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淑英专利>正文

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85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包括有本体、盖体、驱动体、制动体、控制钮及弹性体,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适当处分别设有容置室、限位部、轴部、缺口部及槽部,并且该容置室、限位部、轴部及缺口部彼此间依次相连通,该容置室及限位部上方依次设有肩部及槽部,以使扣体置于槽部内而将盖体置于肩部上,所述驱动体、制动体与控制钮被依次夹置在所述盖体及本体的容置室、限位部、轴部之间,使已经位于所述限位部的定位孔内的所述弹性体推动制动体的齿部啮合在驱动体的齿部上;所述驱动体包括驱动部和齿部,该齿部环设于驱动体的外周缘,使所述制动体的齿部能与驱动体的齿部啮合;所述制动体的上端面设有凸导部,使该凸导部的一端能够可以活动的置于所述控制钮的导部内,并且该控制钮位于本体的轴部及盖体之间,使控制钮的柄部可以活动的位于所述本体的缺口部内;所述控制钮的上方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位于所述盖体一端的下方,使弹簧及滚珠能容置在定位孔内,迫使弹簧推抵滚珠而抵顶在所述盖体一端内缘处的两凹限槽之一内,使控制钮在转动后的位置能被固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尤其涉及一种棘轮扳手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习用的扳手构造,主要包括本体、盖体、驱动体、嵌制体、抵制体及弹性体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内设有贯穿的容置室,使两侧盖体枢设在本体上时能将驱动体、嵌制体、抵制体以及弹性体置于其内。该驱动体内形成多边形状,在外周缘设有若干齿部,使嵌制体的齿部能够与驱动体的齿部啮合。嵌制体的上下两端面设有凸导部,使该凸导部能凸伸在盖体的导槽外并与控制钮相枢设;该嵌制体的后端设有凹弧部,使弹性体的一端能直接或间接抵顶在其内。这样,即可由控制钮带动嵌制体的凸导部于盖体的导槽内滑动的方向来决定驱动体所能转动的方向,以达到确实控制其转动方向及提高其扭力的作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控制钮位于盖体的外侧,不但会使组装后的扳手表面有凸出物降低了其适用范围,同时,也会因控制钮的裸露而使其产品的层次或等级无法有效的提高,进而降低了销售价值。2、由于抵制体的轴部设有长条孔,使定位杆能分别贯穿于盖体的定孔及抵制体的长条孔内,并限制已经套置在轴部内的弹性体的位置。这样,其不但会使零件在制造上的加工更加困难,同时,也会使其组装的难度或技术要求更加提高,并会降低其组装速度及产量,进而增加了其生产成本。3、由于空转时,该嵌制体会受力向后略微移动,迫使嵌制体的凸导部带动控制钮跟着向后来回移动;这样,不但会造成控制钮的位置无法有效的被定位外,同时,也会使消费者误认为质量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件的加工组装简单、结构合理的棘轮扳手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包括有本体、盖体、驱动体、制动体、控制钮及弹性体,该本体的适当处分别设有容置室、限位部、轴部、缺口部及槽部,并且该容置室、限位部、轴部及缺口部彼此间依次相连通,该容置室及限位部上方依次设有肩部及槽部,以使扣体置于槽部内而将盖体置于肩部上,所述驱动体、制动体与控制钮被依次夹置在所述盖体及本体的容置室、限位部、轴部之间,使已经位于所述限位部的定位孔内的所述弹性体推动制动体的齿部啮合在驱动体的齿部上;所述驱动体包括驱动部和齿部,该齿部环设于驱动体的外周缘,使所述制动体的齿部能与驱动体的齿部啮合;所述制动体的上端面设有凸导部,使该凸导部的一端能够可以活动的置于所述控制钮的导部内,并且该控制钮位于本体的轴部及盖体之间,使控制钮的柄部可以活动的位于所述本体的缺口部内;所述控制钮的上方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位于所述盖体一端的下方,使弹簧及滚珠能容置在定位孔内,迫使弹簧推抵滚珠而抵顶在所述盖体一端内缘处的两凹限槽之一内,使控制钮在转动后的位置能被固定。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在控制钮的长条状导部及弧曲状导槽作用迫使控制钮能够带动制动体的凸导部的位移位置,能使制动体的齿部啮合于驱动体的齿部上,并可以控制驱动体转动的方向,不但可以简化零件的制造加工及组装,并会使其组装速度及生产量大为提高,降低了其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棘轮扳手结构改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组合局部剖面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控制钮反向转动后的滚珠嵌入盖体的凹限槽内的组合局部剖面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另一组合局部剖面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本体1 容置室10 限位部11定位孔110 轴部12缺口部13肩部14 槽部15盖体2空间部20 槽部21凹限槽22驱动体3驱动部30 齿部31制动体4齿部40凸导部41抵靠缘43 控制钮5 导部50 柄部51定位孔52 弹性体60抵顶体61 弹簧62 滚珠63 扣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有本体1、盖体2、驱动体3、制动体4、控制钮5及弹性体60所组成,其中本体1的适当处分别设有贯穿容置室10、限位部11、轴部12、缺口部13、肩部14及槽部15,并且该容置室10、限位部11、轴部12及缺口13部彼此间依次相连通,该容置室10及限位部11上方依次设有肩部14及槽部15,以使扣体7的扣合作用而同时置于槽部15及盖体2的槽部21内,以致使盖体2能被置于肩部14上,驱动体3、制动体4与控制钮5被依次夹置在盖体2及本体1的容置室10、限位部11、轴部12之间,使已经位于限位部11的定位孔110内的弹性体60及抵顶体61推动制动体4的齿部40啮合在驱动体3的齿部31上;而上述的轴部12与限位部11之间的深度不相同。盖体2的适当处设有空间部20、槽部21及凹限槽22,空间部20为贯通状的孔,以供驱动体3的一端能容置在盖体2的空间部20内;该盖体2的外周缘设有槽部21,以供扣体7内缘扣合在其内,使盖体2被固定在本体1的槽部15内。盖体2的一端内缘处设有两个以上的凹限槽22,该凹限槽22位于控制钮5的定位孔52的上方,使弹簧62及滚珠63能容置在控制钮5的定位孔52内,迫使弹簧62推抵滚珠63抵顶在盖体2的一端内缘处的两凹限位槽22之一内。驱动体3包括驱动部30和齿部31,驱动部30可以是向外凸出或向内贯穿的多角形状,以供直接或间接的与螺栓或螺帽配合使用。齿部31环设于驱动体3的外周缘,使制动体4的齿部40能与驱动体3的齿部31啮合制动体4的适当处设有齿部40和凸导部41,该凸导部41位于制动体4的上或下端面上,使凸导部41能凸伸穿在控制钮5的导部50内,且受到控制钮5的转动迫使其上的导部50带动制动体4的凸导部41向左或向右移动,使控制钮5的柄部51恰好能位于本体1的缺口部13内。上述的凸导部41可以为槽、孔、凸块、凸柱等。控制钮5的适当处设有导部50、柄部51和定位孔52,控制钮5受到本体1的轴部12的限制仅能沿着轴部12内缘转动,使控制钮5前方的导部50位于限位部11的上方,以供制动体4的凸导部41一端置入导部50内。控制钮5的上方设有定位孔52,该定位孔52位于盖体2一端的下方处,使弹簧62和滚珠63能容置在定位孔52内,迫使弹簧62推抵滚珠63抵顶在盖体2一端内缘处的两凹限槽22其中之一内。所述导部50可以是槽、孔、凸块、凸柱,并且其形状可以是长条状、长椭圆形状、长锥状、弧形状。当改变本体1的转动方向时,需要施加力量于控制钮5的柄部51向下方逆时针转动,迫使控制钮5前端的导部50跟着逆时针转动,如图4所示,此时,由于制动体4的凸导部41置入控制钮5的导部50,并控制钮5的上方定位孔52位于盖体2一端内缘的凹限槽22的下方,定位孔52内容置有弹簧62和滚珠63。因此,当控制钮5的导部50受逆时针转动时,迫使已经抵顶在盖体2的凹限槽22内的滚珠63受到盖体2的内缘限制作用而向下压迫弹簧62于定位孔52内呈收缩状态,滚珠63从盖体2的一个凹限槽22逆时针移动到另一个凹限槽22内后,使弹簧62的反弹力作用将滚珠63向上推升,直至滚珠63的顶端抵顶在凹限槽22内为止。此时,制动体4的凸导部41受到导部50的推动作用,迫使凸导部41带动制动体4向上方顺时针移动到底,使制动体4的齿部40和抵靠缘43能分别与驱动体3的齿部31啮合并紧迫在限位部11内壁缘处为止,以改变制动体4位于本体1的限位部11内的位置上。这样,将扳手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淑英游花容
申请(专利权)人:曾淑英游花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