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方法以及冷冻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318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冷冻循环装置中更换构成部件时燃烧器的火等不会使可燃性制冷剂着火等的安全的冷冻循环装置。冷冻循环装置(100)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10)、热源侧热交换器(12)、节流装置(16)、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而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A),并具有控制用于收容压缩机(10)、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室外机(1)的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第一和第二制冷剂流路关闭装置(29a、29b),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方法具有如下步骤:泵排空步骤,在运转中关闭第一制冷剂流路关闭装置(29a),使位于室外机(1)以外的减压区间的制冷剂流入室外机(1)而加以回收,进行减压直到减压区间中的压力成为设定压力为止或者直到到达设定时间为止;流路关闭步骤,关闭第二制冷剂流路关闭装置(29b);以及部件更换步骤,通过加热将部件从制冷剂循环回路拆卸而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可燃性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楼房用多联空调等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的部件更换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在安装已填充有制冷剂的冷冻循环装置而构成了冷冻循环后、在现场(设置场所)更换冷冻循环装置的构成部件时的部件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在楼房用多联空调等空气调节装置中存在如下的空气调节装置:使制冷剂从室外机循环到中继机并使水等热介质从中继机循环到室内机,从而一边使水等热介质循环到室内机,一边降低热介质的输送动力(例如,专利文献I)。在以往的楼房用多联空调等冷冻循环装置中,有时例如利用燃烧器等来加热制冷剂配管、设备的配管部分等,利用钎焊材料来固定(连接)(进行钎焊)。在这样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在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部件破损而不得不进行更换时,通过使用不燃性的制冷剂而将制冷剂回收到回收箱之后,立即用燃烧器等来加热制冷剂配管等、熔融钎焊材料而拆卸,从而能够进行更换。另外,还存在限定了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情况下的部件更换时不着火的作业顺序的空气调节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W010/049998号公报(第3页,图1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16885号公报(第7页,图1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楼房用多联空调那样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使制冷剂在室外机和中继单元之间循环。另外,使水等热介质在中继单元和室内机之间循环。并且,构成为使制冷剂和水等热介质在中继单元进行热交换。因此,虽然防止制冷剂向室内空间的泄漏,但却并未对构成部件的更换时的安全性有特别的规定。例如在利用与以往的部件更换方法同样的方法来更换构成部件时,若制冷剂配管内的制冷剂达到比可燃性界限更浓的浓度,则可能会因为燃烧器的火而导致可燃性制冷剂着火等,从而存在安全性方面的课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示出了构成部件的更换作业顺序,并且,稍稍记载了用于防止着火等的配管内的制冷剂的浓度和压力。但是,却并未对由冷冻循环内的配管的制冷剂的温度所导致的浓度差异有任何的记载,并且,对于所记载的数值,也没有明确记载其计算根据。因此,不能说是通用的更换方法,而且,存在没有定义减压到设定压力为止的时间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获得安全的冷冻循环装置,以在使用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的冷冻循环装置中更换构成部件时防止由燃烧器的火等所导致的可燃性制冷剂着火等。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方法是对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进行更换的方法,该冷冻循环装置利用配管连接用于压缩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的压缩机、能够作为利用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起作用的第一热交换器、进行制冷剂的压力调整的节流装置以及能够作为利用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第二热交换器而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该冷冻循环装置具有通过开闭对至少收容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的室外机中的制冷剂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的第一和第二制冷剂流路关闭装置,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将第一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并将第二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来进行运转的运转步骤;泵排空步骤,关闭第一制冷剂流路关闭装置而停止制冷剂从室外机的流出,使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位于室外机以外的减压区间的制冷剂流入室外机而加以回收,进行减压直到减压区间中的压力成为设定压力或者直到到达设定时间;关闭第二制冷剂流路关闭装置的流路关闭步骤;以及通过加热而从制冷剂循环回路拆卸部件来进行更换的部件更换步骤。在室外机的区间中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构成部件发生故障时,能够将残留在制冷剂配管内的可燃性制冷剂的量抑制得低,能够不产生着火等地安全地将部件从冷冻循环装置拆卸来更换。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方法,在更换用于构成室外机以外的区间中的制冷剂循环回路的部件时,对制冷剂循环回路内进行减压,例如在制冷剂的浓度为不足可燃界限浓度后,利用燃烧器等进行加热来拆卸并更换部件,所以,能防止制冷剂着火等地安全地进行拆卸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系统构成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系统回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全制冷运转时的系统回路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全制热运转时的系统回路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制冷主体运转时的系统回路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制热主体运转时的系统回路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顺序的流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基于图1对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例进行说明。该空气调节装置利用具有如下设备等的装置,能够使各室内机自由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作为运转模式,上述设备构成使具有可燃性的热源侧制冷剂(以下称为制冷剂)、水等作为制冷剂的热介质分别循环的回路(制冷剂循环回路(冷冻循环回路)A、热介质循环回路B)。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零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的不同。另外,利用脚标区分等的多个同种设备等,在没有必要特别区分、特定的情况下,有时省略脚标来记载。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具有作为热源机的一台室外机1、多台室内机2、和位于室外机I与室内机2之间的热介质转换机3。热介质转换机3利用在制冷剂循环回路A中循环的制冷剂和相对于制冷剂成为负荷(热交换对象)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室外机I和热介质转换机3由导通制冷剂的制冷剂配管4连接。热介质转换机3和室内机2由导通热介质的配管(热介质配管)5连接。在室外机I生成的冷能或热能经由热介质转换机3被传递到室内机2。室外机I通常配置在楼房等建筑物9之外的空间(例如屋顶等)即室外空间6,经由热介质转换机3,将冷能或热能供给到室内机2。室内机2配置在能将制冷用空气或制热用空气供给到建筑物9内部的空间(例如居室等)即室内空间7的位置,将制冷用空气或制热用空气供给到作 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空间7。热介质转换机3与室外机I及室内机2是分开的箱体,能够设置在与室外空间6及室内空间7不同的位置。另外,室外机I及室内机2分别用制冷剂配管4和配管5连接,将被从室外机I供给的冷能或热能传递到室内机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用两根制冷剂配管4连接室外机I和热介质转换机3,用两根配管5连接热介质转换机3和各室内机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用两根配管(制冷剂配管4、配管5)连接各单元(室外机1、室内机2和热介质转换机3),从而施工变得容易。另外,在图1中,例示了热介质转换机3设置在建筑物9内部但与室内空间7不同的空间即天花板里面等的空间(下面简称为空间8)内的状态。空间8并非密闭的空间,而是构成为可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通气口 14而与室外空间6通气。建筑物的通气口 14可以是任意的,只要构成为在制冷剂泄漏到空间8的情况下可通过自然对流或者强制对流来与室外空间6通气以防止空间8的制冷剂的浓度过度上升即可。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室内机2是天花板盒型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天花板埋入型、天花板吊下型等任意种类,只要能将制热用空气或制冷用空气直接或用管道等吹出到室内空间7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