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于烘干系统废气排出端由管道连接的一级旋风除尘器、油气分离器以及二级袋式除尘器,二级袋式除尘器后端装有引风机,油气分离器包括中间管道和中空套筒,中间管道内设有锥形导流器,中间管道外侧壁上设有复数个上小孔和下小孔,上小孔和下小孔由锥形导流器隔离开来,套筒顶壁与中间管道外侧壁密封连接,底壁开设一出口,套筒内设有一环形填充腔体,填充腔体内填充有硅藻泥或硅酸纤维,或者套筒外侧壁设有一循环冷却水系统。本装置在一级旋风除尘器与二级袋式除尘器之间加装了油气分离器,可完全避免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加温中所产生废气中的油烟进入袋式除尘器,堵塞袋式除尘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浙青路面养护机械设备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再生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浙青路面具有行车平稳、舒适、噪声低、养护方便和易于回收等优点,在国内外公路和城市道路中,浙青路面作为高级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而广为应用,在浙青路面的施工、养护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浙青路面材料,这不仅造成了材料的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增境,同时又增加了运送、处理废旧浙青路面材料的费用。再生技术可减少新资源开发、节约道路维修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国内外广泛应用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再生设备,回收利用废旧浙青路面材料,以解决上述问题。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很难通过全再生设备100%全部生产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处理因废旧路面材料加温后排出的大量的油烟及含油气的粉尘,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目前,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是最高的,但带有油气的粉尘又易粘附在布袋上,如果用袋式除尘器直接处理带有油气的粉尘,袋式除尘器的布袋容易被油气粘附堵塞而使除尘失效;而授权公告号CN20228123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浙青生产线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尾气管线和设置于所述尾气管线末端的焚烧炉,尾气管线上设有阻火器,尾气管线上还设置有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位于阻火器的上游位置,尾气经过油气分离器后,其中所含的重芳烃可被分离出来,不再进入尾气管线和焚烧炉,避免对阻火器产生堵塞和进入焚烧炉发生爆燃现象。但该专利并未公开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对气体的油气分离效果无 法预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再生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存在上述不足等缺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再生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于烘干系统废气排出端由管道连接的一级旋风除尘器、油气分离器以及二级袋式除尘器,所述二级袋式除尘器后端装有引风机,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一两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的中间管道以及一套设于该中间管道外侧壁的中空套筒,所述中间管道内设有一锥形导流器,中间管道外侧壁上设有复数个上小孔和下小孔,上小孔和下小孔由所述锥形导流器隔离开来,所述套筒顶壁与中间管道外侧壁密封连接,底壁开设一出口。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套筒内设有一环形填充腔体,填充腔体内填充有硅藻泥或硅酸纤维。具体地,上述填充腔体由环形侧板、底板及套筒的内侧壁围成的,其中,环形侧板与所述中间管道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底板还设有复数个与所述环形套筒相通的小孔。进一步地,上述环形侧板的高度小于套筒侧壁的高度,该环形侧板由套筒顶壁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至下小孔的下方。另一种优选的方案,上述套筒外侧壁设有一循环冷却水系统。上述中间管道竖直设置于一级旋风除尘器和二级袋式除尘器之间,所述上小孔和下小孔均匀分布于所述中间管道外侧壁上;上述套筒的底壁由一斜面和一平面连接而成,所述出口设于平面上。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时所产生的废气先由一级旋风除尘器中除去大颗粒粉尘,然后由油气分离器除去废气中的油质,最后进入二级带式除尘器除粉尘后排放,本装置在一级旋风除尘器与二级袋式除尘器之间加装了油气分离器,可完全避免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加温中所产生废气中的油烟进入二级袋式除尘器,堵塞袋式除尘器,影响袋式除尘器的使用寿命。2、油气分离器的中间管道内设有锥形导流器,通过管道外侧壁上设有上小孔和下小孔,废气进入中间管道,通过上小孔射入中空套筒内,产生小孔射流效应,而套筒内设有由硅藻泥或硅酸纤维填充的填充腔体,或者套筒外侧壁由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因此,废气受到填充腔体或套筒的侧壁不可避免的干扰,失去稳定而产生涡旋,同时不断移动、变形、分裂产生絮动的现象,使油气产生附壁效应,达到油气分离效果。3 、经吸附在填充腔体或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凝后的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随着填充腔体内侧板或套筒内侧壁流下,从套筒底壁的出口流出进入储油槽中,再集中排放;而经油气分离器分离油气后的废气从下小孔进入中间管道中进行下一处理工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油气分离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油气分离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再生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于烘干系统I废气排出端由管道连接的一级旋风除尘器2、油气分离器3以及二级袋式除尘器4,二级袋式除尘器4后端装有引风机5。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油气分离器3包括一两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的中间管道31以及一套设于该中间管道31外侧壁的中空套筒32,其中,中间管道31竖直设置于一级旋风除尘器2和二级袋式除尘器4之间。中间管道31内设有一锥形导流器33,中间管道31外侧壁上设有复数个上小孔311和下小孔312,上小孔311和下小孔312由锥形导流器33隔离开来。优选地,上小孔311和下小孔312均匀分布于中间管道31外侧壁上;废气从中间管道31进入,由锥形导流器33导流,从上小孔321射出。套筒32顶壁与中间管道31外侧壁密封连接,底壁开设一出口(图中未画出),优选地,套筒32的底壁由一斜面和一平面连接而成,出口设于平面上。套筒32内设有一环形填充腔体34,填充腔体34内填充有硅藻泥或硅酸纤维,填充腔体34由环形侧板341、底板342及套筒32的内侧壁围成的,其中,环形侧板341与中间管道31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距,废气从上小孔311射出后才有充分时间与环形侧板341接触。继续参照图2,环形侧板341的高度小于套筒32侧壁的高度,该环形侧板341由套筒32顶壁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至下小孔312的下方。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时所产生的废气先由一级旋风除尘器2中除去大颗粒粉尘,然后由油气分离器3除去废气中的油质,最后进入二级带式除尘器4除粉尘后排放,其中,在油气分离器3中,废气进入中间管道31,通过上小孔311射入由硅藻泥或硅酸纤维填充的填充腔体34侧壁,产生小孔射流效应,废气受到填充腔体34的侧壁不可避免的干扰,失去稳定而产生涡旋,同时不断移动、变形、分裂产生絮动的现象,使油气产生附壁效应,达到油气分离效果。而经油气分离器3分离油气后的废气从下小孔312进入中间管道31中进行下一处理工序。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本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不设置填充腔体,而是直接在套筒32外侧壁上设置一循环水冷却系统35,利用冷凝效应使废气中的油气冷凝,并沿套筒32内侧壁流下。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 均应属于侵犯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于烘干系统废气排出端由管道连接的一级旋风除尘器、油气分离器以及二级袋式除尘器,所述二级袋式除尘器后端装有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一两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的中间管道以及一套设于该中间管道外侧壁的中空套筒,所述中间管道内设有一锥形导流器,中间管道外侧壁上设有复数个上小孔和下小孔,上小孔和下小孔由所述锥形导流器隔离开来,所述套筒顶壁与中间管道外侧壁密封连接,底壁开设一出口,所述套筒内设有一环形填充腔体,填充腔体内填充有硅藻泥或硅酸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再生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于烘干系统废气排出端由管道连接的一级旋风除尘器、油气分离器以及二级袋式除尘器,所述二级袋式除尘器后端装有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一两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的中间管道以及一套设于该中间管道外侧壁的中空套筒,所述中间管道内设有一锥形导流器,中间管道外侧壁上设有复数个上小孔和下小孔,上小孔和下小孔由所述锥形导流器隔离开来,所述套筒顶壁与中间管道外侧壁密封连接,底壁开设一出口,所述套筒内设有一环形填充腔体,填充腔体内填充有硅藻泥或硅酸纤维。2.废旧浙青路面材料再生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于烘干系统废气排出端由管道连接的一级旋风除尘器、油气分离器以及二级袋式除尘器,所述二级袋式除尘器后端装有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一两端分别与管道连接的中间管道以及一套设于该中间管道外侧壁的中空套筒,所述中间管道内设有一锥形导流器,中间管道外侧壁上设有复数个上小孔和下小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刚,黄兴煜,何伟川,龚万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