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中的冷却塔冷却系统,尤其涉及利用冷却塔获取低冷幅冷却水的冷却塔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冷却塔冷却系统是中央空调集中制冷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冷却塔、冷却水循环泵、制冷机组、管道及相应的控制调节部件组成。冷却塔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冷幅(冷却塔所能达到的出水温度高出当地室外湿球温度的值)的高低,是影响制冷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冷却水冷幅每下降rc,制冷系统的效率将提高4.5%左右。因此,采用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冷却塔供应的冷却水冷幅,可以显著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同时,降低冷却水的冷幅,对于部分季节采用冷却塔直接供冷(又称“免费供冷”,即制冷机组不运行,冷却水将冷量直接或间接输送到空气处理设备)的系统,可以延长冷却塔直接供冷的时间,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与本专利技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2008年《暖通空调》第38卷第5期公开的“冷却塔供冷系统设计方法总结与探讨” 一文。在该文中公开了一组冷却塔的热工特性曲线。由该曲线可以看出,在任一确定的室外湿球温度下,冷却水的冷幅随着冷却塔进出口温差的减小而减小。但文献中未涉及“应采用什么措施减小冷却塔进出口温差”的问题。通常,在制冷负荷一定的条件下,增大冷却水循环流量可以降低冷却塔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但增大循环流量对于冷却塔和制冷机组均会带来不利影响,如,冷却塔的的循环流量应在其额定流量的80% 120%之间,否则会影响其冷却效果对并其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制冷机组的循环 冷却水流量若远离设计工况流量,会影响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并对制冷机组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冷却塔获取低冷幅冷却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制冷机组冷凝器的循环冷却水通路上并联一个带有流量调节阀的旁通支路,使冷却塔的出水经过冷却循环泵加压后分为两路:一路流经制冷机组冷凝器支路,另一路流经旁通支路;从制冷机组冷凝器出来的冷却水和流经旁通支路的冷却水混合后,进入冷却塔进行循环冷却;要求流经制冷机组支路的流量G1按制冷系统的设计冷负荷确定,旁通支路的流量G2按循环冷却水要求的冷幅计算确定,冷却塔的流量根据制冷机组支路的流量G1和旁通支路的流量G2确定;具体确定方法如下:第一步:根据冷却塔的热工特性曲线,以及具体工程所需达到的冷却塔出水温度t2,确定设计气象条件下冷却塔的进水温度t1;第二步:根据设计气象条件下冷却塔的进水温度t1、制冷机组冷凝器的额定出水温度T2和冷却塔出水温度t2,确定旁通支路流量G2和制冷机组支路流量G1之比β;β=G2G1=T2-t1t1-t2公式中G1、G2的单位为T/h;t1、t2、T2的单位为℃;第三步:根据制冷系统的冷负荷Q和冷却水在冷凝器进出口的设计温差ΔT,计算制冷机组支路的流量G1;G1=0.86QΔT公式中G1的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冷却塔获取低冷幅冷却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制冷机组冷凝器的循环冷却水通路上并联一个带有流量调节阀的旁通支路,使冷却塔的出水经过冷却循环泵加压后分为两路:一路流经制冷机组冷凝器支路,另一路流经旁通支路;从制冷机组冷凝器出来的冷却水和流经旁通支路的冷却水混合后,进入冷却塔进行循环冷却;要求流经制冷机组支路的流量G1按制冷系统的设计冷负荷确定,旁通支路的流量G2按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忠,刘靖,魏海霞,冯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