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底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2851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6 00:08
一种足底加热装置属于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足底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量转换效率高、使用方便的足底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感应式无线电源和放置于鞋内的感应加热片组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Sole he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ole heating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heat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sole he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provides a sole heating device with high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t use.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osed of an induction type wireless power supply and an induction heating sheet arranged in the sh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加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足底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足底电热装置大致分为两种,电阻电热式和无线感应式,其中感应热式为具有电能接收线圈的感应式足底电热装置,其缺点在于。1、能量转换效率低:现有感应式足底电热装置具有无线电能接收电路,是将磁场能先通过接收电路转换为电能后,再利用电能进行加热。2、由于存在接收电路,因此接收部分过于庞大,不利于实施。鞋子内部空间有限,接收线圈和加热线圈占据很大一部分空间,无形中对鞋子做出了要求。3、工作条件要求高:现有感应式足底加热装置要求鞋或鞋垫上集成有接收线圈或加热装置,而非独立的,缩小了加热装置的使用范围。4、发射线圈与电源主机集中在一起,不分离,体积过于庞大,使用不方便。因而,急需开发出能克服上述问题,既高效又方便使用的足底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量转换效率高、使用方便的足底加热>J-U装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由感应式无线电源和放置于鞋内的感应加热片组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感应加热片为铁片。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感应式无线电源的发射线圈置于感应式无线电源的机身外部,感应式无线电源的发射线圈与无线电源的机身通过分插式导线连接。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发射线圈由多芯线盘绕而成,其外部罩有柔性塑料外壳。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柔性塑料外壳的底面分布有铁氧体,且设置有第一防滑橡胶。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铁氧体从柔性塑料外壳的底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分布。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铁氧体从柔性塑料外壳的底面中心向四周呈米字形或星形分布。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感应加热片包括适应于鞋底前部的第一片和适应于鞋底中后部的第二片,第一片与第二片之间柔性连接。其次,本技术所述感应加热片的上面和下面均附有第二防滑橡胶。另外,本技术所述感应式无线电源包括变压整流电路、发射线圈、开关管、同步电路、振荡电路、驱动电路、PWM控制电路、温度检测电路、负载检测电路、命令输入单元和MCU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端口分别与命令输入单元端口、温度检测电路端口、负载检测电路输出端口、PWM控制电路输入端口相连,变压整流电路输出端口通过发射线圈与开关管相连,开关管控制端通过驱动电路与PWM控制电路输出端口相连,驱动电路输入端口通过振荡电路与同步电路输出端口相连,同步电路输入端口接于发射线圈两端,负载检测电路输入端口与变压整流电路输出端口相连。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足底加热时,加热片被置于鞋底或者其它贴脚物品上,加热片从感应式无线电源的发射线圈中直接获取能量用于加热,从而减少了现有技术下的中间电能转换环节,提闻了效率。 另外,感应加热片便于放进鞋内或从鞋内取出,使用非常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1是本技术感应式无线电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发射线圈、柔性塑料外壳、铁氧体、防滑橡胶相互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铁氧体在柔性塑料外壳的底面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感应加热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感应加热片及防滑橡胶相互位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路原理框图。图中,I为发射线圈、2为感应式无线电源、3为第一防滑橡胶、4为铁氧体、5为柔性塑料外壳、6为第二片、7为柔性连接、8为第一片、9为感应加热片、10为第二防滑橡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由感应式无线电源2和放置于鞋内的感应加热片9组成。所述感应加热片9为铁片。所述感应式无线电源2的发射线圈I置于感应式无线电源2的机身外部,感应式无线电源2的发射线圈I与无线电源的机身通过分插式导线连接。无线电源的发射线圈I外置于主机,由此使得发射线圈I的放置更为灵活、便利。另外,通过分插式导线连接,便于发射线圈I与主机分离。所述发射线圈I由多芯线盘绕而成,其外部罩有柔性塑料外壳5。所述柔性塑料外壳5的厚度可为2.5mm。所述柔性塑料外壳5的底面分布有铁氧体4,且设置有第一防滑橡胶3。所述铁氧体4从柔性塑料外壳5的底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分布。所述铁氧体4从柔性塑料外壳5的底面中心向四周呈米字形或星形分布。所述感应加热片9包括适应于鞋底前部的第一片8和适应于鞋底中后部的第二片6,第一片8与第二片6之间柔性连接7。感应加热片9分为前后两片置于鞋中,使得运动方便,且减缓了感应加热片9在运动过程中的磨损。所述感应加热片9的上面和下面均附有第二防滑橡胶10。所述感应式无线电源2包括变压整流电路、发射线圈I (LC振荡电路)、开关管、同步电路、振荡电路、驱动电路、PWM控制电路、温度检测电路、负载检测电路、命令输入单元和MCU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端口分别与命令输入单元端口、温度检测电路端口、负载检测电路输出端口、PWM控制电路输入端口相连,变压整流电路输出端口通过发射线圈I与开关管相连,开关管控制端通过驱动电路与PWM控制电路输出端口相连,驱动电路输入端口通过振荡电路与同步电路输出端口相连,同步电路输入端口接于发射线圈I两端,负载检测电路输入端口与变压整流电路输出端口相连。本技术加热装置用于足底加热时的功率输出范围可为8 24瓦,其它场合可通过MCU控制单元调节输出功率。本技术感应式无线电源2可以独立于感应加热片9工作于其它需求小功率无线电能场合。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感应式无线电源2各部分的工作过程。1)MCU控制单元:结合各种输入信号,做出适当的控制输出。当要获得较高的功率输出时,MCU输出较宽的PWM波,反之则输出较窄的PWM波。2)同步振荡电路:用于检测LC振荡脉冲,用于控制MOSFET实现软开关。3)驱动电路:放大MOSFET控制信号,驱动MOSFET开关。4)负载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负载种类,及是否存在。当负载(感应加热片9)不存在时,结合MCU控制,停止输出PWM波,主机停止功率输出。5)温度检测电路:当温度过高时,通过温度检测电路将信号送至MCU,MCU停止输出PWM脉冲,主机停止功率输出。6)命令输入单元:手动控制信号输入口,用于手动调整主机功率输出,控制范围0 24瓦。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感应式无线电源2负载检测的工作过程。检测时,由MCU输出一个检测脉冲,激起LC电路振荡。通过检测同步负载电路输出的上升沿间隔时间,得出振荡频率,判断出负载的有无与负载类型。具体过程如下。当MCU输出一个检测脉冲,激起LC电路振荡后,关断开关管,LC进入并联谐振状态。当LC振荡至流经L的电流出现反向最大值时,LC两端出现反向电压。此反向电压经过负载检测电路转换为脉冲,此脉冲的上升沿被MCU扑捉到后,MCU开始计时,直到下一个脉冲的上升沿到来为止。由MCU计时的两个上升沿的间隔时间即为LC振荡周期。MCU通过结合实时检测的频率数据做出指令动作。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负载为空载时,假设测得实际LC振荡频率为:30644Hz。I)如果工作时,MCU检测到振荡频率为30kHz左右,说明负载为空载,为了避免造成能量损失和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问题,此时MCU应该停止输出PW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足底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感应式无线电源(2)和放置于鞋内的感应加热片(9)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叶飞王兴华扬旗李欢孙文秀刘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