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构以及具备该减速机构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3314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减速机构以及具备该减速机构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在该减速传递机构中,在因输入部件在与旋转轴线(O)和轴线(O1)正交的线上的移动凸部的外周面与第一外壳元件的凸部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下,滚珠轴承的外圈在马达轴的径向上保持间隙地与中心孔嵌合,并且滚珠轴承的内圈在马达轴的径向上保持间隙地与偏心部嵌合,因此将轴线(O1)与轴线(O1′)之间的尺寸(L1)设定为:将滚珠轴承的外圈外径(D1)与中心孔的内径(d1)之间的直径差(d1-D1)、滚珠轴承的内圈内径(D2)与偏心部的外径(d2)之间的直径差(D2-d2)以及滚珠轴承的内部间隙的运转间隙(G1)相加后得到的尺寸{(d1-D1)+(D2-d2)+G1}的一半以下的尺寸{(d1-D1)+(D2-d2)+G1}/2≥L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机构以及具备该减速机构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减速机构以及具备该减速机构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其中,上述电动汽车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存在具备电动机以及减速传递机构并搭载于汽车的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07-218407号公报)。上述电动机产生电机旋转力。上述减速传递机构将上述电动机的电机旋转力减速并将驱动力传递至差动机构。此种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传递机构具有一对由圆板状的曲线板构成的公转部件、多个外销以及多个内销。上述公转部件是通过电动机的带偏心部的马达轴的旋转而进行公转运动的外齿轮机构的一个例子,并在外周部具有多个由圆外次摆线等次摆线系曲线构成的波形。上述外销是对上述公转部件施加自转力的内齿轮机构的一个例子。上述内销在上述外销的内侧将公转部件的自转力作为旋转力而输出至差动机构。一对公转部件具有中心孔和多个绕该中心孔的中心轴线以等间隔并排排列的销插通孔。上述中心孔以与带偏心部的马达轴的偏心部的轴线不同的轴线为中心轴线。上述销插通孔绕上述中心孔的中心轴线以等间隔并排排列。一对上述的公转部件经由轴承(凸轮侧的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带偏心部的马达轴的偏心部。多个外销绕带偏心部的马达轴的轴线以等间隔配置,并且安装于减速传递机构的外壳。多个内销插通并配置于公转部件的多个销插通孔,并且安装于差速器壳。在多个内销安装有用于减少与一对公转部件的多个销插通孔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阻力的轴承(销侧的轴承)。在日本特开2007-218407号公报所示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中,不仅需要准备多个外销,还需要将公转部件的外周部形成为复杂的形状,是不经济的。考虑解决上述不经济问题的方法是,将公转部件设为作为外齿轮机构的一个例子的齿轮亦即外齿轮,并且将用于对公转部件施加自转力的自转力施加部件设为作为内齿轮机构的一个例子的齿轮亦即内齿轮,将该内齿轮的齿数设为比外齿轮的齿数比多的齿数。但是,若将日本特开2007-218407号所示的由在外周部具有多个由圆外次摆线等次摆线系曲线构成的波形的圆板状的曲线板和多个外销构成的减速传递机构、由作为齿轮的外齿轮和作为齿轮的内齿轮构成的减速传递机构等由外齿轮机构和内齿轮机构构成的减速传递机构用于汽车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则作为公转部件的外齿轮机构的公转速度变得比较高。因此,在输出时,从公转部件向凸轮侧的轴承施加离心力所产生的载荷。其结果是,需要使用耐老化性较高的轴承作为凸轮侧的轴承,导致成本提高。另外,对凸轮侧的轴承施加离心力所产生的载荷还会导致产生凸轮侧的轴承的寿命缩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轴承的长寿命化的减速机构以及具备该减速机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减速机构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具有偏心部,该偏心部以从所述第一轴线偏心的第二轴线为中心轴线;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由外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外齿轮机构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围,具有以第三轴线为中心轴线的中心孔以及绕所述第三轴线以等间隔并排排列的多个贯通孔,并且在所述中心孔的内周面与所述偏心部的外周面之间夹装有轴承,且所述外齿轮机构具有以所述第三轴线为中心轴线的节圆;圆筒状的外壳,该外壳具有自转力施加部件,所述自转力施加部件与所述输入部件沿所述输入部件的径向嵌合而被配置,并由内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内齿轮机构具有比所述外齿轮机构的齿数多的齿数并与所述输入部件啮合,并且具有以第四轴线为中心轴线的节圆;以及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受到由所述外壳的所述自转力施加部件施加于所述输入部件的自转力并将所述自转力输出,所述输出部件穿过多个所述贯通孔,所述减速机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具有外圈和内圈,并且所述外圈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保持间隙地与所述中心孔嵌合,所述内圈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保持间隙地与所述偏心部嵌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之间的尺寸被设定为:在所述输入部件在与所述第二轴线和所述第四轴线正交的线上移动而与所述外壳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轴承的外径与所述中心孔的内径之间的直径差、所述轴承的内径与所述偏心部的外径之间的直径差以及所述轴承的径向内部间隙的运转间隙相加后得到的尺寸的一半以下的尺寸。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及优点,其中,对相同的元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是为了对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而示出的俯视图。图2是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剖视图。图3是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传递机构进行说明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5(a)和图5(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传递机构的输入部件与自转力施加部件的抵接状态的主视图和剖视图。图5(a)表示主视图,并且图5(b)表示剖视图。图6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输入部件的支承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变形例(1)的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变形例(2)的剖视图。图9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输入部件的支承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输入部件的支承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输入部件的支承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输入部件的支承状态的变形例(3)的剖视图。图13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输入部件的支承状态的变形例(4)的剖视图。图14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输入部件的支承状态的变形例(5)的剖视图。图15是简要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机构的输入部件的支承状态的变形例(6)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表示四轮驱动车的简要结构。如图1所示,四轮驱动车101使用前轮侧的动力系统和后轮侧的动力系统,具备: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1、发动机102、变速驱动桥103、一对前轮104以及一对后轮105。上述前轮侧的动力系统将驱动源作为发动机。上述后轮侧的动力系统将驱动源作为电动机。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1配置于四轮驱动车101的后轮侧的动力系统,并且支承于四轮驱动车101的车体(未图示)。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1将基于电动机4(图2所示)的电机旋转力的驱动力传递至一对后轮105。由此,电动机4的电机旋转力经由减速传递机构5和后差速器3(均在图2中示出)输出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减速机构以及具备该减速机构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速机构,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具有偏心部,该偏心部以从所述第一轴线偏心的第二轴线为中心轴线;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由外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外齿轮机构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围,具有以第三轴线为中心轴线的中心孔以及绕所述第三轴线以等间隔并排排列的多个贯通孔,并且在所述中心孔的内周面与所述偏心部的外周面之间夹装有轴承,且所述外齿轮机构具有以所述第三轴线为中心轴线的节圆;圆筒状的外壳,该外壳具有自转力施加部件,所述自转力施加部件与所述输入部件沿所述输入部件的径向嵌合而被配置,并由内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内齿轮机构具有比所述外齿轮机构的齿数多的齿数并与所述输入部件啮合,并且具有以第四轴线为中心轴线的节圆;以及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受到由所述外壳的所述自转力施加部件施加于所述输入部件的自转力并将所述自转力输出,所述输出部件穿过多个所述贯通孔,所述减速机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具有外圈和内圈,并且所述外圈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保持间隙地与所述中心孔嵌合,所述内圈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保持间隙地与所述偏心部嵌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之间的尺寸被设定为:在所述输入部件在与所述第二轴线和所述第四轴线正交的线上移动而与所述外壳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轴承的外径与所述中心孔的内径之间的直径差、所述轴承的内径与所述偏心部的外径之间的直径差以及所述轴承的径向内部间隙的运转间隙相加后得到的尺寸的一半以下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1 JP 2012-003166;2012.03.06 JP 2012-04921.一种减速机构,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具有偏心部,该偏心部以从所述第一轴线偏心的第二轴线为中心轴线;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由外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外齿轮机构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围,具有以第三轴线为中心轴线的中心孔以及绕所述第三轴线以等间隔并排排列的多个贯通孔,并且在所述中心孔的内周面与所述偏心部的外周面之间夹装有轴承,且所述外齿轮机构具有以所述第三轴线为中心轴线的节圆;圆筒状的外壳,该外壳具有自转力施加部件,所述自转力施加部件与所述输入部件沿所述输入部件的径向嵌合而被配置,并由内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内齿轮机构具有比所述外齿轮机构的齿数多的齿数并与所述输入部件啮合,并且具有以第四轴线为中心轴线的节圆;以及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受到由所述外壳的所述自转力施加部件施加于所述输入部件的自转力并将所述自转力输出,所述输出部件穿过多个所述贯通孔,所述减速机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具有外圈和内圈,并且所述外圈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保持间隙地与所述中心孔嵌合,所述内圈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保持间隙地与所述偏心部嵌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之间的尺寸被设定为:在所述输入部件在与所述第二轴线和所述第四轴线正交的线上移动而与所述外壳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轴承的外径与所述中心孔的内径之间的直径差、所述轴承的内径与所述偏心部的外径之间的直径差以及所述轴承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宅野博铃木邦彦野村启太小林恒小野崎彻田上将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