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昌朗专利>正文

自动冲击起子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71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松、紧螺钉的自动冲击起子结构改良。它在已具有自动冲击功能的基础上增设了旋扭调整装置,充实、完善了其功能;起子插座前端设有插起子头的多角孔,台阶套筒的壁上对称地钻有两个安装钢珠的孔;起子插座的外圆上对称的设置了两个倒V形滑槽,它与钢珠的相对运动实现了起子的旋扭运动,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自动冲击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旋扭功能,使之实用、操作方便,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松、紧螺钉用的自动冲击起子。当起子用于旋松联接较紧或较久的螺钉时,常不易旋松,勉强加力旋扭常造成螺钉头部凹槽的崩缺损坏,对此,专业人员大都利用一鎯头配合起子一同使用,当旋扭起子受阻时,一面以鎯头敲击起子末端,一面旋扭起子,冲击配合旋扭达到紧锁螺钉或旋松螺钉的目的;其缺点是操作困难,一般人不易胜任,而且鎯头敲击起子除易使起子末端受损外,敲偏时也易造成螺钉头部凹槽的崩缺破坏。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人将其改良成如图7、图8所示,申请号为82208712名称为《自动冲击起子》的技术专利(目前仍在审查中),其结构是于中空柄体(1)之内部依序设有弹簧(10)、冲击柱(11)、小弹簧(12)、作动杆(13)及套合杆(14)等,其中套合杆(14)之前端穿出柄体(1)以套接起子头(15),作动杆(13)配合小弹簧(12)于柄体(1)内部呈偏心设置,并以其前、后端分别靠抵套合杆(14)与冲击柱(11),当起子压旋螺钉(18)而使作动杆(13)受套合杆(14)压抵后移适当距离时,偏心的作动杆(13)将受柄体(1)内壁凸缘(16)的圆锥面(17)导正,并使其末端正对冲击柱(11)的中心孔(110),而使冲击柱(11)瞬间受弹簧(10)前推冲撞作动杆(13)、套合杆(14)、起子头(15)(如图8所示),借此自动冲击乃能达到增进起子旋扭作用。前述《自动冲击起子》提供了垂直冲击施力,但使用者还需旋扭起子。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自动冲击起子存在的不足,增设了由起子插座、套筒、套合杆、弹簧、钢珠、套环及插环组成的旋扭调整装置,使之,在产生冲击的同时还产生旋扭作用,提高了拧松螺钉的功效。本
技术实现思路
,自动冲击起子的旋扭调整装置的起子插座前端设有插起子头的多角孔;套筒为台阶形,其末端设有嵌接套合杆的方孔,套筒前端设有装弹簧及起子插座的孔,套筒壁上对称地钻有两个安装钢珠的孔,起子插座的外圆上设有供两个钢珠运动的对称分布的两个倒V形滑槽,套筒前端外圆上设有嵌入套环前沿及扣环的环形槽。自动冲击起子的起子插座外圆上的倒V形滑槽的宽度等于与其相配的钢珠直径。本技术优点,本技术是对申请号为82208712名称为自动冲击起子的改进,增设的旋扭装置充实完善了其功能,操作方便、省力,一个人就可轻松地取下螺钉,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 附图说明(一)附图部分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状态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图;图7为申请号为82208712的剖视图;图8为申请号82208712的实施示意图。(二)图号部份(1)柄体 (10)弹簧(11)冲击柱 (110)中心孔(12)小弹簧 (13)作动杆(14)套合杆 (15)起子头 (16)凸缘 (17)圆锥面(18)螺钉 (19)倒V形滑槽(2)握把 (3)起子插座(30)多角孔 (31)倒V形滑槽(40)钢珠 (42)起子头(41)弹簧 (5)套筒(50)方形孔 (51)套筒孔(52)安装钢珠孔 (53)台阶面(54)环形槽 (6)套环(60)套环前沿 (7)扣环(8)套筒 (80)安装钢珠孔(81)钢珠 (82)套环(83)环形槽 (84)扣环(85)螺纹端 (86)起子头本技术实施例,自动冲击起子结构改良主要由旋扭调整装置配合自动冲击装置组成,其中自动冲击装置具有一中空柄体(1),且于柄体(1)之中空内部依序置设有弹簧(10)、冲击柱(11)、小弹簧(12)、作动杆(13)及套合杆(14)等构件,柄体(1)外部另套设有一握把(2),上述弹簧(10)末端顶抵于握把(2)的内部底面;上述自动冲击装置于套合杆(14)受压推使作动杆(13)一同后移适当距离时,偏心的作动杆(13)将受柄体(1)内壁凸缘(16)的圆锥面(17)导正,并使其末端正对冲击柱(11)的中心孔(110),造成冲击柱(11)瞬间受弹簧(10)前推冲撞作动杆(13)、套合杆(14),而产生一冲击;上述自动冲击装置因与本人申请号为82208712的申请案结构相同,故不再说明。旋扭调整装置主要由起子插座(3)、两钢珠(40)、弹簧(41)、套筒(5)、套环(6)及扣环(7)组成,其中起子插座(3)前端面开设有多角孔(30)可供插装起子头(42),起子插座(3)的外侧壁则对称地开设有两个倒V形槽(31),且使倒V形滑槽(31)槽宽等于钢珠(4)的直径,而可供两钢珠(4)的分别置入对称的倒V形滑槽(31)中呈可自由滑移状态。套筒(5)为台阶形筒体,其末端内具有方形孔(5)可供套合杆(14)嵌接,套筒(5)前端设有孔(51)可依序置入弹簧(41)、起子插座(3),套筒(5)外壁上对称地设有两钢珠孔(52)可供前述两钢珠(4)嵌设定位,套筒(5)的前台阶面(53)设有环形槽(54);套环(6)套装于套筒(5)外部,套环前缘(60)卡于台阶面(53)以防套环(6)下滑位移,再借扣环(7)扣入环槽(54)限止套环(6)上移,即可令套环(6)定位于套筒(5)外部,封合钢珠(40)于安装钢珠孔(52)中。当本技术用于一般螺钉的松、紧作业时,可先利用起子头(42)抵顶螺钉,旋扭握把(2)使套合杆(14)连动套筒(5)相对于起子插座(3)、起子头(42)转动,套筒(5)可随使用者左、右旋扭轻压,带动钢珠(40)沿倒V形滑槽(31)相对旋转位移,直到钢珠(40)位移至倒V形滑槽(31)一端卡止,提供了自由选择左、右方向旋扭螺钉的功能,当起子用于松、紧不需冲击之螺钉时,旋扭调整装置可方便调整旋扭方向,且操作使用极为省力;当用于需要冲击以辅助旋扭的螺钉时,利用前述旋扭调整装置,在自动冲击装置产生自动冲击时,除可经由套合杆(14)、套筒(5)、起子插座(3)、起子头(42)等连结构件提供垂直冲击螺钉之力,其旋扭调整装置因套筒(5)、起子插座(3)之相对运动,于冲击同时提供一旋扭力。另请参阅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于柄体(1)之前端外壁直接设两个互相对称的倒V形滑槽(19),套筒(8)套设于柄体(1)的倒V形滑槽(19)外部,且其筒壁对称的设有两个安装钢珠孔(80),可置入两钢珠(81),钢珠(81)设于倒V形滑槽(19)内,套筒(8)外部套设一套环(82)以封合钢珠(81),再利用套筒(8)前段的环槽(83)嵌接扣环(84),配合套筒(8)尾部的螺纹端(85)连接握把(2)使套环(82)定位,由上述套筒(8)、套环(82)、倒V形滑槽(19)、钢珠(81)所组成的旋扭调整装置,使套合杆(14)端部的起子头(86)可于提供自动冲击作用同时兼具旋扭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包含柄体、冲击柱、套合杆、作动杆和起子头等主要零件的自动冲击起子,其特征在于自动冲击起子的旋扭调整装置的起子插座前端设有插起子头的多角孔;套筒为台阶形,其末端设有嵌接套合杆的方孔,套筒前端设有装弹簧及起子插座的孔,套筒壁上对称地钻有两个安装钢珠的孔,起子插座的外圆上设有供两个钢珠运动的对称分布的两个倒V形滑槽,套筒前端外圆上设有嵌入套环前沿及扣环的环形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冲击起子,其特征在于起子插座外圆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含柄体、冲击柱、套合杆、作动杆和起子头等主要零件的自动冲击起子,其特征在于自动冲击起子的旋扭调整装置的起子插座前端设有插起子头的多角孔;套筒为台阶形,其末端设有嵌接套合杆的方孔,套筒前端设有装弹簧及起子插座的孔,套筒壁上对称地钻有两个安装钢珠的孔,起子插座的外圆上设有供两个钢珠运动的对称分布的两个倒V形滑槽,套筒前端外圆上设有嵌入套环前沿及扣环的环形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昌朗
申请(专利权)人:林昌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