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克利专利>正文

电动拉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351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拉铆器,它有壳体,壳体内安装主动轮、被动轮和蜗杆,主动轮与被动轮啮合,主动轮的轴上安装传动轮,传动轮与蜗杆啮合,壳体上开设装钉口与排料口。它工作效率高、体积小,适合在各类工作环境下工作,并且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铆钉的工具,是一种电动拉铆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装修等施工过程中经常需用到铆钉枪,现有的铆钉枪多为手动铆钉枪,它存在手动操作工作效率低,体积较大不利于狭小空间内作业等缺点,而现有的电动铆钉枪存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一但损坏不易维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拉铆器,它工作效率高、体积小,适合在各类工作环境下工作,并且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动拉铆器,它有壳体,壳体内安装主动轮、被动轮和蜗杆,主动轮与被动轮啮合,主动轮的轴上安装传动轮,传动轮与蜗杆啮合,壳体上开设装钉口与排料口。壳体的装钉口处安装导入管。壳体上安装固定套管。主动轮上开设凹槽,被动轮上设有凹槽。本技术的产生的积极效果为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体积小、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即使在狭小空间内也可正常工作。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电动拉铆器,它有壳体1,壳体1内安装主动轮4、被动轮7和蜗杆3,主动轮4与被动轮7啮合,主动轮4的轴上安装传动轮2,传动轮2与蜗杆3啮合,壳体1上开设装钉口与排料口9。壳体1的装钉口处安装导入管8。导入管8的轴线与排料口9的轴线共线,主动轮4与被动轮7的啮合点在导入管8的轴线方向上。壳体1上安装固定套管10。主动轮4上开设凹槽5,被动轮7上设有凹槽6。凹槽5和凹槽6内均可设有咬铆钉的小齿,以增加主动轮4和被动轮7对铆钉的拉力。图中11为铆钉。本技术安装使用时,先将蜗杆3的一端与手枪钻连接,用固定套管10将拉铆器与手枪钻固定在一起,再将铆钉11放进导入管8内,铆钉11的一端插入主动轮4和被动轮7的凹槽5和凹槽6内,最后,按动手枪钻的开关,手枪钻带动蜗杆3转动,蜗杆3带动传动轮2转动,传动轮2带动主动轮4转动,主动轮4带动被动轮7转动,同时主动轮4与被动轮7相向转动完成拉铆钉的工作。本技术的蜗杆3还可与其他动力源相连接。权利要求1.电动拉铆器,它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安装主动轮(4)、被动轮(7)和蜗杆(3),主动轮(4)与被动轮(7)啮合,主动轮(4)的轴上安装传动轮(2),传动轮(2)与蜗杆(3)啮合,壳体(1)上开设装钉口与排料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拉铆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装钉口处安装导入管(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拉铆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安装固定套管(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拉铆器,其特征在于主动轮(4)上开设凹槽(5),被动轮(7)上设有凹槽(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电动拉铆器,它有壳体,壳体内安装主动轮、被动轮和蜗杆,主动轮与被动轮啮合,主动轮的轴上安装传动轮,传动轮与蜗杆啮合,壳体上开设装钉口与排料口。它工作效率高、体积小,适合在各类工作环境下工作,并且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文档编号B21J15/00GK2673539SQ200420038028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5日专利技术者戴克利 申请人:戴克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拉铆器,它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安装主动轮(4)、被动轮(7)和蜗杆(3),主动轮(4)与被动轮(7)啮合,主动轮(4)的轴上安装传动轮(2),传动轮(2)与蜗杆(3)啮合,壳体(1)上开设装钉口与排料口(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克利
申请(专利权)人:戴克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