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军专利>正文

内镜下胃壁缝合结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264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以简易在内镜下缝合结扎胃壁的装置,包括缝合线、两个用于穿刺胃壁的胃壁穿刺针、用于穿刺腹腔的腹腔穿刺针、打结器和结扎钳,通过腹腔的穿刺和胃壁的穿刺,缝合线的两端分别从胃壁外穿过胃壁的伤口两侧,在胃内对缝合线打结,完成胃壁的缝合结扎,实现内镜下缝合结扎胃壁,确保微创手术的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缝合操作比较简易,可大大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创伤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用于内镜下对胃壁进行缝合结扎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内镜技术的日趋发展,特别是内镜与腹腔镜的结合使用和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兴起近来学术界提出的NOTES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endoscopic surgery,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可以使内镜进入腹腔进行各种内镜下操作和手术。由于NOTES治疗具有明显的微创效果,越来越受到业内界的关注,已经在外科的很多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有报道NOTES在肝胆病患中开展了胆囊切除、肝脏活检、肝囊肿开窗术等待实验及临床应用,结果使得一些外科手术实现了更加微创的效果。目前,NOTES的入路主要是通过口腔从胃腔进入腹腔内进行手术,但是,此手术面临的一个操作的难点和关键点是:如何在手术后实现胃壁的安全缝合和结扎。对于目前设计及申请关于内镜下缝合闭合器械的专利,因设计和实际应用操作的原因,目前在临床上除常用的夹闭器械外,现在市场上尚无成熟有效的缝合器械能够实现胃壁切口的内镜下缝口 oCN101209214A公开胃处理系统及胃壁缝合方法。该胃处理系统包括环形成构件、引导构件和处理部,环形成构件经过口插入到胃内,用于在胃内沿着小弯线及大弯线形成环,引导构件向胃内引导环形成构件,在使环形成构件形成环之后,处理部将胃壁的局部结扎。该装置结构复杂,成环操作难以操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简易在内镜下缝合结扎胃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缝合线、两个用于穿刺胃壁的胃壁穿刺针、用于穿刺腹腔的腹腔穿刺针、打结器和结扎钳,缝合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胃壁穿刺针的后端,腹腔穿刺针包括针管,针管中有可伸缩的内套,内套前端有可放入胃壁穿刺针的针套和针槽,针套的后部有通孔,内套中有穿线通道,打结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套在外管中,内管为一具有弹性的管道,其前端可弹性弯曲成若干螺旋圈,内管中还有拉线,拉线前端有套环;结扎钳包括外管,外管中有操作线,操作线前端有铰接轴,铰接轴上有扭曲弹簧和通过铰接轴铰接的两个夹臂,打结器和结扎钳可穿过内镜中的操作孔。结扎钳的两个夹臂前端可设置有相互啮合部。本专利技术通过腹腔的穿刺和胃壁的穿刺,缝合线的两端分别从胃壁外穿过胃壁的伤口两侧,在胃内对缝合线打结,完成胃壁的缝合结扎,实现内镜下缝合结扎胃壁,确保微创手术的实施,本专利技术缝合操作比较简易,可大大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创伤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胃壁穿刺针示意图。图2是腹腔穿刺针示意图。图3是腹腔穿刺针前端剖视图。图4是A-A剖视图。图5是打结器示意图。图6是结扎钳前端示意图。图7是结扎钳夹住缝合线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胃壁穿刺针结构,包括缝合线I和两个胃壁穿刺针2、3,缝合线I的两端分别连接胃壁穿刺针2、3的后端。图2、图3和图4示出腹腔穿刺针,包括针管11和操作手柄12,针管11中有内套13,内套13的前端有针套14和针槽15。针套14为圆管状,以便固定胃壁穿刺针2并使胃壁穿刺针2的前端露出于针套14之上。针槽15可放入胃壁穿刺针3,针槽15有槽口,以便在内套13的前端伸出到针管11以外时,放置在针槽15中的胃壁穿刺针3可轻易脱落。针套14的后部有通孔16以便穿过缝合线1,内套13中有穿线通道17以便穿过缝合线I。图5示出打结器,包括外管21,外管21中有内管22,内管22中有拉线23。内管22的前部可弹性卷曲成若 干螺旋圈25,内管22后部有操作环26。拉线23前部有套环27,后部有方便操作的操作环28。外管21的前部29有适当弯曲以便于内镜的观察,并可通过内镜头部的转动调节螺旋圈25的位置,便于结扎钳的头部穿过螺旋圈25,外管21后部有操作手柄24。图6和图7示出结扎钳的前端,该结扎钳包括外管30,结扎钳前部有两个夹臂31、32,两个夹臂31、32通过铰接轴33相互铰接,铰接轴33上扭曲弹簧(图中未示出),操作线34连接铰接轴33,操作线34位于外管30中。通过操作线34的推拉,两个夹臂31、32在外管30的内外移动实现夹臂31、32的张开和夹紧,操作线34的前推时,夹臂31、32伸出外管30之外,夹臂31、32在扭曲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然张开,夹臂31、32伸到缝合线I的两侧,拉回操作线34,夹臂31、32进入外管30中,夹臂31、32之间的受外管30的管壁挤压后夹角缩小而夹住缝合线I。夹臂31、32的前端设置啮合部35、36,使夹臂31、32夹住缝合线I后,穿刺针2卡在夹臂31、32的侧面进入外管30,防止缝合线从夹臂31、32之间滑出和松脱,可顺利拉动缝合线。在实施缝合结扎手术之前,胃壁穿刺针2中的针尖向前插在针套14中,另一个胃壁穿刺针3的针尖向后位于针槽15中,针槽15中的胃壁穿刺针3后部的缝合线I穿过针套14,与针套14中的胃壁穿刺针2后部的缝合线I叠并后,穿过针套14后部的通孔16和内套13中的穿线通道17,缝合线I的后部成环状露出于内套13的外部。缝合线I应该有适当长度使缝合线I的尾部能部分地露出内套13之外,以便进行胃壁穿刺针2和胃壁穿刺针3穿刺胃壁后的拉线操作。实施缝合结扎手术时,打结器通过内镜的一个通道进入胃部,结扎钳通过内镜的另一个通道进入胃部,腹腔穿刺针的内套13的前端缩回藏于腹腔穿刺针11中,腹腔穿刺针11进行腹腔穿刺后,其针头找到胃壁上应缝合穿刺部位,推出内套13,露出胃壁穿刺针2进行胃壁的穿刺,由胃中的结扎钳拉出胃壁穿刺针2和缝合线1,将胃壁穿刺针2插入并穿过打结器的拉线23前部的套环27,拉回内管22使螺旋圈25伸直进入外管21中防止胃壁穿刺针2进入内管22时卡在螺旋圈25上,拉回拉线23使穿刺针2连同缝合线I进入内管22中,再推出内管22使螺旋圈25复原。完成后,腹腔穿刺针的内套13继续外推,另一胃壁穿刺针3从针槽15脱落,向后拉住连接胃壁穿刺针3的对应边缝合线1,胃壁穿刺针3由于缝合线I的回拉,其后部顺着缝合线I退入针套14中,腹腔穿刺针的针头再次找到胃壁缝合部位(手术切开部位的另一边)进行胃壁穿刺,胃壁穿刺针3穿刺胃壁后由胃中的结扎钳拉出,此时胃壁穿刺针3进入胃中,再将结扎钳的前端穿过打结器的螺旋圈25的中间,从螺旋圈25的另一端夹住胃壁穿刺针3后部的缝合线1,将螺旋圈25贴近胃壁的缝合结扎部位,打结器的拉线23和结扎钳的操作线34分别拉出缝合线1,缝合线I拉紧后,拉回打结器的内管22,螺旋圈25伸直进入外管21中,在螺旋圈25伸直过程中,缝合线I 一端在另一端进行了盘绕完成打结,切 断缝合线I便完成一针结扎。重复以上操作可进行多针结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镜下胃壁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线、两个用于穿刺胃壁的胃壁穿刺针、用于穿刺腹腔的腹腔穿刺针、打结器和结扎钳;缝合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胃壁穿刺针的后端;腹腔穿刺针包括针管,针管中有可伸缩的内套,内套前端有可放入胃壁穿刺针的针套和针槽,针套的后部有通孔,内套中有穿线通道;打结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套在外管中,内管为一具有弹性的管道,其前端可弹性弯曲成若干螺旋圈,内管中还有拉线,拉线前端有套环;结扎钳包括外管,外管中有操作线,操作线前端有铰接轴,铰接轴上有扭曲弹簧和通过铰接轴铰接的两个夹臂;打结器和结扎钳可穿过内镜中的操作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内镜下胃壁缝合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线、两个用于穿刺胃壁的胃壁穿刺针、用于穿刺腹腔的腹腔穿刺针、打结器和结扎钳;缝合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胃壁穿刺针的后端;腹腔穿刺针包括针管,针管中有可伸缩的内套,内套前端有可放入胃壁穿刺针的针套和针槽,针套的后部有通孔,内套中有穿线通道;打结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套在外管中,内管为一具有弹性的管道,其前端可弹性弯曲成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胡兵刘华纯王仕莲蒋劲林罗文容
申请(专利权)人:陆军胡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