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艇。它包括其艇架以及安装在艇架上的外壳及车轮,其技术方案为:前轮及后轮通过其升降机构安装在艇架上。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前轮能够升降,后轮也能够升降。当车轮升起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作为摩托艇使用,而车轮放下时,则可以作为机动车使用,从而实现水陆均能适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升降杆、摇摆架、推拉杆的杠杆原理,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从而达到水陆两用摩托艇车轮升降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mphibious motorboa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tor boats.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ront wheel and the rear wheel are arranged on the boat frame through the lifting mechanism.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front wheel can be lifted, and the rear wheel can also lift. When the wheel is rais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as a motor boat, and when the wheel is put down,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as a motor vehicl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oth land and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ifting the amphibious motor boat wheel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lever principle of the lifting rod, the rocking frame and the push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艇
,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艇由于没有车轮,无法在路上行驶,而摩托车由于没有密封的外壳和在水上行驶的驱动装置也无法在水上行驶。装上轮子的摩托艇要在水上行驶就需要把车轮提升上去以便减少行驶阻力,本技术就是解决上述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升降轮子的水陆两用摩托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轮子能够升降的水陆两用摩托艇。本技术包括其艇架以及安装在艇架上的外壳及车轮,其技术方案为:前轮及后轮通过其升降机构安装在艇架上。在本技术中,前轮能够升降,后轮也能够升降。当车轮升起时,本技术可以作为摩托艇使用,而车轮放下时,则可以作为机动车使用,从而实现水陆均能适用的目的。在本技术中,车轮的升降既可以竖向升降,也可以斜向升降,即升降机构为使车轮能沿垂直于外壳纵向(艇头至艇尾方向)的横截面运动的升降机构或能沿与外壳纵向及其横截面均成一夹角的方向运动的升降机构或能沿竖直向上运动的升降机构。本技术升降机构的具体结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杆,驱动杆两端分别通过铰链与上连杆组和下连杆组连接,两连杆组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车轮的轴承座连接。在上述结构中,两个连杆组分别与同一摇架连接,摇架的外端通过铰链与车轮的轴承座连接。此处的摇架最好为双摇架。升降机构具体可为下述结构:下连杆组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推拉杆和下推拉杆,上推拉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杆一端铰接,两推拉杆的铰接处有滑轮与固定在艇架上的滑轨配合,下推拉杆的另一端与翻板的一边铰接,翻板通过铰链安装在艇架上,与翻板铰接的上下摇架的另一端与车轮的轴承座铰接;上连杆组包括相互铰接的升降杆和支撑杆,支撑杆中间通过摇摆架与艇架铰接,支撑杆的下端与双摇架中的下摇架中部铰接,支撑杆上装有减振弹簧。在本技术中,各车轮可以通过各自独立的升降机构控制,也可以使用同一升降机构控制,为方便安装和布局,前轮可使用一个升降机构,而后轮则使用另一升降机构,对于本技术的连杆升降机构,则为:两侧的前轮通过各自的摇架和上下连杆组与一个驱动杆连接,两侧的后轮通过各自的摇架和上下连杆组与另一驱动杆连接。在升降机构中,驱动杆可以是齿条,齿条或螺旋杆,它与安装在艇架上、由电机驱动的齿轮啮合。驱动杆也可以为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液压油缸的缸体固定在艇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升降杆、摇摆架、推拉杆的杠杆原理,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从而达到水陆两用摩托艇车轮升降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辆状态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车辆状态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车轮沿与摩托艇纵向垂直的横截面方向升起后的摩托艇状态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车轮沿竖向升起后的摩托艇状态的侧视图;图5为图4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车辆状态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摩托艇状态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2、车轮,3、升降机构,4、推进机构,5、上摇架,6、翻板,7、艇架,8、升降杆,9、摇摆架,10、电机,11、齿条,12、上推拉杆,13、滑轮,14、滑轨,15、下推拉杆,16、支撑杆,17、下摇架,18、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包括艇架7、安装在艇架7上的外壳I及车轮2和推进机构4,其中,车轮2通过升降机构3与艇架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各轮分别有自己的升降机构,但两前轮的升降由同一驱动机构驱动,两后轮的升降用另一驱动机构驱动。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升降机构3包括固定在艇架7上的驱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为由电机10驱动的齿轮,并有齿条11 (或螺旋杆)与其啮合,齿条11为本实施例的驱动杆,驱动杆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一个连杆组。连接驱动杆下端的连杆组由相互铰接的上推拉杆12和下推拉杆15组成,两推拉杆的铰接点处装有滑轮13,滑轮13与固定在艇架7上的滑轨14配合。上推拉杆12的另一端与齿条的下部铰接,下推拉杆15的另一端与翻板6的下端铰接,翻板6内侧中部与艇架7通过铰链连接。翻板6的外侧四角通过铰接方式与双摇架连接。双摇架由上摇架5和下摇架17组成,上下摇架的外端分别通过铰接方式与车轮2的轴承座18连接。与驱动杆的上部连接的连杆组由相互铰接的升降杆8和支撑杆16组成,升降杆8的另一端与驱动杆(即齿条11)的上部铰接,其中部通过摇摆架9与艇架7铰接;支撑杆16上装有减振弹簧,其另一端与双摇架中的下摇架17中部铰接。当需要升起车轮2时,通过电机10使齿条11向下运动,则下侧的连杆组推动翻板6下端向外、上端向内运动,同时驱动杆的上部带动上侧的连杆组运动,它们共同带动双摇架运动,使双摇架带动车轮2上升,达到升起的目的。相反,通过电机10使驱动杆向上运动,则下侧的连杆组推动翻板6下端向内、上端向外运动,同时驱动杆的上部带动上侧的连杆组运动,它们共同带动双摇架运动,使双摇架带动车轮2下降,从而将车轮降下。由此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所示,对应的两个车轮的升降机构其上下连杆组与同一齿条11连接,由此实现两车轮的同时升降。在上述结构中,将升降机构的驱动杆与车身垂直安装,则能够使车轮实现如图3、8所示的使车辆沿与摩托艇纵向垂直的截面升降的方式,而将其变换安装位置,则能够实现如图4、5所示的车轮的竖向升降。将车轮放下时,本实施例为如图1、2、6所示的车辆状态,而当车辆升起后,则为如图3、4、5或7的摩托艇状态。如果车轮不是横向升降而是纵向升降。此时升降机构对应于车轮纵向升降需要,变换安装位置,其升降原理相同,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艇,包括其艇架以及安装在艇架上的外壳及车轮,其特征是:前轮及后轮通过其升降机构安装在艇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艇,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机构为车轮能沿垂直于外壳纵向的横截面运动的升降机构或能沿与外壳纵向及其横截面均成一夹角的方向运动的升降机构或能沿竖直向上运动的升降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艇,其特征是:升降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杆,驱动杆两端分别通过铰链与上连杆组和下连杆组连接,两连杆组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车轮的轴承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艇,其特征是:两个连杆组分别与同一摇架连接,摇架的外端通过铰链与车轮的轴承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艇,其特征是:所述的摇架为双摇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艇,其特征是:下连杆组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推拉杆和下推拉杆,上推拉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杆一端铰接,两推拉杆的铰接处有滑轮与固定在艇架上的滑轨配合,下推拉杆的另一端与翻板的一边铰接,翻板通过铰链安装在艇架上,与翻板铰接的上下摇架的另一端与车轮的轴承座铰接;上连杆组包括相互铰接的升降杆和支撑杆,支撑杆中间通过摇摆架与艇架铰接,支撑杆的下端与双摇架中的下摇架中部铰接,支撑杆上装有减振弹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艇,其特征是:两侧的前轮通过各自的摇架和上下连杆组与一个驱动杆连接,两侧的后轮通过各自的摇架和上下连杆组与另一驱动杆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艇,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杆为齿条或螺旋杆,它与安装在艇架上、由电机驱动的齿轮啮合。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用摩托艇,其特征是: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陆两用摩托艇,包括其艇架以及安装在艇架上的外壳及车轮,其特征是:前轮及后轮通过其升降机构安装在艇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德财,
申请(专利权)人:范德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