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274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片泵,带有支承在泵罩壳中的、由轴驱动的转子、多个径向可移位地支承在该转子中的叶片板和包围转子和该叶片板的外环,其中,该外环或者直接布置在泵罩壳中,或者布置于在泵罩壳中可沿着预定的轨迹运动的调整环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为,研发这样的叶片泵,即其尤其使摩擦和泄露损失下降,在最小的外直径时在低的以及高的转速范围中保证流动技术方面最优的泵腔的填充和排空,在此,明显降低损失功率,此外在加工技术方面可简单地制造和装配,并且明显减小了加工成本,同时“对颗粒不敏感”,使部件的磨损最小化,保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且不仅在低的而且在高的转速时以高的容积效率保证高的比输送体积流量。尤其地,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叶片泵由此而出众,即在转子空心轴(24)中布置有圆柱面引导部(13),自由地环绕的、非刚性地与邻近的部件相连接的同步圆柱体(15)在圆柱面引导部(13)中被引导,其中,在转子空心轴(24)处刚性地如此布置叶片形的、与布置在转子空心轴(24)的壁中的支承槽(4)相关联的、在支承槽(4)的区域中以同步圆柱体(15)的直径的约0.75至1.8倍径向地伸出超过转子空心轴(24)的、带有支承槽(4)的叶片板引导桥接部(14),即转子空心轴(24)与该叶片板引导桥接部(14)一起形成叶片转子(3),并且,在调整滑块(7)中布置有连续的径向地伸延到内圆柱体(6)的一个/多个流出孔(10),其在泵侧与布置在泵罩壳(1)的一个/多个侧壁中的一个/多个流入肾形部(9)相对而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片泵(Fliigelzellenpumpe),带有支承在泵罩壳中的由轴驱动的转子、多个可径向移位地支承在该转子中的叶片板(FlUgelplatte)以及包围该转子和叶片板的外环,其中,该外环或者直接布置在泵罩壳中,或者布置于在罩壳中可沿着预定的轨迹运动的调整环中。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已知叶片泵的不同的实施方案。因此例如文件DE 29 14 282C2以及文件DE 103 53 027 Al分别描述了带有可线性地移位的调整环以用于实现可变的输出功率的可调节的叶片泵。大多在叶片泵的转子的两侧上,在一侧布置吸入肾形部(Saugniere)并且在另一侧布置相对于该吸入肾形部错位180°的受压肾形部(Druckniere,有时也称为排出肾形部)。两个上述结构形式的特征也为,叶片板始终仅仅通过在转子的旋转时作用到可径向移位地支承在转子的支承槽口中的叶片板上的离心力压靠外环。尤其地在转速较低时、也就是说例如在车辆发动机的空转转速时,即使在叶片板相当重大(massiv)也就是说在壁厚方面实施成“厚的”的情况下,这种类型的“离心力腔室密封(Fliehkraftzellenabdichtung) ”还是具有相对高的泄漏损失的缺点。那么,在转速较高时,该重大的、也就是说在壁厚方面实施成“厚”的、重的叶片板必然导致在外环的内半径处高的摩擦损失。现在,在文件EP I 043 503 A2中描述了带有可摆动地支承的调整环的可调节的叶片泵的另一结构形式。在该结构形式中叶片板同样也仅仅通过在转子的旋转时作用到可径向移位地支承在转子的支承槽口中的叶片板上的离心力压靠外环,这继而具有已经解释的缺点。为了克服由于这种“离心力密封”而产生的缺点,例如在文件DE 43 02 610 Al、文件 EP 0135 091 Al、文件 DE 195 33 686 Al、文件 WO 2006 / 045 190 (DE 11 2005 002644 T5)或同样文件DE 10 2008 036 327 Al中也公开了,将不同结构形式的同步环安装到叶片泵中。附加地布置这种类型的同步环必然需要提高加工和装配成本,其中,在出现调整环的最大偏转时,由于在转子中“短的”叶片板引导和与此伴随的在叶片板处的大的弯矩,始终保持至少3mm的叶片板厚度以用于避免“叶片板”倾斜。由此,在这些结构形式中也还出现相对高的摩擦损失。相对于之前描述的结构形式,由于应用同步环,尤其地在较低的转速范围中提高在外环处的密封。由于出于加工技术的原因精密裁剪(feingeschnitten)同步环,因此保留约0.15mm的加工公差,从而可部分地降低取决于间隙宽度的三次方出现的容积损失。在应用同步环时,容积损失的进一步下降需要明显更高的加工成本。在文件DE 92 11 768.6 Ul中尤其描述了带有环形的转子和叶片板/带有径向的凹口的叶片板槽口的叶片泵,在其中,通过空心的转子轴和在叶片板和或转子中的径向的凹口实现用于填充输送单元(FSrderzelle)所需的介质。该实施形式加工强度大、成本高、易磨损并且此外也非常“敏感”,也就是说容易受到由输送介质携带的颗粒干扰。例如,在文件US 2,782,724 A和US 3, 143,079 A中描述了其它带有吸入肾形部和受压肾形部的以及可线性地移位的调整环以用于实现可变的输出功率的可调节的叶片泵,在其中,与驱动轴相连接的转子构造成管形,其中在转子的壁中布置有支承槽,其完全径向地穿透该壁。在该支承槽中,可移位地支承有径向地伸出穿过转子的叶片板。该伸出穿过转子的叶片板在转子的内部中贴靠于在其中轴线中相对于罩壳锚定的圆柱体处,该圆柱体例如借助于螺栓与泵罩壳相连接。在调整环出现最大偏转时,由于与此伴随的在自由地伸出叶片板处的大的弯矩,为了避免“叶片倾斜”,该结构形式也需要相对大的叶片厚度,从而在该结构形式中也出现高的摩擦损失。此外,由于为了保证无泄漏性需要高的加工精度,尤其地在文件US 2,782,724 A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加工强度也非常高并且由此在制造方面成本很高。此外,在文件EP 0135 091 Al中公开的结构形式的特征为流入和流出区域的特殊的设计方案。在一般通常的流入肾形部和流出肾形部的部位处,在调整滑块的圆柱形的内环中彼此相对地布置有弓形的凹口。 然而,流入和流出区域的该特殊的设计方案加工强度非常大、成本非常高、易磨损并且此外也非常“敏感”,也就是说容易受到由输送介质携带的颗粒干扰。在此,所有上述结构形式的共同点是,转子的外边缘在叶片板的支承部位之间始终构造成弓形,也就是说构造成相应于相应的转子的外直径的弧形。在文件DE 33 34 919 C2、文件DE 44 42 083 Al但是也在文件WO2002/081921 (DE 602 07 401 T2)中描述了带有可变的输出功率的叶片泵的结构形式,在其中在每个腔室(Zellenka_er)的下部的边缘处/中,也就是说在相应的转子的“柱体柱面”中布置有在整个转子宽度上伸延的、平行于叶片板的支承槽布置在每个腔室的下部的边缘处的、与支承槽成间距的、始终相对于每个腔室的中轴线对称地构造的、在其横截面方面至少几乎成型成梯形的横向沟槽,其应提高相应的泵腔的体积。那么,相应于转子相对于外环的相应的偏心率,相应的叶片泵作为挤压泵(Verdi^ngerpumpe,有时也称为容积式泵)将输送体积流从吸入肾形部泵入受压肾形部中。申请人:也在文件DE 10 2005 017 834 Al中描述了带有如此扩大的排挤腔的挤压泵的另一结构形式。当前现有技术的叶片泵的以上这些结构形式的主要缺点也在于,在从4500U/min至大于6000U/min的范围中的驱动转速时(例如在应用该叶片泵作为直接由车辆发动机的曲轴驱动的油泵时),不完全地进行叶片室(泵腔)的填充,伴随所有由此得到的缺点(例如尤其闻的损失功率、提闻的噪声广生、更强的损失等)。因此,在文件DE 10 2008 059 720 Al中申请人提出了特殊的不对称的横向沟槽结构形式。然而,上述所有结构形式的主要缺点不仅在于为了使摩擦损失和叶片的径向间隙以及由此泄漏损失(容积损失)最小化并且实现力求的效率而必然需要的高的加工和装配成本,而且在于为了即使在结构上的以及与加工相关的相对窄的可填充的腔宽度时也构造有效的排挤腔而必然需要的大的结构外直径,其中,外环的大的内径必然导致由离心力引起的高的摩擦力矩(在外环处)。
技术实现思路
现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这样的叶片泵,即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降低摩擦和泄漏损失,在最小的外直径时保证在较低的以及较高的转速范围中泵腔在流动技术方面优化的填充和排空,在此,明显降低了损失功率,尤其地使摩擦损失最小化,此外,其在加工技术方面可简单地制造和装配并且明显减小了加工成本,同时其“对颗粒不敏感”,使部件的磨损最小化,提高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即使在高的转速时也无噪声地运行而出众,并且在此不仅在低的而且在高的转速时保证了带有高的容积效率的高的比输送体积流量(spezifischen Fordervolumenstrom)。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带有泵罩壳(I)和转子轴(12)的叶片泵实现,其中,转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04 DE 102010022677.71.一种叶片泵,带有泵罩壳(I)和转子轴(12),所述转子轴(12)包括支承在所述泵罩壳(I)中的驱动轴(2)和与所述驱动轴(2)相连接的转子空心轴(24),其中,局部地在所述转子空心轴(24)的壁中布置有径向的支承槽(4),在所述支承槽(4)中以可径向移位的方式支承有径向地伸出穿过所述转子空心轴(24)的叶片板(5),其中,由内圆柱体(6)的柱面包围所述转子空心轴(24)以及所述叶片板(5),所述内圆柱体(6)布置在调整滑块(7)中,所述调整滑块(7)以可沿着预定的轨迹移位的方式或可摆动地支承在所述泵罩壳(I)中,所述叶片泵带有布置在所述泵罩壳(I)中的流入通道(8),在所述调整滑块(7) —侧或两侧布置在所述泵罩壳(I)的一个/多个侧壁中的一个/多个流入肾形部(9)通入所述流入通道(8)中,所述叶片泵带有同样布置在泵所述罩壳(I)中的流出通道(1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子空心轴(24)中布置有圆柱面引导部(13),自由地环绕的、非刚性地与邻近的部件相连接的同步圆柱体(15)在所述圆柱面引导部(13)中被引导, -在所述转子空心轴(24)处刚性地如 此布置叶片形的、与布置在所述转子空心轴(24)的壁中的支承槽(4)相关联的、在所述支承槽(4)的区域中以所述同步圆柱体(15)的直径的约0.75至1.8倍径向地伸出超过所述转子空心轴(24)的、带有支承槽(4)的叶片板引导桥接部(14),即所述转子空心轴(24)与所述叶片板引导桥接部(14) 一起形成叶片转子(3),并且 -布置在所述转子空心轴(24)的壁中的支承槽(4)位于分别相关联的叶片板引导桥接部(14)的支承槽(4)的平面中并且分别如此相互过渡到彼此之中,即布置在所述叶片转子⑶的叶片板引导桥接部(14)的支承槽⑷中的叶片板(5)伸入到所述圆柱面引导部(13)中,并且布置在所述叶片转子(3)的支承槽⑷中的叶片板(5)不仅“在内部”贴靠在所述同步圆柱体(15)处而且“在外部”贴靠在所述调整滑块(7)的内圆柱体(6)处,并且 -在所述调整滑块(7)中布置有连续的径向地伸延到所述内圆柱体¢)的一个/多个流出孔(10),该一个/多个流出孔在泵侧与布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帕韦莱克
申请(专利权)人:欧根·施密特博士仪器和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