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樊专利>正文

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953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7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其采用以下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外用制剂:首乌藤20-30、艾叶7-11、白鲜皮10-15、?地肤子10-15、蝉蜕8-12、薄荷8-12、荆芥7-11、防风7-11、苦参7-11、蛇床子7-11。上述各组分配伍,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湿肾壮阳、杀虫止痒功效,对于湿疹引起的瘙痒具有根治作用。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for treating skin eczema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for treating skin eczema, the weigh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ade of topical preparations: 20-30, Caulis leaves 7-11, baixianpi 10-15, 10-15, 8-12, etc.? Chantui Mint 8-12, 7-11, 7-11, windproof Schizonepeta Kushen 7-11, Cnidium 7-11. The components of compatibility, with cold and dampness, temperature of hemostasis, heat and dampness, dampness, Qufengzhiyang kidney yang, insecticidal antipruritic effect, with a radical role for pruritus caused by ecze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配制品
,特别是一种以天然原料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湿疹病因多为内源、表现在肌肤,因此临床上需要内外结合治疗,内清湿邪和毒素,外清疹疮和止痒,因此多为口服、外用联合用药。过敏引起的时候还需给予脱敏治疗。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即应酌情减量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一)内用疗法。1、内服中药。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健脾利湿、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作用。2、抗炎、止痒。常用的有抗组织胺药、镇静安定剂。对急性期可选用钙齐U、维生素C、硫代硫酸 钠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作静脉封闭。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即应酌情减量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二)局部疗法对症选用适当的剂型,外用药物应根据需要及皮疹特点,选用清洁、止痒、抗菌、抗炎、收敛及角质促成剂等。目前通用的外用药物都是以止痒为主,不能起到根治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以达到对湿疹起到根治作用。湿疫,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引致。至於「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於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於「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湿疹一病中医文献中记载颇多,如浸溢遍体滋水很多的叫“浸淫疮”,发于面部的叫“旋耳疮”,在肋胭窝等处的叫“四弯风”在阴囊的叫“肾囊风”。慢性湿疹大都由急性湿疹转化而来。急性湿疹由于湿邪熏蒸,客于肌肤而成,久之湿蒸化热伤及阴血,血不养肤,故而皮肤粗糙形成慢性湿疹。病因:外因为风、湿、热阻于肌肤。外因为脏腑失调和肝胆郁火、脾湿不化、冲任不调、血虚风燥均可导致发病。根据以上理论和认识,本专利技术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采用以下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外用制剂:首乌藤20-30、艾叶7-11、白鲜皮10-15、地肤子10-15、蝉蜕8-12、薄荷8-12、荆芥7-11、防风7-11、苦参7-11、蛇床子7-11。本专利技术优先推荐的配方是:首乌藤25、艾叶9、白鲜皮13、地肤子13、蝉蜕10、薄荷10、荆芥9、防风9、苦参9、蛇床子9。本专利技术制备是将中药原料中有效成分酒精或水提取后制成液体。本专利技术中各组分功效为:首乌藤:养心安神;艾叶: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地肤子:清湿热、利小便、祛风止痒;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退翳明目、祛风解痉;薄荷: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荆芥:散风解表、宣毒透疹、散瘀止血;防风:散风解表、胜湿止痛、祛风止痒;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蛇床子:湿肾壮阳、杀虫止痒。上述各组分配伍,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湿肾壮阳、杀虫止痒功效,对于湿疹引起的瘙痒具有根治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配方1:首乌藤25克;艾叶9克;白鲜皮13克;地肤子13克;蝉蜕10克;薄荷10克;荆芥9克;防风 9克;苦参9克;蛇床子9克。配方2:首乌藤20、艾叶11、白鲜皮10、地肤子15、蝉蜕8、薄荷12、荆芥7、防风11、苦参7、蛇床子11。单位以克计。配方3:首乌藤30、艾叶7、白鲜皮15、地肤子10、蝉蜕12、薄荷8、荆芥11、防风7、苦参11、蛇床子7。单位以克计。上述配方都将中药原料中有效成分酒精或水提取后制成液体。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外涂制剂,临床报告如下。I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4月 2012年12月门诊患者,所有134病例诊断符合《临床皮肤病学》标准;排除心、肝、肾疾患、糖尿病以及合并其他皮肤病者。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湿疹43例、亚急性湿疹38例、慢性湿疹53。将所有患者按照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64例,在分组时对急性,亚急性、慢性注意在两组中平均分布(治疗组急性湿疹23例、亚急性湿疹19例、慢性湿疹28例,对照组急性湿疹20例、亚急性湿疹19例、慢性湿疹25)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治疗前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灼热、疼痛及搔痒,由于搔抓或热水烫洗造成点片状糜烂、渗出、结痂,并向周围蔓延。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按照首乌藤 25;艾叶9;白鲜皮13 ;地肤子13 ;蝉蜕10 ;薄荷10 ;荆芥9 ;防风9 ;苦参9 ;蛇床子9,单位公斤称量配伍后以水提取液浓缩后制成),取本专利技术50 ml加入温水500 ml中,15次为I个疗程,每次15 min ;1次/ d0外涂复方康纳乐霜,2次/ d,15d为I个疗程。对照组:单纯外涂复方康纳乐霜,2次/ d,15d为I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应忌辛、辣、酒类食物。1.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皮损消退30 %以上;无效:皮损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 2 结果:治疗组70例中,治愈5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其中对急性湿疹23例全部痊愈,亚急性湿疹15例痊愈,有效4例,慢性湿疹痊愈14例,有效7例,无效7例。对照组64例,治愈28例,有效1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3.4% ;其中急性湿疹治愈21例、亚急性湿疹7例痊愈、慢性湿疹0例痊愈。3、结论:本专利技术对急性、亚急性湿疹治疗效果明显比单纯复方康纳乐霜效果明显。权利要求1.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采用以下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外用制剂: 首乌藤20-30、艾叶7-11、白鲜皮10-15、地肤子10-15、蝉蜕8-12、薄荷8-12、荆芥7-11、防风7-11、苦参7-11、蛇床子7-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采用以下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外用制剂: 首乌藤25、艾叶9、白鲜皮13、地肤子13、蝉蜕10、薄荷10、荆芥9、防风9、苦参9、蛇床子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将中药原料中有效成分酒精或水提取后制成液 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其采用以下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外用制剂首乌藤20-30、艾叶7-11、白鲜皮10-15、 地肤子10-15、蝉蜕8-12、薄荷8-12、荆芥7-11、防风7-11、苦参7-11、蛇床子7-11。上述各组分配伍,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湿肾壮阳、杀虫止痒功效,对于湿疹引起的瘙痒具有根治作用。文档编号A61K36/75GK103202903SQ20131012405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徐樊, 吕水利, 王艳, 田军政 申请人:徐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治疗皮肤湿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采用以下重量份中药原料制成外用制剂:首乌藤20?30、?艾叶7?11、白鲜皮10?15、?地肤子10?15、蝉蜕8?12、薄荷8?12、荆芥7?11、防风7?11、苦参7?11、??蛇床子7?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樊吕水利王艳田军政
申请(专利权)人:徐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