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盛德元专利>正文

回复活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02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回复活扳手,是在现有活扳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由扳手头和手柄两主要部分通过一个活销轴连接构成的。可调螺杆由原来的上下位置固定变为可上下移动,该螺杆的下方设有一个小压簧做为其永久的弹性支承物。手柄的前端有一个U型突出垫做为螺杆下端临时的支承物。工作时利用该U型突出垫从螺杆下方的插进与退出使该活扳手实现了回复性工作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普通活扳手改进的专利技术。现有活扳手的牙口虽然可以调节大小,给人以不少方便,但它不能往复性地工作,因为它的工作方式是插进-旋转-拔出-再插进-再旋转-再拔出。这种工作方式效率较低。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扳手,它既有牙口大小可调的方便性,又有循环往复工作的高效性。本技术的基本技术思想是将现有活扳手的工作方式简化为插进-旋转-回转-再旋转-再回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手柄和扳手头的固定牙由一体改成分体,且二者通过一个活销轴连接,可调螺杆由原来的上下固定变为上下移动。手柄的前端有一个U型突出垫做为螺杆下端的支承物。当正时针扳动手柄时,该U型垫插进并垫上螺杆;当逆时针扳动手柄时,该U型垫退出并脱离螺杆,这样扳手就进入了往复工作状态。本技术只需要在原有活扳手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不需改变材质,结构不复杂,容易制造。技术的具体结构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回复活扳手的组装图。图2为回复活扳手的分解零件图。调螺杆(6)使活动牙(2)与固定牙(1)恰好咬合螺母的六角对面。由于螺杆(6)下端始终有一个小压簧(5)支承,所以活动牙(2)对螺母总有一个咬合力存在。当手持手柄(7)顺时针扳动时,手柄(7)则首先绕销轴(3)转动直至其前端的U型垫(7′)完全插进并垫上螺杆(6)的下端为止,此时螺杆(6)的下方运动空间被封死致使扳手牙口大小固定下来。继续用力顺时针扳动手柄(7),则扳手开始旋动螺母。当手持手柄(7)逆时针扳动时,由于有小压簧(5)的继续支承,螺杆(6)使活动牙(2)保持与螺母的咬合力,所以手柄(7)则首先绕销轴(3)逆时针转动直至其前端的U型垫(7′)完全退出螺杆(6)的下端为止,此时螺杆(6)下端的运动空间被打开,手柄(7)绕销轴(3)逆时针转动也恰好达到了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的转角是20°-30°。继续用力逆时针扳动手柄(7),牙口被撑大,螺杆(6)沿芯轴(4)下移压缩小压簧(5)。当牙口滑过螺母的棱线时,小压簧(5)又开始恢复形状使牙口变小直至牙口又与螺母的另一对角面咬合。此时,可以继续逆时针扳动手柄(7)或者改为顺时针扳动手柄(7)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权利要求1.一种回复活扳手,由固定牙(1)、活动牙(2)、销轴(3)、螺杆芯轴(4)、小压簧(5)、调节螺杆(6)和手柄(7)组成,其特征是固定牙(1)和手柄(7)通过销轴(3)连接且二者相对转动的角度极限为20°-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牙(1)的下端部(1′)上有一个与销轴(3)同心的弧形滑面,穿过该滑面是调节螺杆(6)的芯轴(4),在螺杆(6)的下端套在芯轴(4)上设有一个小压簧(5),螺杆(6)沿其芯轴(4)有一段滑动距离,在手柄(7)的前端有一个突出U型垫(7′),其上部为平面,下部为与销轴(3)同心的弧形滑面,螺杆(6)的下端设有一段与螺纹沟相平的圆台(6′)。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回复活扳手,是在现有活扳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由扳手头和手柄两主要部分通过一个活销轴连接构成的。可调螺杆由原来的上下位置固定变为可上下移动,该螺杆的下方设有一个小压簧做为其永久的弹性支承物。手柄的前端有一个U型突出垫做为螺杆下端临时的支承物。工作时利用该U型突出垫从螺杆下方的插进与退出使该活扳手实现了回复性工作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B25B13/00GK2371003SQ99222470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8日专利技术者盛德元 申请人:盛德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复活扳手,由固定牙(1)、活动牙(2)、销轴(3)、螺杆芯轴(4)、小压簧(5)、调节螺杆(6)和手柄(7)组成,其特征是固定牙(1)和手柄(7)通过销轴(3)连接且二者相对转动的角度极限为20°-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德元
申请(专利权)人:盛德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