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渔业资源养护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提高放流达氏鲟游泳能力野化训练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和珍稀鱼类保护的重要途径。全世界范围内,实施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目前实施人工增殖放流规模和强度也逐年加大。然而,目前,增殖放流效果非常不理想。现有的研究表明,人工增殖放流鱼类在野外生存适应能力较差是导致放流后的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成为影响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限制因素。鱼类的游泳能力是其在完成洄游、迁移、摄食、繁殖及逃避敌害等生活史过程中重要的生存本领。研究表明,养殖鱼类常常在相对静止、生境单一的环境中长大,缺乏感知水流、克服水流能力训练,从而导致养殖鱼类的游泳能力如极限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等与自然种群存在明显的差异。养殖鱼类放流到自然环境中时,往往在纷繁复杂的水流环境迷失方向;同时缺乏抗击激流的能力,随波逐流;主动摄食、逃避敌害过程中往往因游泳能力不足而失败,导致饥饿和体能消耗,被捕食概率上升,因此死亡率增加。因此,对养殖鱼类进行有效的野化训练是提高增殖放流鱼类野外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野化训练技术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尚未有成型的技术标准。野化训练的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开展提高鱼类游泳能力的训练技术,由于鱼类生活习性的不同,针对不同鱼类的训练方式和效果也不相同。达氏鲟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干流和支流中。目前,人工养殖达氏鲟已实现全人工繁殖,但规模还是很有限,每年在长江中上游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放流量为几百尾至几千尾不等。因此,如果有效提高放流达氏鲟的野外存活率对于达氏鲟的保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放流达氏鲟游泳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1)、实验前的准备:搭建好达氏鲟游泳能力的野化训练装置,将导流筛网(2)安装固定在养殖桶(1)中,在导流筛网(2)内部区域装好潜水泵(3),打开进水管(7),将养殖桶(1)中注满水,通过带水位调节的出水管(8)来调节养殖桶(1)内的水位;(2)、水流的调节及测试:接通装置的电源,启动潜水泵(3),使水流从导管(5)上的分层射流孔(6)喷出,通过变频控制器(4)进行不同频率的递增调节,记录每个测试频率值,以及在该频率下系统水流达到稳定状态的平均流速值,直到获得需要营造的最大流速值后,停止测试,上述测试重复三次,所获得的数据是后期野化训练的基础参考数据;(3)、实验鱼的引入:将实验鱼放入养殖桶(1)的桶壁和导流筛网(2)形成的水道中,适应1?2小时,调节进水管(7)的流量,使养殖桶(1)内水体的水温和溶氧量等水质条件满足达氏鲟生长发育的需求;(4)、达氏鲟的水流训练:对不同规格的达氏鲟采用不同的流速训练,初孵幼苗训练水流为0.01?0.09m/s,持续时间为8?12天,每天喂食之前半小时及摄食期间停止水流刺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放流达氏鲟游泳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实验前的准备:搭建好达氏鲟游泳能力的野化训练装置,将导流筛网(2)安装固定在养殖桶(I)中,在导流筛网(2 )内部区域装好潜水泵(3 ),打开进水管(7 ),将养殖桶(I)中注满水,通过带水位调节的出水管(8)来调节养殖桶(I)内的水位; (2)、水流的调节及测试:接通装置的电源,启动潜水泵(3),使水流从导管(5)上的分层射流孔(6)喷出,通过变频控制器(4)进行不同频率的递增调节,记录每个测试频率值,以及在该频率下系统水流达到稳定状态的平均流速值,直到获得需要营造的最大流速值后,停止测试,上述测试重复三次,所获得的数据是后期野化训练的基础参考数据; (3)、实验鱼的引入:将实验鱼放入养殖桶(I)的桶壁和导流筛网(2)形成的水道中,适应1-2小时,调节进水管(7)的流量,使养殖桶(I)内水体的水温和溶氧量等水质条件满足达氏鲟生长发育的需求; (4)、达氏鲟的水流训练:对不同规格的达氏鲟采用不同的流速训练,初孵幼苗训练水流为0.01-0.09m/s,持续时间为8-12天,每天喂食之前半小时及摄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浩,危起伟,李罗新,熊伟,乔新美,甘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