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送机械及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606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泵送机械及料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料斗包括至少一个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块和驱动压紧块向料门施加压力的油缸;压紧块包括向出料口中心方向延伸的压紧板,压紧板具有与料门的外表面对应的压紧面。由于压紧装置与料门没有连接关系,更换或维修其中一部分均不会影响另一部分的结构,使得料斗的使用和维护更方便;另一方面,压紧装置利用油缸的伸缩从垂直于料门的方向对料门施加压紧力,料门不会因为受到其他方向上的作用力而产生变形,能很好地保证料门对料斗的密封性能,并且料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外力小,料门开启和关闭容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umping machine and hopp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discloses a pumping machine and a hopper. The hopp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t least one pressing device; the compacting device comprises a cylinder pressing block and a pressing block to drive the material door pressure; pressing block includes a pressing plate to a material outlet center direction, pressure plate with pressing surface and material appearance should be. The clamping device and the discharge door is not connected, replace or repair the part will not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the other part of the hopper, makes more convenient use and maintenan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cylinder clamping device by pressing force is applied to the material from the material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door, the door will not be because of material force the other direction of the deformation, which can ensure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the material to the hopper, and the material outside the door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small, easy to open and close the door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泵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料斗,还涉及包括该料斗的泵送机械。
技术介绍
混凝土泵车、拖泵、车载泵等是具有泵送混凝土、灰渣等物料功能的泵送机械。这些泵送机械用于将物料输送到指定位置。泵送系统是该类泵送机械的重要部分,泵送系统一般包括泵送机构、料斗和分配阀。其中,料斗用于盛放待泵送的物料。料斗一般包括料斗体和料门;料斗的底部形成出料口 ;料门与出料口配合工作。在泵送作业工程中,料门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料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料门将出料口封闭,以避免料斗中的物料从料门中流出;在料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料斗中的物料可以从出料口中流出并到达分配阀。由于出料口和料门配合处直接接触物料,进而混凝土等物料残渣很容易附着在料门和/或出料口处,进而影响出料口和料门之间的配合,影响料斗的密封性能。另外,在每一个泵送循环过程中,至少需要开启和关闭料门一次,料门使用非常频繁;这样导致料门的磨损速度很快,进而非常容易导致料门与出料口之间的配合关系改变,这也会影响料斗的密封性能。为了保证料斗的密封,已知技术中,料斗体的出料口至少一侧通过适当的调节螺钉固定装配有卡板;卡板形成适当的卡口 ;料门通过一个铰接轴安装在料斗体的底板上;并使铰接轴的中心线可以与料斗体的底板垂直,并可以使铰接轴位于出料口的另一侧,进而可以使料门绕该铰接轴旋转;在料门旋转到一个预定的位置时,料门卡入卡口中,并出料口相对,将出料口封闭;此时,料门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通过调节螺钉可以调整料门与出料口的配合间隙,进而保证料斗的密封性能。在料门旋转到另一个预定的位置时,料门与出料口错开,使出料口敞开,此时,料门处于开启状态。该种料斗虽然结构简单,但由于料门与出料口磨损,需要频率通过调节螺钉调节调整料门与出料口之间的配合间隙;这就使得料斗的维护工作量很大。利用调节螺钉保证料门与出料口之间的配合,由于调节螺钉负载很大,再加上物料附着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料斗泄漏,使得料头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维护工作量小、可靠性较高的料斗。另外,本技术还提供包括该料斗的泵送机械。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料斗,包括料斗体和料门,所述料斗体底部形成出料口 ;所述料门与所述出料口配合,还包括至少一个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块和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料口的开口方向平行的油缸;所述油缸一端安装在所述料斗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压紧块固定;所述压紧块具有与所述料门的外表面对应的压紧面。进一步地,包括两个压紧装置,其中一个所述压紧装置的压紧板与另一个所述压紧装置的压紧板相对于所述出料口的中心对称。进一步地,所述料斗体还包括油缸安装座,所述油缸安装座包括安装在所述料斗体的底板上的固定板以及从所述固定板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的导向板;所述油缸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通孔中;所述压紧块还包括与所述压紧面垂直的导向面;所述导向板的外侧与所述导向面滑动配合。进一步地,还包括液压动力源和控制装置,所述液压动力源通过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油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动力源包括蓄能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蓄能器相通,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油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料斗体上,活塞杆的外端与所述压紧块固定;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中,自由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一个工作油口相通,自由出油口与所述油缸有杆腔相通,控制口与所述换向阀的另一个工作油口相通。进一步地,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的外端安装在所述料斗体上,缸体与所述压紧块固定;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中,自由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一个工作油口相通,自由出油口与所述油缸无杆腔相通,控制口与所述换向阀的另一个工作油口相通。进一步地,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的外端安装在所述料斗体上,缸体与所述压紧块固定;所述液压动力源包括手动压油机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泄油开关、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手动压油机构的排油口和所述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源和所述手动压油机构的进油口相通;所述泄油开关连通在所述油缸的无杆腔与所述液压源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油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料斗体上,活塞杆的外端与所述压紧块固定;所述液压动力源包括手动压油机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泄油开关、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手动压油机构的排油口和所述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源和所述手动压油机构的进油口相通;所述泄油开关连通在所述油缸的有杆腔与所述液压源之间。本技术提供的料斗,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块和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料口的开口方向平行的油缸;所述油缸一端安装在所述料斗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压紧块固定;所述压紧块具有包括与所述料门的外表面对应的压紧面;这样,在料门与出料口相对时,可以通过使油缸收缩,对料门施加作用力,使料门与出料口紧密配合,保证料斗的密封。该技术方案中,在料门或/和出料口磨损后,油缸伸缩范围可以自动调整料门向上移动的距离,进而可以保证料门与出料口之间的配合,减少对料门/和出料口的维护;同时,油缸施加最大作用力由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决定,这样可以方便对料门受力的调整,保证料门与出料口之间的配合及密封;进而该技术方案提供的料斗维护工作量较小、可靠性较高。另外,与已知技术相比,由于料门和压紧装置之间可以相互分离,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更换或维修其中一部分均不会影响另一部分的结构,使得料斗的使用和维护更方便;另一方面,压紧装置利用油缸的伸缩从垂直于料门的方向对料门施加压紧力,料门不会因为受到其他方向上的作用力而产生变形,因此能够很好地保证料门对料斗的密封性能,并且料门在水平方向上受至IJ的外力小,料门开启和关闭也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泵送机械,该泵送机械的底架上装设有本技术所提供的料斗。该工程机械由于具有上述料斗而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料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动力装置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动力装置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料门2—压紧装置3—液压动力装置4一底板5—油缸安装座21—压紧块22—油缸31—蓄能器32—换向阀33—第一液控单向阀34一手动压油机构36—液压源37第二单向阀38第三单向阀51—固定板52—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的基本思想在于:采用与料门没有直接连接关系的压紧装置从垂直于料门的方向对料门施加压紧力。一方面,由于料门和压紧装置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相对独立设置,更换或维修其中一部分均不会影响另一部分的结构,使得料斗的使用和维护更方便;另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料斗,包括料斗体和料门(1),所述料斗体底部形成出料口;所述料门(1)与所述出料口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压紧装置(2);所述压紧装置(2)包括压紧块(21)和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料口的开口方向平行的油缸(22);所述油缸(22)一端安装在所述料斗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压紧块(21)固定;所述压紧块(21)形成与所述料门(1)的外表面对应的压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斗,包括料斗体和料门(1),所述料斗体底部形成出料口 ;所述料门(I)与所述出料口配合,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个压紧装置(2);所述压紧装置(2)包括压紧块(21)和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料口的开口方向平行的油缸(22);所述油缸(22)—端安装在所述料斗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压紧块(21)固定;所述压紧块(21)形成与所述料门(I)的外表面对应的压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个压紧装置(2),其中一个所述压紧装置(2)的压紧板与另一个所述压紧装置(2)的压紧板相对于所述出料口的中心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斗体还包括油缸安装座(5),所述油缸安装座(5)包括安装在所述料斗体的底板(4)上的固定板(51)以及从所述固定板(51)向远离所述底板(4)的方向延伸的导向板(52);所述油缸(22) —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51)的通孔中; 所述压紧块(21)还包括与所述压紧面垂直的导向面;所述导向板(52)的外侧与所述导向面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液压动力源和控制装置,所述液压动力源通过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油缸(2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动力源包括蓄能器(31),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换向阀(32);所述换向阀(32)的进油口与所述蓄能器(31)相通,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缸(22)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缸(22)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料斗体上,活塞杆的外端与所述压紧块(21)固定;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33 );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33 )中,自由进油口与所述换向阀(32)的一个工作油口相通,自由出油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俏伟潘飞许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