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怀宇专利>正文

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326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段设置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排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黏液壁,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有可黏附气体中的颗粒物的硅基高分子黏液;待净化气体在所述壳体的内外压差增大时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壳体内并形成涡流,以与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的硅基高分子黏液发生碰撞,从而使待净化气体中的PM10和PM2.5黏附在硅基高分子黏液内,而被黏附了PM10和PM2.5的净化气体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清除气体中的颗粒物,尤其是能够去除气体中的PM2.5,实现净化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PM2.5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2.5,中文名为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 m的颗粒物。具有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比PMlO (可吸入颗粒物)等常见污染物更加严重。它属于粉尘和飘尘的一部分,当粒径小于2.5 μ m时,大部分可通过呼吸道沉积至肺部,对人体危害更大。如今,PM2.5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PM2.5的来源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来源,包括火山运动、沙尘等或燃烧石化燃料、工农业废气排放、城市垃圾焚烧等来源。在各类污染源中,工农业生产主要的污染来源。除此之外,大气中的气态前体污染物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由气体转换为粒子,从而造成危害更严重的二次污染。自然界来源包括扬尘、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自然灾害等。近年来,中国经济向着更高的水平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资源与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建设任务繁重、环境保护运行成本大、环境污染严重具有立体化、多元化等问题。人类的活动是产生PM2.5的主要因素,如今人为PM2.5的产生已经超出了自然界的承载和消除能力,PM2.5会因人为因素继续产生和不断积累,人们不断透支环境的承载能力,PM2.5就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必然产物。治理PM2.5不能靠常规的环保与绿化手段和策略,必须用工业化办法集中清除,标本兼治,才能缓解如今严峻的环境问题。相关研究表明,PM2.5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不可估量的危害。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大部分直径大于PM2.5的颗粒和小部分PM2.5颗粒物,都可以在鼻腔鼻毛的过滤和咽喉黏液吸附的作用下沉积并排出体外。一部分颗粒物沉积在气管壁上,在管壁纤毛的摆动下仍可通过痰液排出体外。肺部呼吸是低压系统,吸气时肺内压较大气压低0.133 0.266Kpa,因此平静呼吸时气体产生缓慢涡流,肺泡壁的粘液样物质与肺泡空气碰撞,将PM2.5颗粒吸附在肺泡表面的粘液中。这些沉积在肺泡内的颗粒最终有三条去路:第一,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以死亡的细胞碎片形式通过痰液排出体外;第二,由淋巴系统搜集到人体深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肿大乃至病变;第三,那些未被巨噬细胞吞噬的颗粒则永远沉积在肺泡中。此外,PM2.5对其他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起到协同的作用。譬如致癌物多环芳烃,多数是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所以PM2.5大大增加了人体接触此类毒害物质的机会。有研究显示,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增加新生」L先天功能缺陷或死亡的概率。对于PM2.5,目前市面上大多空气净化器不能对其进行高效彻底的清除。现有技术中用于去除PM2.5的空气净 化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过滤型装置,另一类为静电型装置,其中:过滤型装置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过滤网,如集尘滤网、去甲醛滤网、除臭滤网、HEPA滤网、活性炭滤网等,它具有除菌、去除挥发性物质和过滤固态颗粒物。但该类空气净化器只能对空气中大颗粒经行处理,对PM2.5的作用很小。首先,因为滤网的孔径直径过大,只能虑过较大颗粒,对于PM2.5基本不起作用。其实,即使将孔径缩小到能虑过PM2.5,那造价会很高,而且使用寿命很低,因为一个PM2.5颗粒就能堵住滤网。静电型装置主要是利用静电除尘的原理将颗粒吸附在电极板上,能过滤比细胞还小的灰尘、烟雾和细菌。此类净化器对PM2.5有较好的处理能力,但只能用于小范围处理如家用,应用范围有限,难以推广,而且耗能巨大。而尚在研发的技术包括PM2.5改进光触媒技术和PM2.5微尘沉浸溶剂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材料(二氧化钛比较常用),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PM2.5改进光触媒技术就是改变其中的参数,提高其对PM2.5的针对性。PM2.5微尘沉浸溶剂技术是指把气体吹入特制的溶剂中,让溶剂吸附PM2.5.但这些技术都存在相应的问题,比如PM2.5微尘沉浸溶剂技术的效率值得考验,当气体吹入溶剂中时是以气泡的形式进入,这时只有气泡表面的PM2.5才被吸收,气泡中间的PM2.5根本没有减少。可见,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PM2.5,但是却因为成本高、效果不明显、应用范围局限、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无法广泛使用,还是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因此,渴望设计出一种成本低、高效、安全的气体净化装置清除空气中的PM2.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清除气体中的颗粒物,尤其是能够去除气体中的PM2.5,实现净化气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段设置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排气口 ;所述壳体内设有黏液壁,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有可黏附气体中的颗粒物的硅基闻分子黏液;待净化气体在所述壳体的内外压差增大时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壳体内并形成涡流,以与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的硅基高分子黏液发生碰撞,从而使待净化气体中的PMlO和PM2.5黏附在硅基高分子黏液内,而被黏附了 PMlO和PM2.5的净化气体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既能够适用于家庭使用、办公场所、大型场馆、交通枢纽等环境的气体净化,还可用于连接燃气灶、锅炉、工业设备的废气出口处以及机船车辆的排气口处以除去这些设备排出的废气,而且用于除去燃气灶、锅炉、工业设备以及机船车辆等排出的废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时,可以直接将装置的进气口连接这些设备的废气出口处,由于这些设备的废气出口处排放出的气体有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从而能够将气体直接喷进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净化装置以进行PM2.5和PMlO等颗粒物的黏附和清除,从而将气体净化后再排出大气中。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液体流动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提供循环流动的硅基高分子黏液;气体流动控制单元,用于将待净化气体从所述进气口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并使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的待净化气体形成涡流,以与所述壳体内部流动的硅基高分子黏液发生碰撞,从而使待净化气体中的颗粒物黏附在硅基高分子黏液内,并使净化后的气体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通过采用硅基高分子材料制造出一种类似肺表面黏液的物质沿着壳体内设置的黏液壁表面循环流动,并以与以涡流形式流动的待净化气体发生碰撞,从而黏附待净化气体中的PMlO和PM2.5等颗粒物,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可实现安全使用、绿色回收、适用广泛,同时生产成本较低,从生产到回收均没有二次污染,具有较高的利用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段设置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排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黏液壁,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有可黏附气体中的颗粒物的硅基高分子黏液;?待净化气体在所述壳体的内外压差增大时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壳体内并形成涡流,以与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的硅基高分子黏液发生碰撞,从而使待净化气体中的PM10和PM2.5黏附在硅基高分子黏液内,而被黏附了PM10和PM2.5的净化气体从所述排气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段设置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排气口 ; 所述壳体内设有黏液壁,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有可黏附气体中的颗粒物的硅基高分子黏液; 待净化气体在所述壳体的内外压差增大时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壳体内并形成涡流,以与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的硅基高分子黏液发生碰撞,从而使待净化气体中的PMlO和PM2.5黏附在硅基高分子黏液内,而被黏附了 PMlO和PM2.5的净化气体从所述排气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液壁的表面为凹凸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液壁的表面为锯齿状、波浪状、微突起指状、半球状或瓦榜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液壁的表面为锯齿状、波浪状、微突起指状、半球状、瓦楞状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液壁表面呈螺旋状,且所述黏液壁螺旋转动,使所述硅基高分子黏液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液体槽和液体回收槽,所述黏液壁置于所述液体槽、液体回收槽之间;所述液体槽内容纳所述硅基高分子黏液,且所述硅基高分子黏液通过自身重力或压力喷射而从所述液体槽流出并沿着所述黏液壁的表面流动,直至流入所述液体回收槽内;所述液体回收槽通过电机泵与所述液体槽连接以将回收的硅基高分子黏液泵回液体槽。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或排气口设置涡轮风扇,以使所述壳体内外形成压差增大,从而使所述待净化气体进入所述壳体内并形成涡流。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高分子材料为硅油类及其衍生物,包括多种硅基混合物。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高分子粘液由水溶性硅油、环氧改性硅油或聚醚改性硅油制成。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立式壳体,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立式壳体的底端,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立式壳体的顶端;所述液体槽靠近所述排气口,所述液体回收槽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粘液壁为中空圆柱状结构,且上端连接液体槽,下端靠近液体回收槽;所述粘液壁内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连接所述进气口以引入待净化气体;所述通气管上设置通孔,进入所述通气管内的待净化气体通过所述通孔流出以与所述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的硅基高分子黏液发生碰撞,从而使待净化气体中的PMlO和PM2.5黏附在硅基高分子黏液内,而被黏附了 PMlO和PM2.5的净化气体从所述粘液壁的下端流出并最终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卧式壳体,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卧式壳体的左端,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卧式壳体的顶端;所述液体槽置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所述粘液壁为复数个板状结构,呈错开地置于所述液体槽与液体回收槽之间,且上端连接液体槽,下端靠近或连接液体回收槽;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壳体内的待净化气体与复数个黏液壁表面流动分布的硅基高分子黏液发生碰撞后,从而使待净化气体中的PMlO和PM2.5黏附在硅基高分子黏液内,而被黏附了 PMlO和PM2.5的净化气体最终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用于清除PM2.5的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泵主要包括箱体、滤网、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滤网横跨于所述箱体内部,以将所述箱体内部分开为上部和下部,所述液体入口置于所述箱体的上部,且所述液体入口通过输入管道连通所述液体回收槽;所述液体出口置于所述箱体下部,且所述液体出口通过输出管道连通所述液体槽;所述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怀宇
申请(专利权)人:顾怀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