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26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其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设有一柄部,该柄部一端形成有一开放式扳动部,另一端则为一封闭式扳动部;其中该开放式扳动部一侧延设有可供螺帽抵顶的三个颜色凸部,另封闭式扳动部上端部设有与螺帽切面相抵顶的抵顶部,该若干个抵顶部相接处则形成有十二个凹部,该十二个凹部每间距四个凹部处设有一颜色凸部,如此,而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识别通孔不通孔的扳手;这样,扳手本体扳动部所设的呈较大间距距离三个颜色凸部,及颜色凸部表面所呈的颜色,而可达到扳手本体扳动部套合螺帽穿伸及不穿伸双重使用功能,也可达快速辨识功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扳手,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辨识通孔及不通孔以及穿伸与不穿伸快速辨识的扳手。
技术介绍
当前扳手工具业界在技术方面已相当成熟,故不管是质量或是产量,皆在国际间占有一席之地,且也因扳手工具的结构组件较少,加上扳手工具的发展也有百年之久,因此,近年来的扳手大多仅是对现有结构加以微小改进。首先请参阅图20及图21所示,是现有扳手结构,这种现有扳手结构,是在扳手扳动部1内凹设有一环槽2,再将一环扣3,扣合在扳动部1的环槽2内,使环扣3可略微凸出,而使扳手套合螺帽时,螺帽则会扳动部1内微凸的环扣3相抵顶,而可防止扳手扳动时滑脱的缺点。然而,这种现有扳手结构虽具有防止扳手滑脱功能,但也会因扳手扳动部1内的环扣3,而仅具单向使用功能的缺点;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60116号(为多内角固定棘轮扳手之防脱离结构改良(二)),这种防脱扳手结构是在扳口完成粗胚后,趁材质未经淬火前,将未导角的扳口施以12个凸出圆弧53,且该各凸出圆弧位于该扳口的各内角角落处,以卡位住螺栓(帽)的各角,而可达到防止螺栓(帽)穿出扳手的作用。一般扳手的扳口为螺合六角螺帽,故扳口会成形有十二个弧凹部,以配合螺帽的六个切面,然本创作人先前的防滑脱扳手结构是在凹设有十二个弧凹部的扳口处,设有相间的十二个凸出圆弧,利用该十二个凸出圆弧而与螺帽的六个切角相抵顶;而具有防止螺帽滑脱功能,这样的结构同上述现有结构一样,具有仅防止螺帽穿伸的单一功能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扳手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辨识通孔及不通孔而能快速辨识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其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包括有一柄部,该柄部的端部设有旋动螺帽的扳动部,其特征在于该扳动部内设有与螺帽切面相抵顶的若干抵顶部,若干抵顶部相接处并形成有若干个凹部,在每四个凹部之间设有供螺帽切角相卡抵的凸部,使扳动部内形成有三个间距距离较大的凸部。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其在扳动部内设有三个颜色凸部,可达到供螺帽穿伸及抵顶功能,其改善了现有扳手,仅具有供螺帽止挡不穿伸的单一使用功能的缺点;2、本技术的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在扳动部内所设的间距距离较大三个颜色凸部,可以达到扳手本体与螺帽切面快速辨识对齐功能,同时配合颜色凸部表面所呈的颜色,而可达到视觉上的双重辨识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图3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细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剖面示意图;图6至图8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的不穿伸动作示意图;图9至图10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的穿伸动作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不穿伸细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穿伸细部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的开放式扳动部动作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另一动作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第二实施方式平面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第二实施方式剖面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第三实施方式外观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第三实施方式平面示意图;图19是现有扳手结构动作示意图;图20是另一现有扳手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21是另一现有扳手结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这种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10,其设有一柄部11,该柄部11一端形成有一开放式扳动部12,另一端则为一封闭式扳动部13;其中,该开放式扳动部12上设有与螺帽20切面21相抵顶的抵顶部,且在抵顶部一侧延设有可供螺帽20(其中螺帽部分,请另参阅图6所示)的切角22抵顶的三个不同颜色的颜色凸部14(图2所示);封闭式扳动部13上端部设有与螺帽20切面21相抵顶的抵顶部15(参阅图3所示),该若干个抵顶部15相接处则形成有十二个凹部16,该十二个凹部16每间距四个凹部16处设有供螺帽20切角22止挡的颜色凸部14,如此,而可于十二个凹部16形成呈三角形的三个颜色凸部14,如上所述是本技术易识别通孔不通孔的扳手。使用时,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当欲螺松螺帽20时,仅需将扳手本体10的封闭式扳动部13凹部16的所设的三个颜色凸部14,对准螺帽20的切角22并套合,使螺帽20的切角22抵挡在封闭式扳动部13凹部16上的颜色凸部14(请参阅图11所示),扳动扳手本体10将螺帽20旋松,在扳手扳体10扳动过程中,因封闭式扳动部13凹部16内,所设有三个颜色凸部14与螺帽20的切角22相抵顶,而具有防止扳手本体10扳动过程中穿伸滑脱的功能;此外,本技术封闭式扳动部13内的颜色凸部14,虽设于封闭式扳动部13上端,但如欲反向使用时(图9所示),也可将设有封闭式扳动部13上设有颜色凸部14端向下,并将颜色凸部14对准螺帽20的切面21,此时,因螺帽20与封闭式扳动部13凹部16的颜色凸部14,形成有一间隙(请参阅图9或图12所示),而可让扳手本体10的封闭式扳动部13穿伸过螺帽20,而达到扳手本体10扳动部穿伸及不穿伸双重功能,且本技术是在封闭式扳动部13内仅设有三个颜色凸部14,故颜色凸部14与颜色凸部14之间的距离呈一疏松状,这样,扳手本体10的封闭式扳动部13可通过间距距离较为疏松的三个颜色凸部14而与螺帽20切面21达到快速对齐辨识功能;再参阅图13所示,相对也可利用扳手本体10另一端的开放式扳动部12上所设的颜色凸部14,而达到与上述封闭式扳动部13快速辨识螺帽20穿伸凸露或不穿伸功能。本技术另一功能是当欲旋动横向的螺帽20时,如使用现有图19所示的一般的扳手时,则会因扳手的扳动部并未设有凸部,而易造成螺帽穿伸滑脱现象,进而导致扳动力道削减的缺点,故现有的扳手是在扳手扳动部套合螺帽20时,会再利用手部的大拇指,将螺帽20压迫,使扳手于扳动时,不会生成滑脱现象,但利用手部压合时,易因螺帽20旋动而与大拇指相摩擦,而易造成大拇指表皮受伤的缺点;为此,本技术在开放式扳动部12及封闭式扳动部13设有三颜色凸部14,利用该颜色凸部14与螺帽20的切角22相抵顶(图14所示),而可防止扳手扳动时,扳手本体10一端的封闭式扳动部13与螺帽20穿伸滑脱功能,而可快速旋动扳手本体10,同时也可改善上述现有扳手,易造成手部表皮摩擦受伤的功能。需特别强调一点,本技术在扳手本体10的扳动部内,设有三个间距距离较大的颜色凸部14,利用三个颜色凸部14所呈的较大间距及利用其表面的颜色,而可使螺帽20切面21与三个颜色凸部14,可达到扳手具穿伸与不穿伸双重使用功能,同时也可达到扳手扳动部穿伸与不穿伸的快速辨识功能。图15、图16所示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上述优选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识别穿伸与不穿伸的扳手,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包括有一柄部,该柄部的端部设有旋动螺帽的扳动部,其特征在于:该扳动部内设有与螺帽切面相抵顶的若干抵顶部,在扳动部一侧形成有三个供螺帽切角相卡抵的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