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采血管用复合帽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600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采血管用复合帽塞,包括胶塞和套设在胶塞外壁的为中空筒体的盖帽;盖帽内壁的顶部设有上凸环部,盖帽内壁的位于上凸环部下方处设有下凸环部;胶塞包括塞颈部、覆盖塞颈部的塞冠部以及覆盖塞冠部的凸台部;塞冠部和凸台部的外壁卡合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间隙内,且塞冠部与盖帽位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内壁为过渡配合,凸台部与盖帽位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内壁为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复合帽塞的盖帽和胶塞之间的连接牢固,可有效防止脱帽现象的发生,且装配容易,易加工制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密封塞,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采血管用复合帽塞,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中,医疗单位通常需要采集血液样品来检查人体的身体状况。传统的血液采集方法是先注射器抽血,再将注射器内的血液转注到试管中进行送检。血液在转注过程中易引起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整个采血过程复杂,浪费人工。在这种背景下,负压采血管或真空采血管因其操作简便且血样不易被污染被广泛使用。负压采血管或真空采血管主要由试管、胶塞和盖帽组成,试管内具有一定的负压或真空度。采血时,采血针一端穿刺人体血管,另一端穿刺采血管的胶塞,由于管内的负压或真空条件,人体血管内的血流入采血管中。在采血管的三个主要组件中,胶塞起到密封试管的作用,盖帽起到防止血样溅出的作用;胶塞和盖帽的组合构成了一种复合帽塞。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采血后的采血管可直接由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而无需打开复合帽塞,也可人工辅助取下复合帽塞后再进行检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所用的采血管复合帽塞要求拔针时胶塞不能随针被拔出试管,否则试管内血样会溅出甚至污染到操作人员,同时也浪费血样。另一方面,在需要人工辅助取下复合帽塞再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要求取下盖帽时胶塞不会被滞留在采血管口,否则,再取出胶塞时也易发生血液溅出的情况。盖帽和胶塞组成的复合盖帽为了实现其装配常常只能适应一种的检测方式;若胶塞是从盖帽 的下方装配进入其内的话,复合帽塞则难以适应这种需要取下复合帽塞才能检测的检测方式;反之,若胶塞是从盖帽的上方装配进入其内的话,复合帽塞则难以适应需要拔针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的检测方式。不管何种组合方式,复合帽塞的关键在于提高盖帽和胶塞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防止两者之间的彼此脱离,以适应不同的血样检测方式。授权号为CN2020864483U的中国专利文献论述了一种用于采血管密封的复合帽塞,其包括盖帽和胶塞,盖帽的内壁设有用于嵌套胶塞的上凸台和下凸台,胶塞上与上凸台和下凸台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在盖帽内壁上的下凸台下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试管的试管固定卡;该复合帽塞可适应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的检测方式,也可适应需要人工辅助的检测方式;但是,不管是从盖帽的上方往下还是从盖帽的下方往上装配胶塞,该复合帽塞的胶塞位于上凹槽和下凹槽之间的部分在装配时都会受到巨大的挤压,难装配,且装配时胶塞损坏率高,装配成品率低;此外,具有上、下凹槽结构的胶塞成型后脱模困难度闻。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连接牢固、装配成品率高且易加工的采血管用复合帽塞,以同时满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和人工辅助检测这两种检测方式对采血管用复合帽塞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采血管用复合帽塞,该复合帽塞不但能避免胶塞和盖帽脱离现象的发生,满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方式和人工辅助检测方式对采血管用复合帽塞的要求,而且装配容易,装配成品率高,易制造加工。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采血管用复合帽塞,包括胶塞和套设在胶塞外壁为中空筒体的盖帽;盖帽内壁的顶部设有上凸环部,盖帽内壁的位于上凸环部下方处设有下凸环部;胶塞包括塞颈部、覆盖塞颈部的塞冠部以及覆盖塞冠部的凸台部,塞冠部和凸台部的外壁卡合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间隙内,且塞冠部与盖帽位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内壁为过渡配合,凸台部与盖帽位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内壁为过盈配合。这里,因胶塞的塞冠部被卡合在盖帽的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故限制了胶塞和盖帽之间的上下相对运动;因塞冠部和凸台部与盖帽位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内壁分别为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故限制了胶塞与盖帽之间的横向相对运动。另外,胶塞在其塞冠部的上方设置凸台部代替原在其外壁设置的凹槽,方便了胶塞注射成型后的脱模,提高了加工效率。另夕卜,该复合帽塞中的胶塞是从盖帽的上方装配进入盖帽内部的,与盖帽为过盈配合的凸台部设置在胶塞的顶部,降低了装配应力,提高了装配的容易性。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上凸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下凸环部的内径。其目的在于实现胶塞由盖帽的上方装配进入盖帽的内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塞颈部的外径为所述下凸环部的内径的1.0Γ1.1倍。由于上述的上凸环部的内径大于下凸环部的内径,意味着上凸环部对胶塞欲相对于盖帽发生向上运动的阻挡作用小于下凸环部对盖帽欲相对于胶塞发生向上运动的阻挡作用来的小;这里,设置塞颈部的外径稍大于下凸环部的内径,这为胶塞欲相对于盖帽发生向上运动增设一道阻碍,增强了胶塞和盖帽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塞颈部在其与所述塞冠部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下凸环部卡合的环形凹槽。这里,环形凹槽与下凸环部可为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环形凹槽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强胶塞和盖帽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盖帽的外壁设有摩擦条。摩擦条可以方便取用采血管。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盖帽的内壁位于所述下凸环部下方处均布有至少一圈的试管固定卡。试管固定卡可以增强复合帽塞与试管的连接的牢固性。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盖帽的外壁和/或内壁设有圆角结构。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胶塞的顶部设有内盲孔。内盲孔可以进一步保证针刺的顺利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具有改进结构的采血管用复合帽塞通过盖帽的上、下凸环部对胶塞进行上下限位,通过胶塞的凸台部和塞冠部分别与盖帽位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内壁形成的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对胶塞进行横向的限位,且塞颈部在其连接塞冠部处设置了能卡合下凸环部的环形凹槽,为胶塞和盖帽之间的牢固连接增设了一道屏障,故该复合帽塞既可保证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时生化仪针不会将胶塞连带拔起,也可保证采用人工辅助检测取下盖帽时不会产生胶塞滞留在试管上的问题。另外,该胶塞在顶部设置了凸台部代替了原设在胶塞外壁上的凹槽,在起到卡合盖帽的作用的基础上,方便了胶塞的注射成型后的脱模,方便了加工制造,同时也使装配更为容易,降低了装配应力,提高了装配成品率。此外,盖帽的外壁还设有摩擦条,其外壁和/或内壁设有圆角结构,可方便取用采血管;胶塞的顶部设有内盲孔,可方便针刺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半剖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配前的盖帽部分的半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配前的胶塞部分的半剖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装配前的胶塞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胶塞;2、盖帽;11、凸台部;12、塞冠部;13、塞颈部;14、环形凹槽;15、内盲孔;21、上凸环部;22、下凸环部;23、摩擦条;24、试管固定卡;25_1至25_2、盖帽外壁的圆角结构;26、盖帽内壁的圆角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是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采血管用复合帽塞,如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胶塞I和套设在胶塞I外壁为中空筒体的盖帽2。盖帽2内壁的顶部设有上凸环部21,盖帽2内壁的位于上凸环部21下方处设有下凸环部22,上凸环部21的内径大于下凸环部22的内径,以方便胶塞I从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采血管用复合帽塞,包括胶塞和套设在胶塞外壁为中空筒体的盖帽;其特征在于,盖帽内壁的顶部设有上凸环部,盖帽内壁的位于上凸环部下方处设有下凸环部;胶塞包括塞颈部、覆盖塞颈部的塞冠部以及覆盖塞冠部的凸台部,塞冠部和凸台部的外壁卡合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间隙内,且塞冠部与盖帽位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内壁为过渡配合,凸台部与盖帽位于上凸环部和下凸环部之间的内壁为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鸿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