述下顶出板一侧,且该下固定板内设有一贯穿的顶杆孔;一顶杆,该顶杆置于所述顶杆孔内;一顶块,该顶块一端与所述顶杆相接触,另一端设有一滑动槽;一第一压块,该第一压块置于所述滑动槽内,该第一压块与所述上顶出板或者下顶出板相连;一第二压块,该第二压块置于所述滑动槽内,且该第二压块置于所述第一压块一侧;一第三压块,该第三压块置于所述滑动槽内,且该第三压块与所述第二压块相连;一司筒,其置于所述第三压块一侧,该司筒包括一套筒,该套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块相接触,另一端顶住产品的柱孔,且该套筒内设有一司筒针,该司筒针一端顶住产品,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压块内,且司筒针置于第二压块内的该端与所述第三压块相接触;以及一等高螺丝,该等高螺丝一端置于所述公模板内,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压块内,且等高螺丝置于第二压块内的该端与所述第三压块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兴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