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稳压限扭的气动工具,其主要包括一本体,一设于本体内的气缸和一可旋转的设于气缸的气室内并与本体扳动头连接的转子。所述本体具有一握柄且于一端设有一扳动头;所述气缸内设有一正转气道、一逆转气道与一气室,该气缸设有一连通于正转气道与气室之间的正转气槽,以及一连通于逆转气道与气室之间的逆转气槽,该气缸相反于正、逆转气道的一侧开设有数个与气室相通连的排气孔,该气缸于正转气道与排气孔之间开设有一泄压道;所述转子于周侧设有数个藉高压气体推动的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于逆转旋松动作时,对工作物施以高扭力,而于正转旋紧动作时,则对工作物施以低扭力。(*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尤指一种利用气缸达到具有稳压限扭功能的气动工具。
技术介绍
按,传统的气动限扭工具于枪体进气调节拨扭开关固定住并藉以控制进气量大小,以控制气动工具的扭力大小,惟于气动工具上进气调节拨扭开关固定的方式,实为一相当不稳定的设计,容易因加工尺寸问题或进气压力大小造成气动扳手限扭功能输出不稳定缺点。而后有人设计出如下的结构参照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566300号的「气动工具之气缸结构」一案,其主要包括有一气缸和一枢设于气缸内的转子。该气缸具有一偏心气室,且该气室两侧为不同曲率的设计。该气缸于端面侧壁上设有进气口与背压出气口,并于对边再开设有出气口以供排气。该转子周缘设有叶片以带动转子旋转。该已知结构是利用于气室两侧设以不同曲率的壁缘,使转子与气室之间的距离扩大,使每个容气区的体积增加,进而使叶片可带动转子快速旋转,达到增大扭力的效果,同时可防止成本过高的问题发生。但气缸的壁厚有限,故所能增加的扭力亦有限,且将不同曲率的气室制为顺畅圆弧连续段组接的表面亦非易事。又于实际使用上,仍有许多场合是希望气动工具在旋松动作时,具有高扭力来迅速的释松工作物,而于旋紧动作时,则以低扭力来旋紧工作物,避免工作物受到过大扭力的扳转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于逆转旋松动作时,对工作物施以高扭力,而于正转旋紧动作时,则对工作物施以低扭力的具稳压限扭的气动工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稳压限扭的气动工具,主要包括一本体,一设于本体内的气缸和一可旋转的设于气缸的气室内并与本体扳动头连接的转子,所述本体一端设有一扳动头;所述气缸内设有一正转气道、一逆转气道与一气室,该气缸设有一连通于正转气道与气室之间的正转气槽,以及一连通于逆转气道与气室之间的逆转气槽,该气缸相反于正、逆转气道的一侧开设有数个与气室相通连的排气孔,该气缸于正转气道与排气孔之间开设有一泄压道;所述转子于周侧设有数个藉高压气体推动的叶片。所述逆转气槽与气室相通连部份的大小,大于正转气槽与气室的相通部份。所述气缸于正转气道与泄压道之间还开设有一第一稳压道。所述泄压道与第一稳压道之间还开设有一第二稳压道。所述气缸开设有二个泄压道。所述该些排气孔偏向于正转气道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藉由该逆转气槽与气室相通连部份的大小,大于正转气槽与气室的相通部份,使转子逆转时获得高扭力,而于正转时则保持低扭力;藉由该气缸于正转气道与排气孔之间开设有泄压道,提供一泄压的效果,并使转子正转时的扭力降低;藉由该气缸于正转气道与泄压道之间还开设有第一稳压道与第二稳压道,且该第一稳压道所提供的气体流通量,少于该些泄压道所提供的气体流通量,以形成一释压的作用,达到稳压的效果。其它目的、优点和本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逆转时的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正转时的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正转时的状态图。标号说明10 本体 11 握柄12 扳动头20 气缸 21 正转气道211 正转气槽 22 逆转气道221 逆转气槽 23 气室24 排气孔 25 泄压道26 第一稳压道 27 第二稳压道30 转子 31 叶片40 封盖 41 耐磨片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主要包括有一本体10、一气缸20与一转子30;该气缸20内设有数泄压道25及数稳压道26、27,以使气缸20内的气体排出,达到限制转子30扭力的效果。其中该本体10具有一握柄11可供握持,且其于一端设有一扳动头12以供进行旋紧或旋松工作物的动作。该气缸20装设于该本体10内,且该气缸2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封盖40,又该气缸20与该封盖40之间还设有一耐磨片41。该气缸20内设有纵向延伸的正转气道21、逆转气道22与一偏心的气室23。该气缸20于端部还设有一连通于正转气道21与气室23之间的正转气槽211,以及一连通于逆转气道22与气室23之间的逆转气槽221。其中,逆转气槽221与气室23相通连部份的大小,大于正转气槽211与气室23的相通部份(如图4所示)。该气缸20相反于正、逆转气道21、22的一侧开设有数个与气室23相通连的排气孔24,于本实施例中该些排气孔24偏向于正转气道21的一侧。而该气缸20于正转气道21与排气孔24之间(即正转位置)开设有二个泄压道25,该些泄压道25所提供的气体流通量,少于该些排气孔24所提供的气体流通量。该气缸20于正转气道21与泄压道25之间还开设有一第一稳压道26,该第一稳压道26所消耗的气体流通量,少于该些泄压道25所消耗的气体流通量,藉以提供稳压效果。而该泄压道25与第一稳压道26之间还可开设有第二稳压道27,该第二稳压道27所消耗的气体流通量,介于该些泄压道25与第一稳压道26所提供的气体流通量之间,防止进气流量过大而提供稳压效果。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稳压道27所提供的气体流通量等于第一稳压道26所提供的气体流通量。该转子30可旋转的设于气缸20的气室23内,用以提供本体10扳动头12一旋转的效果。该转子30于周侧还分设有数个可径向活动的叶片31,该些叶片31藉高压气体的推动而接触于气室23内侧,并驱使转子30产生旋转动作。参照图4,为本技术逆转使用的状态。当高压气体自逆转气道22进入气缸20的气室23内时,经由逆转气槽221流入气室23。(于后描述以图面上方为十二点钟方向作基准)由于该逆转气槽221与气室23的连通部份自八点钟方向延伸至十一点钟方向,故可提供大量的高压气体进入气室23,以推动十点钟及八点钟方向的叶片31,驱使转子30以高扭力逆转。需注意,位于六、八点钟方向两叶片31之间的气体仍未被排出气室23外,因六点钟方向的叶片31未超过排气孔24的位置,故仍保持有一压力驱使转子30逆转,直至叶片31掠过排气孔24之后,气体才排出气室23外。如此在进行旋松工作物的过程中,即可获得一大扭力释松工作物的效果,且工作物于释松后,还可被快速的旋出,使用上相当方便。参照图5,为本技术正转使用状态。当高压气体自正转气道21进入气缸20的气室23内时,经由正转气槽211流入气室23。由于该正转气槽211与气室23的连通部份是自一点钟方向延伸至两点钟方向(较逆转气槽221的连通部份为短),故进入气室23内的气体流量较逆转时为少,仅推动两点钟方向的叶片31,驱使转子30以较逆转时的扭力为小的扭力正转。当转子30正转使叶片31掠过第一稳压道26,或是掠过第二稳压道27时(如图6所示),推动叶片31的高压气体将会有少量气体先经该第一、第二稳压道26、27排出于气室23外,此时即可防止进气过大,达到设计的释压作用,而有稳压的效果。亦即叶片31受到高压气体推动的力量将降低,使转子30正转时的扭力较逆转时为低。接着,当转子30持续正转,而使叶片31掠过泄压道25时(如图5所示),推动叶片31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稳压限扭的气动工具,主要包括一本体,一设于本体内的气缸和一可旋转的设于气缸的气室内并与本体扳动头连接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一端设有一扳动头;所述气缸内设有一正转气道、一逆转气道与一气室,该气缸设有一连通于正转气道与气室之间的正转气槽,以及一连通于逆转气道与气室之间的逆转气槽,该气缸相反于正、逆转气道的一侧开设有数个与气室相通连的排气孔,该气缸于正转气道与排气孔之间开设有一泄压道;所述转子于周侧设有数个藉高压气体推动的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升,
申请(专利权)人:圣丰气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