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庆洲专利>正文

螺丝刀微动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84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螺丝刀微动控制结构,其主要以一旋钮的拨杆配合承接头的三角掣动块而改变容置槽与四滑柱的相关位置,螺线刀得作定位转动或空转,以定位方向的旋转控制螺丝的松紧,而利用空转方向调整握柄角度,达到微动控制螺丝刀的功效,使其无需一再重复对准、插抵、旋转或变换手势等动作。(*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螺丝刀,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螺丝刀的微动控制结构,是利用旋钮及承接头结构关系的转换,从而达到控制螺丝刀的正逆转向。通常在一般手工具中,螺丝刀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无论何种机械设备,都必须使用到各种螺丝(帽)之处,而松紧螺丝的工作需依赖螺丝刀进行,故各式各样的螺刀被研制生产,以满足对各种规格、型式的螺丝(帽)的松紧要求。从一般的螺丝刀而言,在松紧螺丝的过程中,常需重复对准、插抵、旋转或变换手势等动作,十分不便,为此研制了一种可控制旋转方向的螺丝刀(如图1所示),其结构上主要是螺丝刀的握柄前端连设有一旋动室,其近前后端处各设有倒斜槽,而在内侧后端中央处凹设有一中心轴孔,又在旋动室底端开设有一弧沟;在组立时,将一接设杆插接在旋动室中,该接设杆的前端开设有套接孔,而另端则设有棘轮,在棘轮的外侧端延设一圆凸杆,组立时即是将棘轮端插抵在旋动室中,令圆凸杆插设在中心轴孔中,并由旋动室底部的弧沟插入一挡片以防止接设杆脱落;另在倒斜槽中各水平置放一卡止片,卡止片的前端皆凸伸有一卡指,且卡指是掣于棘轮与旋动室内侧壁面之间,并在卡止片顶面设置一具分叉状弹片的推块,最后,再以一套筒套设在旋动室外,完成固位闭锁;依此,在使用时,可在接设杆前端的套接孔套接适用的螺丝刀头,并以推块选择旋转方向,当将推块推至某一设定位置时,则该处的卡止片受推块底端分叉状弹片的压倾而向上翘起,其卡指脱离对棘轮的卡掣,致使棘轮可向此端受力旋转,而棘轮的另侧则因另一卡止片受推块分叉状弹片的压制而更紧密地卡掣在棘轮与旋动室内侧壁面间,使棘轮无法反方向旋动;而当推块推至中间位置时,则因两端的卡止片皆受压制而卡掣在棘轮两端,使棘轮无法旋动,就依此结构设计,使其可视需要控制螺丝刀的旋转或定位使用。上述的螺丝刀虽使用上甚为方便,但因其结构上主要是利用推块的分叉状弹片与卡止片的卡指对棘轮产生卡掣作用,其在松脱一般规格的螺丝尚可应付自如,然当遭遇须较大扭力方可松紧的大型螺丝时,则在旋动时,其弹片往往因无承受施力而滑脱,而造成空转导致无法顺利进行松紧螺丝工作,且易使弹片因受力不均而变形,减短螺丝刀的寿命,或因棘轮控制,使旋转时受棘轮间距的限制而无法达到微动的功效。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螺丝刀微动控制结构,主要在于以一旋钮配合承接头的结构设计,旋钮与承接头关系位置的转换,达到控制螺丝刀的正逆转向,而利用承接头内部的容置槽与旋钮安置的四滑柱配合而形成稳固的接触限位,防止滑脱空转的现象。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螺丝刀微动控制结构,主要借承接头的三角掣动块配合旋钮的拨杆而改变容置槽与四滑柱的相关位置,使螺丝刀作定位转动或空转,以定位方向的旋转控制螺丝的松紧,而利用空转方向调整握柄角度,达到微动控制螺丝刀的功效,使其无需一再重复对准、插抵、旋转或变换手势等动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包括一握柄,该握柄内为中空,其末端内缘周设螺纹;其前端连设一承接头,该承接头内开设一略呈方形的容置槽,槽底贯通一中心轴孔,使控制轴端部通过,以一扣环固定;该容置槽四边角予以弧度修饰,前端部并向外凸设一环体,并在该环体对应该容置槽其中的一边角的位置处形成一三角掣动块;一旋钮,该旋钮由一钮部及一管部组立而成;该钮部及该管部均以一通孔纵贯;该钮部的底部通孔的边侧凸立数止位柱;该管部等间纵向开设四槽孔,并贯通通孔,其相对于该钮部的端侧凸设一块体后再设一接设片,该接设片通孔的环周,相对于该钮部的止位柱适当位置设有凹槽连通至四槽孔,使钮部与管部呈定位卡合,该管部的接设片则陷设固定在钮部内,并与钮部周边具有预定的落差;另在该接设片相对于该三角掣动块的适当位置设有一长槽,其对侧设一固定孔,以设一拨杆,一端固定在固定孔,另一端则凸伸在该长槽内,而整体设在钮部与管部之间;一控制轴插置于钮部及管部的通孔后,在四槽孔内安置四滑柱,并与该控制轴周围形成接触,使该控制轴可旋转顺畅;该承接头的三角掣动块的一边侧对应管部在长槽的拨杆,该拨杆位于掣动块的一侧,此时,该四滑柱分别靠在容置槽四边角之侧,使该四滑柱只能往未迫靠方向旋转,而旋转该旋钮转换拨杆与掣动块的相对关系,而改变控制轴的转向。本技术优点是可使螺丝刀作定位转动或空转,以定位方向的旋转控制螺丝的松紧,而利用空转方向调整握柄角度,使形成微动控制螺丝刀的功效,使它无需一再重复对准、插抵、旋转或变换手势等动作。 附图说明图1是常用的螺丝刀剖视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2是本技术旋钮的钮部端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结构剖视图。图4-1是本技术旋紧螺丝动作时各构件的关系图。图4-2是本技术旋松螺丝动作时各构件的关系图。以下结合附图举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并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图2-1、2-2,及图3所示,本技术在结构组成上,主要包含一握柄20,该握柄20内为中空,其末端内缘周设一具适当长度的螺纹,供螺设一档块40,并以一垫圈401间隔其间;其前端连设一承接头21,在该承接头21内部开设一略呈方形的容置槽22,并在槽底贯通一中心轴孔23,供一控制轴31端部通过,并以一扣环311固定之,在该容置槽22四边角予以弧度的修饰,前端部并向外凸设一环体221并在该环体221对应该容置槽22,其中一边角的位置处形成一三角掣动块24;一旋钮25,该旋钮25主要是由一钮部251及一管部252组立而成;该钮部251及管部252均以一通孔26、26′纵贯之,该钮部251的底部通孔26的边侧凸立若干个止位柱253;而在该管部252等间纵向开设四槽孔28并贯通通孔26′,而相对于该钮部251的端侧凸设一块体253后再设一接设片281,该接设片281通孔26′的环周,相对于该钮部251的止位柱253适当位置设有凹槽254连通至四槽孔28,该凹槽供与该止位柱253卡合,而使钮部251与管部252定位卡合,同时,该管部252的接设片281则陷设固着于钮部251内,并与钮部251周边具预定的落差;另在该接设片281相对于该三角掣动块24的适当位置设有一长槽282,其对侧设一固定孔283,以设一拨杆29;该拨杆29为一弧形,其端部均弯折,一端固定在固定孔283,另一端则凸伸在该长槽282内,而整体设在钮部251与管部252之间;另该块体253相对于长槽的端面做适当的切削,使提供该承接头21掣动块24的活动余地,同时限制该旋钮25与承接头21做预定程度的转动;而控制轴31插置在钮部251及管部252的通孔26、26′后,在四槽孔28内安置四滑柱30,并与控制轴31周围形成接触,使控制轴31可旋转顺畅。该承接头21的三角掣动块24的一边侧对应管部252在长槽282的拨杆29,并将该承接头21的环体221设入管部252的接设片281与钮部251所形成的落差区域中,管部252的块体256则可顶持在该环体221的内侧边壁;而组装完成后,该拨杆29是位于掣动块24的一侧,此时,该四滑柱30分别靠在容置槽22四边角侧,使四滑柱30只能往未迫靠方向旋转,而旋转旋钮25转换拨杆29与掣动块的相对关系,而改变控制轴的转向。另请参阅图4-1、4-2所示,当拨杆29位于掣动块24左侧时,旋钮25的四滑柱30迫靠在承接头21容置槽22四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丝刀微动控制结构,包括握柄(20)其特征在于:该握柄(20)内为中空,其末端内缘周设螺纹,而前端连设一承接头(21),该承接头(21)内开设一容置槽(22),该容置槽(22)的槽底贯通一中心轴孔(23),其四边角呈弧度,前端部并向 外凸设一环体(221),并在该环体(221)对应该容置槽(22)中的一边角处形成一三角掣动块(24);有一旋钮(25),该旋钮(25)包括一钮部(251)及一管部(252);该钮部(251)及该管部(252)均以一通孔(26)、(26′ )纵贯;该钮部(251)的底部通孔(26)的边侧凸立若干个止位柱(253);该管部(252)等间纵向开设四槽孔(28),并贯通通孔(26′),其相对于该钮部(252)的端侧凸设一块体(256)后再设一接设片(281),该接设片(281)的通孔(26′)的环周,相对于该钮部(251)的止位柱(253)适当位置设有凹槽(254)连通至四槽孔(28),该管部(252)的接设片(281)陷设固定在钮部(251)内,并与钮部(251)周边具有预定的落差;另在该接设片(281)相对于该三角掣动块(24)的适当位置设有一长槽(282),其对侧设一固定孔(283),设置一拨杆(29),其一端固定在固定孔(283),另一端凸伸在该长槽(282)内,而整体设在钮部(251)与管部(252)之间;在钮部(251)及管部(252) 的通孔(26)、(26′)插置控制轴(31),在四槽孔(28)内安置四滑柱(30),并与该控制轴(31)周围形成接触;该拨杆(29)位于止动块(24)的一侧,该四滑柱(30)分别靠在容置槽(22)四边角的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洲
申请(专利权)人:林庆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