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978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包括二个相对的侧面、一个底面围成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具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底面的宽度。所述开口的宽度为底面的宽度的85%-90%。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由于采用了开口小,底面宽的槽形结构,当加热线嵌入加热线槽内后,较小的开口卡住加热线,使加热线不会从加热线槽内脱出,最终保证了热流道模具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流道模具,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热流道模具上用来固定加热线的加热线槽结构。
技术介绍
在热流道模具系统中,无论是喷嘴还是流道板,都需通过加热线对其进行加热,以保证模具系统保持一定的温度。现有的热流道模具系统中的加热线通常采用矩形截面,为了保证加热线对热流道模具系统的加热更加高效、省电,通常在喷嘴或流道板上固定加热线的位置设置一个加热线槽,装配时把加热线嵌入这个加热线槽内,使加热线的三个面与加热线槽相贴。现有的加热线槽通常采用与加热线截面相匹配的矩形凹槽,但由于加热线的刚度较大,特别是绕成线圈式的加热线在嵌入加热线槽内后容易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脱出加热线槽,使加热线与加热线槽的接触不良,最终导致加热线无法高效、省电的对热流道模具系统进行加热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保证加热线牢牢嵌在加热线槽内,保证加热线对热流道模具系统加热保温的加热线槽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包括二个相对的侧面、一个底面围成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具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底面的宽度。所述开口的宽度为底面的宽度的85%_90%。采用了本技术的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由于采用了开口小,底面宽的槽形结构,当加热线嵌入加热线槽内后,较小的开口卡住加热线,使加热线不会从加热线槽内脱出,最终保证了热流道模具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嵌入加热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面,2-底面,3-开口,4-加热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包括二个相对的侧面1、一个底面2围成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具有一个开口 3,由二个侧面I和一个底面围成的内凹槽的横截面形状须与加热线4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本技术的创新点主要在于所述开口 3的宽度小于底面2的宽度,这样使得加热线槽为一个上端开口 3较小,下端底面较大的内凹槽 ,通常上端开口 3比加热线4的横截面宽度略小,这样,当加热线4嵌入加热线槽时,加热线4通过开口 3时通过适当的力进行挤压,使加热线4挤过开口 3并最终完全嵌入加热线槽内,由于上端较小宽度的开口 3阻止了加热线4的回弹,保证了加热线4不会从加热线槽内脱出。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所 述开口 3的宽度为底面2的宽度的85%_90%。权利要求1.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包括二个相对的侧面(I)、一个底面(2)围成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具有一个开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的宽度小于底面(2)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的宽度为底面(2)的宽度的85%-9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包括二个相对的侧面、一个底面围成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具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底面的宽度。所述开口的宽度为底面的宽度的85%-90%。采用了本技术的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由于采用了开口小,底面宽的槽形结构,当加热线嵌入加热线槽内后,较小的开口卡住加热线,使加热线不会从加热线槽内脱出,最终保证了热流道模具的质量。文档编号B29C45/26GK203092925SQ20122072313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方加根, 周高升, 薛银佳, 谢春绿 申请人:上虞市思纳克热流道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流道模具的加热线槽结构,包括二个相对的侧面(1)、一个底面(2)围成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具有一个开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的宽度小于底面(2)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加根周高升薛银佳谢春绿
申请(专利权)人:上虞市思纳克热流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