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单向动作的起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47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操作、定位性佳、且可变换动作方向的可单向动作的起子,其包含有一握把、一止挡结构、一方向调整环及一掣动杆所组成,其中握把前端凸伸有一具轴杆的本体,且本体上形成有一可容置止挡结构的穿槽,前述掣动杆则利用一齿套套设于本体上,而方向调整环则跨设于本体与齿套外缘,且方向调整环可动作止挡结构相对卡掣掣动杆齿套的方向,透过上述的设计,可利用转动方向调整环来选择握把带动掣动杆的方向与空转的方向,而达到单向动作的目的,除可便于使用者旋转或放松螺合件外,并具有提升其定位性的功效,且进一步可增进其操作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隶属一种手工具握把的可单向动作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可单向动作的起子
技术介绍
按,棘轮结构是一种可供选择不同转向的单向旋转结构,具有在操作的过程中,可单向卡掣并空转退回的特性,免除传统手工具于转动动作过程中不断分离、重新套合与校位的困扰,因此目前被广泛的运用于扳手或起子等用于旋紧或放松螺合件的手工具上,而以本技术所欲探讨的螺丝起子为例,其结构设计揭示于中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第385742号的「棘轮螺丝起子改良构造」、公告第403020号的「正逆转螺丝起子结构改良」、公告第578653号的「螺丝起子之棘轮结构」及公告第M241178号的「螺丝起子之棘轮机构」等专利前案中。而这些螺丝起子的结构明显较为复杂,同时其卡掣动作通常会利用调整环转动至特定方向后,再透过调整环带动止挡块去卡掣连接起子头的掣动杆,因此当使用过程中如反作用力大于止挡块的卡掣力,常会发生其滑脱、跳脱,而形成空转的现象,又或使用过程中不慎误触调整环,使其如前述般产生空转,此种不稳定的空转现象,不仅会造成操作上的困扰与不便,同时在施力过程中突然形成空转,也可能造成意外发生,故有待进一步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性佳、且易于操作的可单向动作的起子,藉以增进其卡合的稳固性,同时提升操作的便利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单向动作的起子,其包含有一握把、一止挡结构、一方向调整环及一掣动杆;其中该握把前端凸伸有一本体,本体于轴线下方形成有一可供组设止挡结构的穿槽,又本体前端面凸伸有一供枢设掣动杆的轴杆;该止挡结构是由第一、二挡片所构成,且第一、二挡片相对两端分别形成对应掣动杆齿套的齿部,齿部可单向限制掣动杆,再者第一、二挡片间并顶撑有一弹性体,让第一、二挡片的齿部可常保与掣动杆产生卡掣作用;该方向调整环则于内缘形成有两分别对应止挡结构第一、二挡片的凸挡缘,两凸挡缘可在方向调整环向左右侧调整时,使凸挡缘适可压缩对应的挡片,使其与掣动杆分离,以达方向调整的作用;该供组设起子头的掣动杆具有一可套设于本体前段的齿套,齿套内缘形成有全圆周的供止挡结构第一、二挡片的齿部可相对产生卡掣作用的棘齿。所述握把本体周缘邻近握把周缘形成有一容置孔,容置孔内可供容设一由弹性体顶撑的定位钢珠,而方向调整环内缘并对应形成有对应调整位置的定位槽。所述握把本体的轴杆周缘中段并形成有一道供一扣环卡扣,让掣动杆可相对枢设于轴杆上,而不致向外滑脱的环状扣槽。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让使用者可转动方向调整环来选择握把与掣动杆间的空转方向,而达到单向动作的目的,同时具有提升其定位性的功效,更甚者可增进其操作的便利性,而能提升其附加价值。接下来配合图式及图号,同时举一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期能使贵审查委员对本技术有更详细的了解,惟以下所述者仅为用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是在本技术的精神下,所作任何形式的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属于本技术意图保护的范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握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握把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握把动作前的状态图;图3A是图3的A-A向的断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握把动作后的状态图;图4A是图4的B-B向的断面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握把另一动作的状态图;图5A是图5的C-C向的断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握把 11 本体12 容置孔13 定位钢珠14 弹性体15 穿槽16 轴杆 17 扣槽18 扣环 20 止挡结构21 第一挡片 22 齿部23 弹性体25 第二挡片26 齿部 30 方向调整环31 凸挡缘32 定位槽40 掣动杆45 齿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可单向动作的起子,请配合参看图1、2所示,该起子包含有一握把10、一止挡结构20、一方向调整环30及一掣动杆40;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成,则进一步请配合参看图1-3A所示,握把10前端凸伸有一供方向调整环30与掣动杆40组设的本体11,且本体11周缘邻近握把10周缘形成有一容置孔12,容置孔12内可供容设一由弹性体14顶撑的定位钢珠13,该定位钢珠13可供方向调整环30相对定位,又本体11于轴线下方形成有一贯穿两侧周缘的穿槽15,该穿槽15可供组设前述的止挡结构20,又本体11前端面沿轴线凸伸有一轴杆16,轴杆16周缘中段并形成有一道环状扣槽17,供一扣环18卡扣,让掣动杆40可相对枢设于轴杆16上,且不致向外滑脱;而前述止挡结构20是由第一、二挡片21、25所构成,且第一、二挡片21、25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对应掣动杆40齿套45的齿部22、26,齿部22、26并可单向限制掣动杆40,再者第一、二挡片21、25间并顶撑有一弹性体23,让第一、二挡片21、25的齿部22、26可常保与掣动杆40产生卡掣关系;至于方向调整环30则于内缘形成有对应止挡结构20第一、二挡片21、25的凸挡缘31,两凸挡缘31是于方向调整环30呈中间定位时,均不碰触对应的第一、二挡片21、25,而当方向调整环30向左右侧调整时,使凸挡缘31压缩对应的第一、二挡片21、25形成空转状态,再者方向调整环30对应本体11定位钢珠13处的内缘形成有对应调整位置的定位槽32,供调位后限位之用,以防止方向调整环30任意转动;又掣动杆40除可枢设于本体11轴杆16上,且其并具有一可套设于本体11前段的齿套45,齿套45内缘形成有全圆周的棘齿,让止挡结构20第一、二挡片21、25的齿部22、26可相对产生卡掣作用,令握把10可透过止挡结构20的第一、二挡片21、25产生限位作用,进而带动掣动杆40驱动起子头;藉此,组构成一定位性佳、且易于操作的可单向动作的起子。至于本技术于实际运用,则是如图3、4、5所示,在未进行方向调整前,方向调整环30的凸挡缘31是呈中间定位状,均未推抵对应的第一、二挡片21、25,使第一、二挡片21、25可利用齿部22、26同步卡掣于掣动杆40的齿套45(如图3A所示),故握把10不论顺时或逆时转动均可带动掣动杆40,而当有单向动作的需求时,则是将方向调整环30向左右侧调整,使方向调整环30另侧的凸挡缘31适可压缩对应的第一、二挡片21、25(如图4A、5A所示),使其与掣动杆40分离,而能相对该方向形成空转状态,进而达到单向动作的目的,有效增进其操作的便利性,同时更可提升其定位性。权利要求1.一种可单向动作的起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握把、一止挡结构、一方向调整环及一掣动杆;其中该握把前端凸伸有一本体,本体于轴线下方形成有一可供组设止挡结构的穿槽,又本体前端面凸伸有一供枢设掣动杆的轴杆;该止挡结构是由第一、二挡片所构成,且第一、二挡片相对两端分别形成对应掣动杆齿套的齿部,齿部可单向限制掣动杆,再者第一、二挡片间并顶撑有一弹性体,让第一、二挡片的齿部可常保与掣动杆产生卡掣作用;该方向调整环则于内缘形成有两分别对应止挡结构第一、二挡片的凸挡缘,两凸挡缘可在方向调整环向左右侧调整时,使凸挡缘适可压缩对应的挡片,使其与掣动杆分离,以达方向调整的作用;该供组设起子头的掣动杆具有一可套设于本体前段的齿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单向动作的起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握把、一止挡结构、一方向调整环及一掣动杆;其中:该握把前端凸伸有一本体,本体于轴线下方形成有一可供组设止挡结构的穿槽,又本体前端面凸伸有一供枢设掣动杆的轴杆;该止挡结构是由第一、二挡片所构成,且第一、二挡片相对两端分别形成对应掣动杆齿套的齿部,齿部可单向限制掣动杆,再者第一、二挡片间并顶撑有一弹性体,让第一、二挡片的齿部可常保与掣动杆产生卡掣作用;该方向调整环则于内缘形成有两分别对应止挡结构第一、二挡片的凸挡缘,两凸挡缘可在方向调整环向左右侧调整时,使凸挡缘适可压缩对应的挡片,使其与掣动杆分离,以达方向调整的作用;该供组设起子头的掣动杆具有一可套设于本体前段的齿套,齿套内缘形成有全圆周的供止挡结构第一、二挡片的齿部可相对产生卡掣作用的棘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健国
申请(专利权)人:义成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