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明专利>正文

自动锁紧式钳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011 阅读:4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锁紧式钳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第一钳体的手柄与钳齿部活动连接,第二钳体的手柄与钳齿部固定连接,在第二钳体手柄的下半部设置一限位方框,限位方框内放置两三角形楔块,第二钳体与第一钳体相连接的轴销、第二钳体底部与其手柄相连接处的轴销以及连杆两端的轴销四个点组成一四连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自动锁紧物品,具有钳子和普通扳手的一切功能,还能夹紧其他各种形状的工件,对物品的夹伤也小,具有夹持力大、寿命长、使用方便快捷、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整式钳子,尤其涉及一种能在任意状态下自动锁紧被夹持物品的钳子。钳子为一般工作者所常用的工具之一,其不仅可以用来锁固螺丝或夹持工件,也可以用来锁固水管等物品,使用比较方便,但传统的钳子在锁紧物品时要手上用力才能将物品紧固,手一松动,物品就会从钳子中脱离,给操作者带来很多麻烦,而且当钳子在夹持较大物品时,由于钳子的两个钳齿部分得很开,使得两钳柄也分得很开,手握在钳子的两钳柄上使不上多大力气,不能达到牢固咬合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锁紧式钳子,它能在夹持物品时自动锁紧物品而不需要作任何调整,并且不需施加额外的力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锁紧式钳子,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二钳体的前端为钳齿部,后部为用于握持的手柄,钳齿部底部外侧与手柄连接处设置有一轴销,第二钳体的钳齿部底部内侧与第一钳体的钳齿部底部也通过一轴销铰接在一起,第一钳体上的钳齿部与手柄之间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钳体的手柄设计成凹槽形,凹槽形开口向着第二钳体,在凹槽形手柄的底部设置一四边封闭的限位方框,限位方框的顶部和底部则为开口状态,限位方框紧贴凹槽形底部的一边向第一钳体的钳齿部延伸一段再向凹槽开口方向折边,成为一限位卡口,在限位方框中有两个三角形楔块,两三角形楔块的的斜面相对放置,并且两楔块的顶部与底部位置正好相反放置,其中底部朝上的一个楔块通过轴销与一连杆的一端铰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也通过轴销与第二钳体的手柄连接顶部朝上的三角形楔块则与一连结体铰连接,连杆穿过连结体,连结体上连接一回位弹簧,回位弹簧连接在第二钳体的钳齿部底部。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本技术中第二钳体与第一钳体相铰接的轴销、第二钳体底部与其手柄相铰接处的轴销、第二钳体手柄与连杆相铰接的轴销以及连杆与底部朝上的三角形楔块连铰处的轴销组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当钳子夹持物品时,由于四连杆机构作用,本技术可作夹持、锁紧、压榨、压缩的工具,作为钳子有,具有钳子的一切功能,更能自锁,可把几个工件锁紧在一起后,操作者便可松手,腾出手来焊接工件或用螺栓固定起来,它可作扳手用,具有普通扳手的一切功能,更能在六角螺母螺栓的角边磨损后,靠自锁夹紧它们,尔后拧动,甚至能锁紧水管等圆柱体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工件,它又可作机床加工件的夹具,自锁后工件不因加工而松动,使用者只需施加初始握持力后即可持续地将工件夹紧,另外,本技术具有夹持力大、寿命长、使用方便快捷、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叠状态示意图。由图可知,本技术包括包括第一钳体3和第二钳体15,第二钳体15的前端为钳齿部13,后部为用于握持的手柄18,钳齿部13底部外侧与手柄18的连接处设置有一轴销14,第二钳体15的钳齿部13底部内侧与第一钳体3的钳齿部1底部也通过一轴销2铰连接在一起,第一钳体3上的钳齿部1与手柄8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钳体3的手柄8设计成凹槽形,凹槽形开口向着第二钳体15,在凹槽形手柄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四边封闭的限位方框21,限位方框21的顶部和底部则为开口状态,限位方框21紧贴凹槽底部的一边向第一钳体3的钳齿部延伸一段再向凹槽开口方向折边,成为一限位卡口7,在限位方框21中放置两个三角形楔块11和12,三角形楔块11和12的的斜面相对放置,并且两三角形楔块11和12的顶部与底部位置正好相反放置,为了减少两个三角形楔块11和12在接触位移时的摩擦力,在两个三角形楔块11和12的中间设置了一个光滑的金属片23。底部朝上的三角形楔块11通过轴销9与连杆20的一端铰连接,连杆20的另一端通过轴销17与第二钳体15的手柄18铰连接,为调节钳子在夹持物品时的松紧度,在连结体6与三角形楔块12之间设置一调节螺丝10,连杆20与三角形楔块铰接的一端设计有一个凸出的卡口22,卡口22抵在调节螺丝10上,为防止连杆20在摆动时与连结体6相碰撞,在连结体6上开有一长形孔,连杆20穿过连结体6并能自由摆动,连结体6上连接回位弹簧5,回位弹簧5连接在第二钳体15的钳齿部13底部,由于回位弹簧5作用,调节螺丝10与连杆20上的卡口22在任意状态时始终保持接触,并且在松开两手柄18和8时,回位弹簧5能使底部朝上的三角形楔块11回复到限位卡口7处,两个三角形楔块11和12的斜面也脱离开。调整调节螺丝10,可以调节三角形楔块12在限位方框21内的上下位置,调节两个三角形楔块11和12在限位方框21内两个斜面间的距离,调节三角形楔块11和12卡紧在限位方框21内时的位移,调整四连杆机构在“死点”位置时两手柄18和8张开的角度,从而调节钳子在夹持物品时的松紧度。另外,为了增加钳子的多功能性,在第二钳体15的手柄18尾部设置有轴销19,轴销19上活动连接有螺丝刀、切削刀具、箭刀和开瓶启子等工具,在使用时根据需要这些工具可以绕着轴销19拉出来,不使用这些工具时则可放置到手柄19内部,不影响钳子的外形美观。为了防止钳子夹持物品以后太紧,用手不容易将两手柄18和8拉开时,在轴销19上还连接有一拔片25,拔片25上开有一长形孔24,轴销19穿在长形孔24中,拔片可以沿着长形孔24拉动,也可用手握住拔片25的一端绕轴销19转动。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此时本技术自动锁紧式钳子呈自然状态,第二钳体15与第一钳体3相铰接的轴销2、第二钳体15的钳齿部13与手柄18相铰接的轴销14以及第二钳体15与连杆20铰接处的轴销17三个点大体呈一直线,由于回位弹簧5作用,三角形楔块11的底部被限制在限位卡口7处,顶部则伸入限位方框21内,另一三角形楔块12的底部此时也伸入限位方框21内,两个三角形楔块11和12的斜面与金属片23呈脱离状态,调节螺丝10顶在连杆20的卡口22上。当本技术需要咬合物品时,用手握住第一钳体15和第二钳体3,第二钳体15上的手柄18向第一钳体3上的手柄8靠拢,在连杆20的推动下,第二钳体15的钳齿部13绕着内侧底部的轴销2向第一钳体3的钳齿部1靠拢,与物品相接触,手上的力通过连杆机构传给物品,物品所受的反作用力经过第二钳体15钳齿部13传递到第二钳体15的手柄18上,第二钳体15手柄18上受到的反作用力作用线此时通过其上的轴销14和轴销17,不会绕它们旋转张开,手上的反作用力再通过第二钳体15的手柄18传到连杆20上,连杆20受力的作用线,此时也通过轴销17,也不会发生旋转,但该作用力可使与连杆20连在一起的底部朝上的三角形楔块11沿限位方框21向下移动,由于连杆20上的卡口22顶在调节螺丝10上,所以同时也将与调节螺丝10连接在一起的顶部朝上的三角形楔块12向下推动,由于连杆20与三角形楔块11相铰接处的轴销9与连杆20上的轴销17的距离比连杆20上的轴销17到调节螺丝10的距离长,所以,与连杆20直接相连接的三角形楔块11向下的位移比与调节螺丝相连接的三角形楔块12向下的位移稍微多一些,这样在发生位移时,两三角形楔块11和12上的两个斜面就会与金属片23相接触并挤压,但由于限位方框21的限制,两个三角形楔块11和12就卡紧在限位方框21的内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锁紧式钳子,包括第一钳体(3)和第二钳体(15),第二钳体(15)的前端为钳齿部(13),后部为用于握持的手柄(18),钳齿部(13)底部外侧与手柄(18)的连接处设置有一轴销(14),第二钳体(15)的钳齿部(13)底部内侧与第一钳体(3)的钳齿部(1)底部也通过一轴销(2)铰接在一起,第一钳体(3)上的钳齿部(1)与手柄(8)之间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钳体(3)的手柄设计成凹槽形,凹槽形开口向着第二钳体(15),在凹槽形手柄(8)的底部设置一四边封闭的限位方框(21),限位方框(21)的顶部和底部则为开口状态,限位方框(21)紧贴凹槽底的一边向第一钳体(3)的钳齿部(1)延伸一段再向凹槽开口方向折边,成为一限位卡口(7),在限位方框中(21)有两个三角形楔块(11)和(12),两三角形楔块(11)和(12)的斜面相对放置,并且两三角形楔块(11)和(12)的顶部与底部位置正好相反放置,其中底部朝上的一个三角形楔块(11)通过轴销(9)与连杆(20)的一端铰连接,连杆(20)的另一端也通过轴销(17)与第二钳体(15)的手柄(18)铰连接,顶部朝上的三角形楔块(12)则与一连结体(6)相连接,连杆(20)穿过连结体(6),连结体(6)上连接一回位弹簧(5),回位弹簧(5)连接在第二钳体(15)的钳齿部(13)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