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转换多用途钳,主要是以二同形握柄与钳头组成夹钳本体,于钳头顶缘预设有适当的套插槽,藉该套插槽可供不同形式的钳件快速套插及替换,并可稳固维持其套插状态,藉以利用夹钳本体的张夹操控配合钳件的结构形态,使之可形成类似「鸡眼钳」、「压扣钳」、「打孔钳」及「夹钳」等功能结构形态,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操作需求,据此获得一体多用途的实用性与经济性。(*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钳子,尤指一种可以快速转换的多用途钳。一般物件的组配作业,视其情况而常需利用不同的工具辅助完成之,而针对不同操作功能需求,各种工具乃以特定的结构型态达成预期的功能,其结构型态通常是独立的个体,并无法互换使用,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4所示,分别显示了适用于鸡眼钉铆设之「鸡眼钳」(图1-2)、适用于扣体组设的「压扣钳」(图3)、适用于管件铆设之「打孔钳」(图4)等钳型工具,即各具有其特定型态的钳头结构而产生不同的操作功能,以符合各种作业需求。但是,就此类钳型工具的设计及使用而言,因其特定结构型态而导致其不同作业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作业无法互换使用的缺失,是而需针对各种作业需求而备置多种型式及规格的工具,不但造成购置费用的增加,其收藏空间的耗占或携行上亦形成极大的困扰,同时因有些工具的使用率较低更产生备而无用的浪费,总而言之,即习知钳型工具的单一功能结构型态实未能符合多用途的实用性与经济价值,亟待加以设法改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钳体与钳件分离式结构的多用途钳,其转换方便、操作稳定,可适用于多种操作需求,并可减少钳件的备置数目以及解决收藏空间耗占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多用途钳主要包含钳头本体及钳件两部分,其结构特征是上述钳头本体系由呈交叉枢结的二同形握柄与钳头组成,该钳头为二实心体并分别设于握柄上端而受其连动控制张夹,于钳头顶缘各设有适当型态的套插槽;上述钳件系为成组搭配的二基件,于基件上形成有对应型态的功能结构,而在基件的下缘位置则突设有套插块,套插块的型态概与钳头本体的套插槽相符,以便钳件与钳头本体的套插及替换,并于其侧边埋设有钢珠以为定位。上述钳头本体的套插槽及钳件的套插块乃可作对应的方形型态设计,藉以使钳件得作不同工作面的插结特性;上述钳件的基件形成的对应型态功能结构,乃得以单独或不同规格、型态结合于同组基件上;上述钳头本体的套插槽上段乃形成较大的扩径定位槽段,而钳件的套插块上段亦形成对应的定位胫部且与套插槽的定位槽段呈紧密契合关系,藉以在钳件与钳头本体快速套插的功能外,可进一步维持钳件与钳头本体套插状态及操作的稳定性。有关本技术的结构组成、技术及功效,谨配合图式再予举例进一步具体说明于后图1-4是常见的各式钳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多用途钳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多用途钳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多用途钳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关系示意图。图8-12是本技术多用途钳之一些较佳实施型态的结构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技术的多用途钳于结构组成上,主要乃包含钳头本体10及钳件20两部分,其中该钳头本体10,系由呈交叉枢结的二同形握柄11与钳头12组成,该钳头12为二实心体并分别设于握柄11上端而受其连动控制张夹,于钳头12顶缘各设有适当型态的套插槽13、14,套插槽13、14可为方槽型态且在其上段形成较大的扩径定位槽段15,藉该等套插槽13、14可供钳件20作快速的套插及替换,并利用定位槽段15而得维持其套插状态的稳定性;该钳件20,系为成组搭配之二基件21、22,于基件21、22上形成有对应型态的功能结构,如适用鸡眼钉的凸块211与槽孔221、或适用压扣的凹槽体212与槽孔222、或适用打孔的栓件213与槽孔223、以及适用夹钳的啮齿214、224等结构型态,且此类结构型态乃得单独或不同规格、型态结合于同组基件上,而在基件21、22的下缘位置则突设有套插块23、24,套插块23、24的型态概与夹钳本体10钳头12的套插槽13、14相符并于侧边埋设有钢珠25以为定位,至于套插块23、24上段形成的定位胫部26则与套插槽13、14的定位槽部15呈紧密契合关系,以维持钳件20与夹钳本体10套插状态的稳定性;据此,藉由夹钳本体10的套插槽13、14与钳件20的套插块23、24所获得的快速套插特性,配合钳件20作不同工作面的插结或不同型态钳件20的替换,特得以同一本体转换成不同功能的结构型态,以因应各种使用需求,达到一体多用途的实用性与经济性。次请参阅图6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及图7的结构组合关系示意图,举一较佳实施例继续说明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如图所示,系为「压扣钳」使用型态,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本技术利用钳件20与夹钳本体10的分离式套插设计,于套插实施时,因夹钳本体10的套插槽13、14与钳件20的套插块23、24并非紧密契合而预留有适当余隙,是而可以很容易将钳件20套插于夹钳本体10并藉其套插块23、24的钢珠25与套插槽13、14槽壁抵触定位,使钳件20不致轻易脱离夹钳本体10,而利用钳件20的定位胫部26与夹钳本体10定位槽部15的紧密契合则可维持其套插状态的稳定,避免操作夹合加工动作间造成钳件20的偏晃,所以,经此配合设计,乃使本技术的多用途钳一方面具有快速套换的便利性,另方面又可维持其操作的稳定性,使其实用性更臻于完善。另请参阅图8-12所示的实施示意图,本技术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利用夹钳本体10与钳件20的分离套插结构,令使用者可随时视使用需求而选择适用的钳件20以转换成所需的功能结构型态,进而达到可任意转换之一体多用途的实用性与经济性,而依钳件20的型态设计,本技术大致可经钳件的套换达成诸如「鸡眼钳」(图8-9)、「压扣钳」(图10)、「打孔钳」(图11)或「夹钳」(图12)等各种功能型态,提供各种操作需求的实施,并且因其仅需以单一夹钳本体10配合数组钳件20的套换即可达多种用途,甚至藉由其钳件20的分离式套插设计,进而可同一组钳件20作不同结构型态设计并配合套插关系变换以获致不同功能,据以在其购置费用及收藏空间方面均可获得大幅减降与改善,特能达到实用性与经济性兼备的产业利用价值。综上所述,本技术以创新的结构设计,利用各型钳件与夹钳本体的套插与替换,特得快速转换其功能型态,同时可维持其操作时的稳定性,其一体多用途功效所达成的实用性与经济性,确能解决习知单一功能钳型工具所衍生的诸多缺失,诚具有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转换多用途钳,主要包含钳头本体(10)及钳件(20)两部分,其特征是该钳头本体(10)系由呈交叉枢结的二同形握柄(11)与钳头(12)组成,该钳头(12)为二实心体并分别设于握柄(11)上端而受其连动控制张夹,于钳头(12)顶缘各设有适当型态的套插槽(13、14);该钳件(20)系为成组搭配的二基件(21、22),于基件(21、22)上形成有对应型态的功能结构,而在基件(21、22)的下缘位置则突设有套插块(23、24),套插块(23、24)的型态概与钳头本体的套插槽(13、14)相符,以便钳件与钳头本体的套插及替换,并于其侧边埋设有钢珠(25)以为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转换多用途钳,其特征是,该钳头本体(10)的套插槽(13、14)及钳件(20)的套插块(23、24)乃可作对应的方形型态设计,藉以使钳件得作不同工作面的插结特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转换多用途钳,其特征是,该钳件(20)的基件(21、22)形成的对应型态功能结构,乃得以单独或不同规格、型态结合于同组基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转换多用途钳,主要包含钳头本体(10)及钳件(20)两部分,其特征是:该钳头本体(10)系由呈交叉枢结的二同形握柄(11)与钳头(12)组成,该钳头(12)为二实心体并分别设于握柄(11)上端而受其连动控制张夹,于钳头(12)顶 缘各设有适当型态的套插槽(13、14);该钳件(20)系为成组搭配的二基件(21、22),于基件(21、22)上形成有对应型态的功能结构,而在基件(21、22)的下缘位置则突设有套插块(23、24),套插块(23、24)的型态概与钳头本 体的套插槽(13、14)相符,以便钳件与钳头本体的套插及替换,并于其侧边埋设有钢珠(25)以为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诒煌,
申请(专利权)人:莫诒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