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长白山林蛙养殖产量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要解决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为:一、受精卵孵化;二、蝌蚪养殖法;三、变态蝌蚪养殖;四、1龄幼蛙培育;五、林蛙种群越冬;六、商品蛙回捕。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开展试验示范的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为24.54只/hm2,比目前养殖户的平均产量13.8只/hm2提高77.83%,也比养殖户的最高产量19只/hm2提高29.16%。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长白山林蛙养殖领域。
Method for improving yield of field ecological culture of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fro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yield of the field ecological culture of the Rana chensinensis in Changbai Mounta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yield of the cultivation of Rana chensinensis in Changbai Mounta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yield field ecological farming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frog,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s: first, the hatching of fertilized egg; two, tadpole breeding method; three, four, 1 abnormal tadpole breeding; immature frog breeding; five, Rana chensinensis wintering; six, commodity frog recapture.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o carry out pilot demonstration of the average yield per unit area was 24.54 /hm2, 77.83%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farmers of the 13.8 /hm2, the highest yield than farmers in 19 /hm2 increased by 29.16%. The invention is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Changbai Mountain forest frog br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长白山林蛙养殖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中国林娃(Rana chensinensis)的四个亚种,即:中国林娃指名亚种(Ranachensinensis chensinensis)、中国林娃康定亚种(Rana chensinensis kangdingensis)、中国林娃兰州亚种(Rana chensinensis Ianzhouensis)和中国林娃长白山亚种(Rana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中,长白山亚种(通常称长白山林娃)体型最大且肥壮,是我国经济价值最大的野生经济蛙类,主要分布在东北长白山区。长期的过度捕捉,使得野生资源锐减,目前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受其较高的经济利益驱动,20世纪80年 代以来,长白山地区群众性养蛙产业发展迅速,据初步统计,仅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建立“两山夹一河”的野外生态养殖模式的农户达1731户,养殖面积为37万hm2。实践表明,养殖长白山林蛙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较显著,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都具有积极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的产量普遍偏低,2龄以上的商品蛙年平均产量为13.8只/hm2,产量最高的养殖户也只有19只/hm2,最低的仅3只/hm2,有67.3%的养殖户低于10只/hm2。导致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精卵的孵化率较低,一般为20 % 40 %,部分养殖户低于10 %; 二是蝌蚪的养殖成活率较低,平均在40 % 60 %,部分养殖户在20% 30%左右;三是蝌蚪的变态率较低,普遍在20% 40% ;四是I龄幼蛙的成活率较低,均在10%以下;五是林蛙越冬种群的成活率较低,大都低于50%甚至全部死亡;六是商品蛙的回捕率较低,一般在1%以下。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的产量长期偏低,进而也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未来提高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解决上述“六低”是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尚缺少一种操作性强、效果稳定的方法来指导长白山林蛙野外高产高效的生态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低的问题,提供了。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受精卵孵化方法:a、孵化筐的制作与布设方法:孵化筐用木条编织而成,形状为圆柱形,孵化筐的高度为40 50cm,直径为80 IOOcm ;孵化筐放置在孵化池的中央,孵化筐底部垫高10 15cm,孵化筐外部固定;孵化筐的设置密度为每10 12m2孵化水面放置6 8个孵化筐;b、放卵:当孵化池的水温达到5 6°C时,投放蛙卵,每个孵化筐内投放5 7个蛙卵团,蛙卵粒总数为6000 9000粒;c、孵化水质调控:在孵化期间,2天换水一次,孵化筐内的水深为20 25cm ;d、撤掉孵化筐:卵裂5 I天后将孵化筐撤掉;二、蝌蚪养殖方法:e生石灰清塘消毒;f、放养蝌蚪:在蝌蚪放养前5 7天,向池塘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然后投放蝌蚪,投放蝌蚪时间为卵裂开始后11 13天,蝌蚪身体全长达到8 10mm,蝌蚪的放养密度为:小于15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3000 4000只/m2,15 25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800 1000只/m2,30 40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500 700只/m2,大于40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200 300只/m2 ;g、投饲:饲料由精饲料和青饲料按质量比3: 2的比例混合后蒸煮而成;投喂方法为采取边缘分散投喂的方法;投喂量为小于15日龄的蝌蚪每天9 10点投喂一次,一天总投喂量为每100只蝌蚪投饲20 60g ;大于25日龄的蝌蚪每天7点、12点和19点各投喂一次,一天总投喂量为每100只蝌蚪投饲80 100g,其中19点的投喂量为总投喂量的60% ;h、灌水:采用单灌法进行灌水,蝌蚪30日龄以前,白天灌水水深为5 10cm,夜间或阴天灌水水深20 30cm ;蝌蚪30日龄以后,灌水水深30 40cm ;1、管理:饲养期间,每隔10 15天全池遍洒生石灰浆,施加量为30 40g/m3,池水pH值为7.5 8.5 ;当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不足2.0mg/L时,注入新水;三、变态蝌蚪养殖方法:j、变态蝌蚪养殖池修建位置为河流沿岸、树林边缘或地势低洼的地带修建,单池规格为长5m、宽2m ;池底部修建成斜坡形,比降为5% 8%,变态蝌蚪养殖池深水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0%,水深在30 40cm ;浅水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水深在I 5cm ;变态蝌蚪养殖池的水温为19 22°C ;k、变态蝌蚪的合理放养:当有5% 10%的蝌蚪开始变态时,即将蝌蚪捞出放置在变态蝌蚪养殖池;变态蝌蚪养殖池的养殖密度为350 500只/m2 ;1、调节水位:白天降低变态蝌蚪养殖池水位,使浅水区水深为3cm,而在夜间要将变态蝌蚪养殖池注满水;注水时,池内外水的温差为2 3°C;m、补投饲料:每天9 10点、15 16点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每100只蝌蚪的投喂50 75g饲料;四、I龄幼蛙培育方法:n、变态后期适时补投饲料:当变态蝌蚪养殖池中的蝌蚪有80% 90%完成 变态时,每天9 10点、15 16点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每100只蝌蚪投喂50 75g,所投饲料中,精饲料占总重量的比列为80%,青饲料所占的比例为20% ;0、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收集变态成的幼蛙运往山林中,然后向山林草地中喷水,10月中旬将幼蛙转移至越冬水体;五、林蛙种群越冬方法为天然河道越冬、人工塘坝越冬和小水库越冬种蛙中的一种或几种;六、商品蛙回捕方法为陆地回捕、水体捕捞、初冬进山回捕和冬季冰下捕捞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针对以往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受精卵孵化率较低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受精卵孵化筐孵化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受精卵孵化方法所存在的弊端,显著地提高了受精卵的孵化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受精卵孵化筐孵化方法,吉林省柳河县大泉眼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试验区2001 2012年受精卵孵化筐的孵化率平均为91.8% (87.4% 96.2% ),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孵化方法的孵化率即20% 40%。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针对以往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蝌蚪养殖成活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多种新技术的集成与综合应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养殖方法所存在的弊端,使蝌蚪的养殖成活率明显提高。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蝌蚪养殖方法,吉林省柳河县大泉眼长白山林娃野外生态养殖试验区2001 2012年的蝌虫斗养殖成活率平均为86.7% (77.6% 93.6% ),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方法养殖的成活率即40% 60%。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针对以往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的蝌蚪变态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多种新方法的综合应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养殖方法所存在的弊端,可明显提高蝌蚪的变态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变态蝌蚪养殖方法,吉林省柳河县大泉眼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试验区2001 2012年的蝌蚪变态率平均为80.3% (71.8% 89.4% ),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方法养殖的变态率即20% 40%。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针对以往长白山林娃野外生态养殖的I龄幼娃培育方法,变态幼娃规格较小和I龄幼娃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提高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受精卵孵化方法:a、孵化筐的制作与布设方法:孵化筐用木条编织而成,形状为圆柱形,孵化筐的高度为40~50cm,直径为80~100cm;孵化筐放置在孵化池的中央,孵化筐底部垫高10~15cm,孵化筐外部固定;孵化筐的设置密度为每10~12m2孵化水面放置6~8个孵化筐;b、放卵:当孵化池的水温达到5~6℃时,投放蛙卵,每个孵化筐内投放5~7个蛙卵团,蛙卵粒总数为6000~9000粒;c、孵化水质调控:在孵化期间,2天换水一次,孵化筐内的水深为20~25cm;d、撤掉孵化筐:卵裂5~7天后将孵化筐撤掉;二、蝌蚪养殖方法:e生石灰清塘消毒;f、放养蝌蚪:在蝌蚪放养前5~7天,向池塘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然后投放蝌蚪,投放蝌蚪时间为卵裂开始后11~13天,蝌蚪身体全长达到8~10mm,蝌蚪的放养密度为:小于15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3000~4000只/m2,15~25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800~1000只/m2,30~40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500~700只/m2,大于40日龄的蝌蚪放养密度为200~300只/m2;g、投饲:饲料由精饲料和青饲料按质量比3∶2的比例混合后蒸煮而成;投喂方法为采取边缘分散投喂的方法;小于15日龄的蝌蚪每天9~10点投喂一次,一天总投喂量为每100只蝌蚪投饲20~60g;大于25日龄的蝌蚪每天7点、12点和19点各投喂一次,一天总投喂量为每100只蝌蚪投饲80~100g,其中19点的投喂量为总投喂量的60%;h、灌水:采用单灌法进行灌水,蝌蚪30日龄以前,白天灌水水深为5~10cm,夜间或阴天灌水水深20~30cm;蝌蚪30日龄以后,灌水水深30~40cm;i、管理:饲养期间,每隔10~15天全池遍洒生石灰浆,施加量为30~40g/m3,池水pH值为7.5~8.5;当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不足2.0mg/L时,注入新水;三、提高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的变态蝌蚪养殖方法:j、变态蝌蚪养殖池修建位置为河流沿岸、树林边缘或地势低洼的地带修建,单池规格为长5m、宽2m;池底部修建成斜坡形,比降为5%~8%,变态蝌蚪养殖池深水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0%,水深在30~40cm;浅水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水深在1~5cm;变态蝌蚪养殖池的水温为19~22℃;k、变态蝌蚪的合理放养:当有5%~10%的蝌蚪开始变态时,即将蝌蚪捞出放置在变态蝌蚪养殖池;变态蝌蚪养殖池的养殖密度为350~500只/m2;l、调节水位:白天降低变态蝌蚪养殖池水位,使浅水区水深为3cm,而在夜间要将变态蝌蚪养殖池注满水;注水时,池内外水的温差为2~3℃;m、补投饲料:每天9~10点、15~16点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每100只蝌蚪的投喂50~75g饲料;四、提高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的1龄幼蛙培育方法:n、变态后期适时补投饲 料:当变态蝌蚪养殖池中的蝌蚪有80%~90%完成变态时,每天9~10点、15~16点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每100只蝌蚪投喂50~75g,所投饲料中,精饲料占总重量的比列为80%,青饲料所占的比例为20%;o、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收集变态成的幼蛙运往山林中,然后向山林草地中喷水,10月中旬将幼蛙转移至越冬水体;五、提高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的林蛙种群越冬方法为天然河道越冬、人工塘坝越冬和小水库越冬种蛙中的一种或几种;六、提高长白山林蛙野外生态养殖产量的商品蛙回捕方法为陆地回捕、水体捕捞、初冬进山回捕和冬季冰下捕捞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