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扭力结构的棘轮装置,包括本体;该本体端部设有头部,且头部内设有连通的容置空间与棘块槽,容置空间与棘块槽内分别设有具有对应棘齿的工具头与棘块,且棘块啮合并卡掣工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头外缘设有系列棘齿,棘块一侧缘设有与工具头棘齿对应的棘齿,棘块两端分别凸伸设有一呈弧形锥状收束的嵌合部,该两嵌合部完全设置在工具头与棘块槽两侧内面所夹的夹角空间,棘块向任一侧卡掣工具头,其与嵌合部棘齿对应的齿面完全与工具头棘齿齿面啮合,嵌合部背面侧缘完全贴抵在棘块槽对应内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手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棘轮装置棘块扭力的具有高扭力结构的棘轮装置。二
技术介绍
棘轮装置是一种可通过棘块双向卡掣工具头,使其仅具有单向卡掣功能,并具有逆向空转作用,而被广泛运用在各种扳手上使用,诸如梅花扳手、套筒扳手等,从而解决以往需要不断地取下扳手重新卡合再转动的问题,利用棘轮装置的设计,让扳手的操作更为简便快速。然而,现有棘轮装置虽然是利用棘块同时抵顶棘块槽内缘及工具头棘齿而产生相对的抗扭力,以限制工具头的转动,但是,其结构设计均是仅利用棘块背缘的部份与棘块槽内缘的点线接触,因此,其大部份的扭力由棘块与工具头间的啮合棘齿进行承受,也因此,当抗扭力小于工具头的反作用力时,辣块与工具头的棘齿面常会发生张力移位的间隙及跳齿或崩牙现象,尤其是在小型的棘轮扳手上,由于其棘齿的齿高是与辣块及工具头的长度成正比,再加上必然的设计公差及制造误差,其真正啮合齿面的抗扭力值远低于预期设计的值,当其负荷落在少数啮合的棘齿后,其就常因无法负荷而跳齿或崩牙,造成确动性差的现象,且使用寿命较短。也因此,近年来各类棘轮的改进仍着重与提高其抗扭力,如图1A、1B所示,其为台湾公告第483365号的“一种高扭力扳手”新型专利案,其主要在扳手本体10的头部11中心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2,头部11容置空间12在邻近扳手本体10处设有一较深的容置槽15,且容置空间12内可供外缘设有系列棘齿21的棘齿轮20设置,而容置槽15内设有与棘齿26对应的棘齿块25,且棘齿块25可利用设在扳手本体10内的顶掣结构28进行推抵并与棘齿轮20啮合,扳手本体10容置槽15对应两侧分别设有两控制件18,供操作控制棘齿块25卡掣棘齿轮20的方向。上述新型案的结构,利用切深的容置槽15的设计而增加棘齿块25的厚度,使棘齿块25的一侧可顶抵在容置槽15的壁面,这样,虽然可局部提高其抗扭力值,但是,由于棘齿块25的两端利用控制件18顶撑,使其两端形成平面端,如此,当棘齿轮20的作用力大于契合齿面的顶撑力时,齿面间即会发生移位间隙(如图1所示)棘齿块25会被向外推动,造成破坏控制18的现象,甚至因此而无法动作,尤其是越小型的扳手越明显,故,其仍然无法有效的克服棘轮装置抗扭力不足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现有的棘轮装置由于其设计上的问题,造成其因由棘齿来承受大部份的扭力,从而造成一旦棘齿因公差或扭力过大而无法完全啮合时,就会发生齿牙移位甚至跳齿或崩牙的现象,因此使用寿命也短;再者,为了保持其应具有的抗扭力,制造时对精度要求较高,这样增加了加工的难度与不良率的提高,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高。于是,本创作人根据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经长期努力与试验,终于成功的创作出一种抗扭力强且确动性好的具有高扭力结构的棘轮装置,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及降低成本目的。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具有高扭力结构的棘轮装置,通过在棘块两端设有嵌合部,嵌合部两侧缘可完全啮合工具头部棘齿与贴抵棘块槽内面的设计,有效解决现有棘轮装置抗扭力小、容易发生张力位移、跳齿崩牙现象,克服确动性差的问题,进而降低制造成本,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具有高扭力结构的棘轮装置,包括本体;该本体端部设有一较大的头部,且头部内设有连通的容置空间与棘块槽,容置空间与棘块槽内分别设有具有对应棘齿的工具头与棘块,且棘块啮合并卡掣工具头,使工具头卡掣或空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头外缘设有系列棘齿,棘块一侧缘设有与工具头棘齿对应的棘齿,棘块两端分别凸伸设有一呈弧形锥状收束的嵌合部,该两嵌合部完全设置在工具头与棘块槽两侧内面所夹的夹角空间,棘块向任一侧卡掣工具头,其与嵌合部棘齿对应的齿面完全与工具头棘齿齿面啮合,嵌合部背面侧缘完全贴抵在棘块槽对应内面;工具头越转动,棘块嵌合部越被夹角空间夹紧,从而组合构成一确动性佳,且成本低的具有高扭力结构的棘轮装置。四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棘轮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用于说明其结构及其各组件的相对连接关系。图1B为图1A所示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用于详细说明本技术结构及其各组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图3为本技术棘轮装置组合结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棘轮装置平面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棘轮装置另一实施例平面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棘轮装置又一实施例平面动作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扳手本体、11头部、12容置空间、15容置槽、18控制件、20棘齿轮、21棘齿、25棘齿块、26棘齿、28顶掣结构、30本体、31头部、32容置空间、33环扣槽、34棘块槽、35拨槽、36C形扣、37容置孔、40工具头、41棘齿、45棘块、450嵌合部、451定位卡缘、46棘齿、47拨杆、48顶掣结构、50本体、51头部、52容置空间、53环扣槽、54棘块槽、55拨槽、56C形扣、57容置孔、60工具头、61棘齿、65棘块、650嵌合部、651定位卡缘、66棘齿、67拨杆、68顶掣结构、70本体、71头部、72容置空间、73环扣装置、74棘块槽、75拨杆槽、76容置孔、77定位结构、80工具头、81棘齿、85棘块、850嵌合部、85 1定位卡缘、86棘齿、90拨动杆、95顶掣结构。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可提升确动性且可延长使用寿命的具有高扭力结构棘轮装置,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以一般用于扳手的棘轮装置为主要实施例,该棘轮装置主要包括一本体30,其端部形成有一较大的头部31,且头部31内可供容置设有一工具头40与一棘块45,以利用棘块45控制工具头40的空转和卡掣方向;其中,头部31上设有一用于容置工具头40的容置空间32,容置空间32内面邻近上缘处设有一环扣槽33,通过利用C型扣36限制工具头40,又,头部31在邻近本体30一侧设有一与容置空间32连通的棘块槽34,且棘块槽34内缘两侧与容置空间32壁面两侧呈相切状,供容置棘块45,本体30对应棘块槽34的顶面形成有一拨槽35,本体30棘块槽34内面形成有一容置孔37;工具头40外缘设有系列的棘齿41,棘块45一侧设有与工具头40棘齿41对应的棘齿46,且棘块45两端分别凸伸设有一呈弧形锥状收束的嵌合部450,该两嵌合部450可完全设置在工具头40与棘块槽34两侧间的夹角空间,令棘块45向任一侧卡掣工具头40时,对应嵌合部450棘齿46的齿面可完全与工具头40棘齿41齿面啮合,而嵌合部450背面侧缘可完全贴抵在棘块槽34对应的内面,工具头40越转动时越被棘块45嵌合部450夹角空间夹紧;再者,棘块45背面中央形成有波浪状的凹陷定位卡缘451;棘块45顶面固定设有一穿过本体30拨槽35的拨杆47,以操作控棘块45位移,本体30容置孔37内设有一具有弹性的顶掣结构48,该顶掣结构48可抵撑棘块45的定位卡缘451,供棘块45拨动后定位所用,由此组合构成一确动性佳且成本低的具有高扭力结构的棘轮装置。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参阅图3、图4所示,该棘轮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玲琅,
申请(专利权)人:刘玲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