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引管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高、低压加热器的牵引设备成本较高,缠绕式换热器的穿管难度较大的问题,其包括胀紧装置、与胀紧装置相连的第一接头、拉力装置、与拉力装置相连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连,所述胀紧装置包括轴芯、限位板、椎体、卡爪、垫圈、预紧螺母,所述限位板、椎体、卡爪、椎体、垫圈、预紧螺母依次设置在轴芯上,椎体为圆台形状,卡爪呈管状,卡爪的管壁为梯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性价比高,易于携带,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穿管效率,缩短生产周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领域,特别是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以及换热器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引管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广,人们节能环保观念、对能源重复利用的意识的逐渐增强,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以及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方面采用了诸多新材料、新方法,发展已相对比较成熟,生产制造工艺相对比较完善。然而,在制作高、低压加热器的过程中,换热管的牵引设备较为复杂,设备成本较高。而目前,应用前景最好、换热效率最高的换热器为缠绕式换热器。缠绕式换热器出现的时间较短,生产制作工艺尚不成熟。其内部结构紧凑、管束排列紧密,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产品尺寸超过标准偏差,导致产品报废。当换热管的尺寸较大,管壁偏厚时,制造难度成倍提升,特别是穿管工序,占用整个工艺过程的绝大部分时间,成为制约缠绕式换热器生产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引管设备来提高高、低压加热器及换热器的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缩短加工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引管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性价比高,易于携带,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穿管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引管器,包括胀紧装置、与胀紧装置相连的第一接头、拉力装置、与拉力装置相连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连,所述胀紧装置包括轴芯、限位板、椎体、卡爪、垫圈、预紧螺母,所述限位板、椎体、卡爪、椎体、垫圈、预紧螺母依次设置在轴芯上,椎体为圆台形状,卡爪呈管状,卡爪的管壁为梯形。所述限位板为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轴芯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轴芯上还设置有预紧套筒,所述预紧套筒位于垫圈、预紧螺母之间。所述卡爪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卡爪的外壁上设置有纹路,所述纹路呈波浪形。卡爪的两端沿径向均分为三等分。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连接杆、设置在第二连接杆上的柱体,所述柱体沿周向均匀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连接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的管体,所述管体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接头与胀紧装置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与拉力装置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拉力装置为拉力油缸。还包括支撑套筒,所述胀紧装置、第一接头、拉力装置、第二接头位于支撑套筒内。本技术包括胀紧装置、第一接头、拉力装置、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连。其中,胀紧装置包括轴芯、限位板、椎体、卡爪、垫圈、预紧螺母,轴芯上依次设置有限位板、椎体、卡爪、椎体、垫圈、预紧螺母,椎体为圆台形状,卡爪呈管状,卡爪的管壁为梯形。限位板设置在轴芯的一端,起限位作用;一组椎体分别位于卡爪两端,相向设置;垫圈起缓冲作用,最后通过调节预紧螺母,使卡爪与关闭贴合,从而达到与换热管紧密结合的作用。使用时,将设置有限位板的一端放入换热管中,调节预紧螺母,使其移向限位板的一端。在预紧螺母的作用下,垫圈将受到的力传递给椎体,使椎体之间相向移动,从而使卡爪张开,与换热管的管壁紧密贴合,从而与换热管之间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胀紧装置与第一接头相连,拉力装置与第二接头相连,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连。使用时,将胀紧装置放入换热管内固定后,通过拉力装置为引管提供动力,从而保证换热管的安装。以缠绕式换热器为例,通过拉力装置为引管提供动力,从而能够使换热管从管板中引出。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调节预紧螺母,能够实现快速卡紧,通过第一、第二接头能够与拉力装置快速连接,从而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引管效率。设置在轴芯上的限位板主要起限位作用,作为有效,限位板为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轴芯之间采用螺纹连接。采用限位螺母便于适应不同管径的换热管,增强本技术的适应性。作为优选,本技术的轴芯上还设置有预紧套筒,预紧套筒位于垫圈、预紧螺母之间。设置预紧套筒有利于增加预紧螺母的调节范围,提高其适应性。卡爪的外壁上还可以设置凹槽、纹路,凹槽、纹路能够增强卡爪与换热管之间的摩擦,提高卡爪的吸附能力。由于椎体相向设置位于卡爪两端,因此,本技术将卡爪的两端沿径向均分为多等分,作为优选,将其均分为三等分,这有助于减少椎体对卡爪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中的拉力装置可以为拉力油缸或气缸,其为引管过程提供动力,从而为换热管提供足够的拉力。作为优选,本 技术中的第二接头包括第二连接杆、柱体,柱体设置在第二连接杆上,柱体沿周向均匀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一接头包括第一连接杆、管体,管体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管体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凸起。通过第一、第二凸起的相互配合,能够起到快速连接胀紧装置、拉力装置的目的,可以有效的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有效缩短连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接头与胀紧装置之间、第二接头与拉力装置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便于第一、第二接头的更换,降低原料成本。作为优选,本技术中还包括支撑套筒,胀紧装置、第一接头、拉力装置、第二接头位于支撑套筒内。使用时,将胀紧装置对换热管定位后,将支撑套筒套于胀紧装置上,通过第二接头,将拉力装置与胀紧装置相连。支撑套筒能够为拉力装置提供支撑力,以缠绕式换热器为例,支撑套筒套于胀紧装置上,一端与与换热器的外壁相接,提供受力支撑点,另一端套入拉力装置外壁,从而为拉力装置提供定位支撑。支撑套筒能够保证胀紧装置与换热器的管板垂直,从而使拉力方向与管板孔平行,保证加工质量,对于提高产品合格率具有显著作用。本技术能够有效、快速、简便的解决高、低压加热器以及缠绕式换热器的穿管难题,克服了蛮干或纯经验带来的不安全、不稳定的隐患,极大降低了产品质量隐患和生产成本,使加工速度成倍提升,突破了现有缠绕式换热器的生产瓶颈。本技术能够切实起到增产增速、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投入的目的。采用本技术,能够有效简化加工过程,不仅加工速度快,且质量好,安全程度高。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对换热管和管板造成损伤,很好的消除了安全隐患。本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工人重复性劳动,设备稳定,操作方便,切实做到低碳、高效和节能。本技术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有效简化加工过程,大大降低工人的工作量和产品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胀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芯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卡爪的剖视图。图5为卡爪的侧视图。图6为图4中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椎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一接头的主视图。图9为第一接 头的俯视图。图10为第二接头的主视图。图11为第二接头的俯视图。图中标记:1为第一接头,2为拉力装置,3为第二接头,4为轴芯,5为限位板,6为椎体,7为卡爪,8为垫圈,9为预紧螺母,10为预紧套筒,11为凹槽,12为第一连接杆,13为管体,14为第一凸起,15为第二连接杆,16为柱体,17为第二凸起,18为支撑套筒,19为管板,20为换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引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胀紧装置、与胀紧装置相连的第一接头(1)、拉力装置(2)、与拉力装置(2)相连的第二接头(3),所述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3)相连,所述胀紧装置包括轴芯(4)、限位板(5)、椎体(6)、卡爪(7)、垫圈(8)、预紧螺母(9),所述限位板(5)、椎体(6)、卡爪(7)、椎体(6)、垫圈(8)、预紧螺母(9)依次设置在轴芯(4)上,椎体(6)为圆台形状,卡爪(7)呈管状,卡爪(7)的管壁为梯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顺,黄荣杰,车现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