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工工具中的一种套筒扳手,它主要包括有一钢珠套头和一棘轮套筒,其中,钢珠套头表面上凿有一环半圆形凹洞及一C形扣环,而棘轮套筒的内部凿有旋形环及二滑道,并在其中设置有钢珠及弹簧,棘轮套筒表面上设有旋形环及二固定杆,藉由旋形环的旋行并控制棘轮套筒内钢珠出入,即可随着钢珠套头藉由扳手手柄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来达到仅以棘轮套筒即可以单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连续扳紧或扳松螺帽,而且操作简单,省力和省时,因此有实用性。(*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工工具中的一种套筒扳手,尤其是指一种棘轮套筒内部的构造,可同时配合一钢珠套头,即使棘轮套筒可以单一方向连续扳紧或扳松螺帽的。一般常用的套筒须配合一扳手方能套入螺帽并扳动它,所以俗称它为套筒扳手;当套筒扳手套入螺帽时,须握住套筒扳手的手柄,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旋入,而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将螺帽旋松,但一般须将螺帽施以更大的扭转力旋紧时,通常须将套筒扳手反复地旋转、套筒离开螺帽、再使手式往前以更大弧度并选择六角螺帽筒合套筒内六角的规格方向再行套入并扳紧它,其动作繁复,且经常费力也费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要由钢珠套头和棘轮套筒所组成的棘轮式套筒的结构,它不仅可以使套筒本身可自行决定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扳动螺帽,而且操作简单、省力、省时和快速扳动螺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钢珠套头和一棘轮套筒,其中,一钢珠套头包含有一C形扣环,它是压入钢珠套头上端的外环槽内,为钢珠套头套入棘轮套筒的内环槽处,并利用C形扣环本身的弹力弹至棘轮套筒的内环槽内,同时固定钢珠套头于棘轮套筒的内部位置;半园形凹洞,它是凿于钢珠套头的外环槽的下方,同时环绕钢珠套头,以其可容置棘轮套筒内的前钢珠;一套孔,它是将钢珠套头自其顶面凿穿后而形成,可方便将扳手手柄的套杆套入并固定之;以及一棘轮套筒的零件包含有一内环槽,它是凿于棘轮套筒内部的上端面,以将所压入C形扣环于钢珠套头并套入棘轮套筒内时,同时令C形扣环的弹力弹至其内环槽内,以固定钢珠套头于棘轮套头内的位置;二滑道,它分别为a、b二道,它在棘轮套筒上方,由外至内凿穿而形成,a、b滑道在棘轮套筒内部的位置形成130度的角度,而a、b滑道的中段则各置入一弹簧,在弹簧的前、后部位各置入一前、后钢珠,并均置放在滑道内,它可将前钢珠容置于钢珠套头上的半圆形凹洞,同时利用旋形环上的钢珠容置a、b区可容置另一后钢珠,以形成棘轮套筒可在固定的钢珠套头本身,同时自行单一以顺时针及单一逆时针方向连续旋转;一旋形环,其两端处设有隆凸起的钢珠容置a、b区,而旋形环是嵌入棘轮套筒上表面的旋形环槽,而旋形环的圆周度仅涵盖棘轮套筒圆周度的四分之三,其余棘轮套筒四分之一容间是为旋形环可在棘轮套筒上旋形的圆弧空间,而旋形环上设有二隆凸起的钢珠容置a、b区,是为容置a、b滑道内的后钢珠,是决定棘轮套筒选择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关键钮;二固定杆,它是插置于棘轮套筒上旋形环槽之内,其插置位置是近于旋形环两末端处,为旋形环在棘轮套筒上旋形的终止标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以使套筒本身自行决定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来扳动螺帽,而且操作简单、同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省时、省力以及快速扳动螺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棘轮式套筒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棘轮式套筒结构的另件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棘轮式套筒结构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棘轮式套筒结构与钢珠套头套合的剖面实施例图。图5为本技术的棘轮式套筒结构与钢珠套头套合的剖面实施例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齿套头与棘轮套筒的套合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型式的立体示意图。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主要构件是包括一钢珠套头(2)及棘轮套筒(3),其中钢珠套头(2)包含有一C形扣环(21),它压入钢珠套头(2)上端的外环槽(24)内,为将钢珠套头(2)套入棘轮套筒(3)的内环槽(36)处,并利用C形扣环(21)本身的弹力弹至棘轮套筒(3)的内环槽(36)内,同时固定钢珠套头(2)在棘轮套筒(3)的内部位置;半圆形凹洞(22),是凿于钢珠套头(2)的外环槽(24)下方,同时环绕钢珠套头(2),以其可容置棘轮套筒(3)内的前钢珠(351);一套孔(23),是将钢珠套头(2)自其顶面凿穿后而形成,可方便将扳手手柄(1)的套杆(11)套入并固定之;另外,一棘轮套筒(3)的另件包含有一内环槽(36),是凿于棘轮套筒(3)内部上端面,以将所压入C形扣环(21)在钢珠套头(2),并套入棘轮套筒(3)内时,同时令C形扣环(21)的弹力弹至其内环槽(36)内,藉以固定钢珠套头(2)在棘轮套头(3)内的位置;二滑道(341)、(342),它分别为a、b二道,它在棘轮套筒上方,由外至内凿穿而形成,a、b滑道(341)、(342)在棘轮套筒(3)内部的位置形成130度的角度,而a、b滑道(341)、(342)的中段则各置入一弹簧(35),在弹簧(35)的前、后部位各置入一前、后钢珠(351)、(352),均置放在a、b滑道(341)、(342)内,它的作用可将前钢珠(351)容置在钢珠套头(2)上的半圆形凹洞(22),同时利用旋形环(31)上的钢珠容置a、b区(311)、(312)可容置另一后钢珠(352),以形成棘轮套筒(3)可在固定的钢珠套头(2)本身,同时自行单一以顺时针及单一逆时针方向连续旋转;一旋形环(31),它的两端处设有隆凸起的钢珠容置a、b区(311)、(312),而旋形环(31)是嵌入棘轮套筒(3)上表面的旋形环槽(32),而旋形环的圆周度仅涵盖棘轮套筒(3)圆周度的四分之三,其余棘轮套筒(3)的四分之一空间是为旋形环(31)可在棘轮套筒(3)上旋形的圆弧空间,而旋形环(31)上设有二隆凸起的钢珠容置a、b区(311)、(312),是为容置a、b滑道(341)、(342)内的后钢珠(352)用,是决定棘轮套筒(3)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关键钮;二固定杆(33),是插置于棘轮套筒(3)上旋形环槽(32)之内,其插置位置是近于旋形环(31)两末端处,为旋形环(31)在棘轮套筒(3)上旋行的终止标的;上述的钢珠套头(2)套入棘轮套筒(3)内,即形成棘轮式套筒的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它是为棘轮套筒(3)的内部剖面结构图,它记载a、b滑道(341)、(342)在棘轮套筒(3)内的角度位置,其内分别置入一前钢珠(351)、一弹簧(35)及一后钢珠(352),并藉由弹簧(35)的弹力相互隔开;当旋形环(31)的钢珠容置b区(312)旋行并对应至b滑道(342)时,b滑道(342)内的弹簧(35)即将后钢珠(352)顶入至钢珠容置b区(312)内,而b滑道(342)内的前钢珠(351)随即退入b滑道(342),而另一端a滑道(341)的后钢珠(352)因受旋行的旋形环(31)的钢珠容置a区(311)脱离已对应a滑道(341)的影响,随即将a滑道(341)内的后钢珠(351)压入a滑道(341),同时弹簧(35)也将前钢珠(351)推出a滑道(341)外,以使其可与钢珠套头(2)的半圆形凹洞(22)结合。如图4所示,当旋形环(31)的钢珠容置b区(312)移至b滑道(342)而使后钢珠(352)推入钢珠容置b区(312)时,a滑道(341)的后钢珠(352)则被推入a滑道(341),而其前钢珠(351)则被弹入钢珠套头(2)的半圆形凹洞(22)内,如将扳手手柄(1)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如箭头所示,则是卡住不动,并同时使钢珠套头(2)牵动棘轮套筒(3)转动,而即可扳动螺帽,因a滑道(341)的角度可使前钢珠(351)在钢珠套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式套筒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钢珠套头和一棘轮套筒,其中,一钢珠套头包含有:一C形扣环,它是压入钢珠套头上端的外环槽内,为钢珠套头套入棘轮套筒的内环槽处,并利用C形扣环本身的弹力弹至棘轮套筒的内环槽内,同时固定钢珠套头于棘轮 套筒的内部位置;半园形凹洞,它是凿于钢珠套头的外环槽的下方,同时环绕钢珠套头,以其可容置棘轮套筒内的前钢珠;一套孔,它是将钢珠套头自其顶面凿穿后而形成,可方便将扳手手柄的套杆套入并固定之;以及一棘轮套筒的零件包含有:一内环槽 ,它是凿于棘轮套筒内部的上端面,以将所压入C形扣环于钢珠套头并套入棘轮套筒内时,同时令C形扣环的弹力弹至其内环槽内,以固定钢珠套头于棘轮套头内的位置;二滑道,它分别为a、b二道,它在棘轮套筒上方,由外至内凿穿而形成,a、b滑道在棘轮套筒 内部的位置形成130度的角度,而a、b滑道的中段则各置入一弹簧,在弹簧的前、后部位各置入一前、后钢珠,并均置放在滑道内,它可将前钢珠容置于钢珠套头上的半圆形凹洞,同时利用旋形环上的钢珠容置a、b区可容置另一后钢珠,以形成棘轮套筒可在固定的钢珠套头本身,同时自行单一以顺时针及单一逆时针方向连续旋转;一旋形环,其两端处设有隆凸起的钢珠容置a、b区,而旋形环是嵌入棘轮套筒上表面的旋形环槽,而旋形环的圆周度仅涵盖棘轮套筒圆周度的四分之三,其余棘轮套筒四分之一容间是为旋形环可在棘轮 套筒上旋形的圆弧空间,而旋形环上设有二隆凸起的钢珠容置a、b区,是为容置a、b滑道内的后钢珠,是决定棘轮套筒选择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关键钮;二固定杆,它是插置于棘轮套筒上旋形环槽之内,其插置位置是近于旋形环两末端处,为旋形环在棘轮套 筒上旋形的终止标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