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扳手的颚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78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活动扳手的颚夹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活动扳手固定颚夹与活动颚夹对向端各形成有一颚口面,固定颚夹的底端并有一斜向延伸及连接活动扳手滑道面一端的顶持面,且两颚口面内侧至少各形成有一施力垣及一凹槽,其中固定颚夹的颚口面的延伸线与滑轴轴心线呈65°~85°倾斜夹角状,以利当在某一范围内的任何尺寸螺帽的任意两连接边面,分别抵靠在固定颚夹的颚口面与顶持面时,横向滑动活动颚,该活动颚夹内侧的施力垣,恰可抵在该任何尺寸螺帽的边面约中央位置,当螺帽受夹持扳转时,其受力的螺帽角恰可与两颚口面恒维持悬空不接触状,而得以使受力的螺帽角不被磨损成圆角,保持完整螺帽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活动扳手,特别是指一种可防止因受夹持扳转所产生螺帽角被磨损成圆角的活动扳手颚夹结构,属于手工具

技术介绍
按,开口扳手及活动扳手等开放式扳手工具,皆利用两颚夹的颚口面夹持扳转螺帽的两边面,以进行螺帽的锁、卸作业。但,当两颚夹的颚口面夹持扳转螺帽两平行边面进行锁、卸时,因开口扳手的口宽大于螺帽对边距离,而活动扳手虽可抵紧螺帽两平行边面,但以上两者在施力后,两颚扳转的扭力则会全数化成对螺帽的作用力,作用点并落在该螺帽的对角上,而形成一般所谓螺帽角被磨损成圆角的缺点,对于往后再次锁、卸该螺帽会有危险疑虑;缘是,便有先进提出如美国专利号第5878636号、第3916735号、第191892号、第5152198号及第1632911号等克服上述缺失的开口式扳手案;另,国内虽有颚夹与滑道面呈非垂直形态的公告第586469号『扳手改良结构』专利获准,但美国专利号第1309860号亦有呈非垂直形态的前案,另外本专利技术人先前亦提出将开放式扳手的两颚夹内侧形成凸垣及凹槽设计,以防止螺帽角被磨损成圆角的中华民国公告第302793号及第547249号专利获得钧局认同而赐予专利。从而,上述国、内外获准的诸多开放式扳手两颚夹结构设计,虽具有防止螺帽角被磨损成圆角的效果,但皆仅限于一般较常用规格的螺帽来预设凹槽尺寸,或落入该预设尺寸的螺帽有其效用,此种情况对于开放式的活动扳手而言,由于活动颚夹为可调整与固定颚夹的口宽,并非如开口扳手的口宽是固定某一距离,而螺帽一者不但具各种不同规格尺寸,二者又有公制、英制两种型态的分,再者同一内螺纹规格的螺帽,又有因负荷轻重的分,而使螺帽的边长,或对边距离的种类变的更繁多,且部分相近规格的螺帽,其边长又非常接近,造成夹持上的不确定变量增大,以致上述包括本专利技术人先前获准的先前技艺,皆无法让某范围内的所有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螺帽恒保持在颚夹的凹槽内,藉以达到所有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螺帽角能受到保护;职是,如何使活动扳手的两颚夹夹持扳转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螺帽,皆能达到螺帽角不被磨损成圆角的保护功效,无不是手工具业界先进积极改良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螺帽在受到夹持扳转时所造成螺帽角被磨损成圆角的活动扳手颚夹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活动扳手固定颚夹与活动颚夹对向端各形成有一颚口面,固定颚夹的底端并有一斜向延伸及连接活动扳手滑道面一端的顶持面,且两颚口面内侧至少各形成有一施力垣及一凹槽,其中固定颚夹的颚口面的延伸线与滑轴轴心线呈65°~85°倾斜夹角。本专利技术当各种规格尺寸螺帽的任意两连接边面分别抵靠在固定颚夹的颚口面与顶持面时,横向滑动活动颚,该活动颚夹内侧的施力垣,恰可抵在各种不同规格尺寸螺帽的边面约中央位置,使其受力的螺帽角可与两颚口面恒维持悬空不接触状,当扳手施力时,可防止螺帽角被磨损成圆角的情事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活动扳手的颚夹结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活动扳手的整体外观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活动扳手夹持大螺帽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活动扳手夹持中螺帽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活动扳手夹持小螺帽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活动扳手活动颚夹内侧施力垣,沿基准线滑动的示意图。图7是大小尺寸螺帽边面基准线示意图。图8是大小尺寸螺帽逆时钟旋转16°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本体 10------柄部20-----头部 21------固定颚夹211----颚口面212-----施力垣213----顶持面214-----凹槽22-----滑槽 221-----滑道面23-----容置槽24------活动颚夹241----颚口面242-----施力垣243----平直面244-----凹槽25-----控向组件 30------大螺帽 30a----中螺帽 30b-----小螺帽A------边面B-------螺帽角B1-----螺帽角 X-------滑轴轴心线X1-----基准线 X2------水平线Y------延伸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活动扳手的颚夹结构,图标例所揭主要包括一活动扳手本体1,该本体1的柄部10一端延伸有一扩大状的头部20,头部20一端一体延伸有一固定颚夹21,横向则开设有一滑槽22,该滑槽22并与头部20预设处的容置槽23呈纵向贯穿连通关系;滑槽22内并容设一可自由滑移的活动颚夹24,该活动颚夹24并与容置槽23内的控向组件25呈啮合状或砌合状,俾利转动该控向组件25时得以同步连动活动颚夹24沿滑槽22横向位移,藉以改变两颚夹的夹口距离,至于控向组件25图式例是以最习用的蜗杆为实施例结构叙述,实际上控向组件的运用亦得为拨动钮(Button)、砌型块(Wedge mem Ber)或其它任何可达到活动颚夹手、电动控制滑移的等效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主要重点在于头部两颚夹的结构创新设计,其中,固定颚夹21与活动颚夹24对向端面形成有一相互平行的颚口面211、241,两颚口面211、241内侧并设有一施力垣212、242(施力垣的形状得为弧形或梯形等实施态样),且固定颚夹21颚口面211底面并斜向延伸及连接滑道面221一端的顶持面213,以利螺帽一边面贴抵的用;另外,固定颚夹21的颚口面211内侧施力垣212与顶持面213交会处形成有一凹槽214,以使各螺帽角B落入;至于活动颚夹24颚口面241内侧施力垣242,是由前端平直面243间凹设一预设长的凹槽244所形成,各螺帽角B1则落入该凹槽244;又两颚夹的颚口面211、241的延伸线Y与横向滑轴轴心线X是采倾斜状的夹角设计(本实施例的两颚夹颚口面是采平行设置状态,故实施例是以两颚夹的颚口面为结构叙述,若活动颚夹的颚口面与固定颚夹的颚口面采非平行设计时,该倾斜夹角的基准则以固定颚夹的颚口面为量测基准,合先叙明),两颚口面211、241的延伸线Y与滑轴轴心线X所行成的倾斜夹角Θ容许范围为65°~85°的间,但最佳的倾斜夹角以74°为最佳的实施方式。再参照图3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活动扳手的两颚夹的颚口面211、241内侧各形成一施力垣212、242,再融合多次夹持试验数据,特别将两颚口面211、241与滑轴轴心线X呈倾斜74°夹角状,实可确保活动颚夹24移动过程,其内侧施力垣242恒保持趋近与被夹持的大中小螺帽30、30a、30b螺帽边面A的中央位置抵顶;本专利技术将颚口面与滑轴轴心线X采倾斜74°主要原因则可透过图6至图8进一步说明的,首先请参照图7所示,将大、中、小尺寸的各螺帽角B重叠在同一点,并将螺帽角B所对应的各螺帽边面A的中心点连成一基准线X1,此基准线X1会通过螺帽角B点,另有一水平线X2,是与各螺帽边面A呈垂直,该基准线X1与水平线X2的夹角Θb恰为16°;再配合参照图6、8所示,缘是,本专利技术为保持活动颚夹24朝固定颚夹21方向推进夹持各尺寸螺帽时,活动颚夹24内侧施力垣242能与各尺寸螺帽恒保持水平抵顶螺帽边面约中央位置(如图6所示,基准线X1与轴心线X呈平行状态),唯有将图7的基准线X1与水平线X2同时逆时钟方向转动16°,如图8所示,此时基准线X1与水平线X2夹角Θ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扳手的颚夹结构,该活动扳手的柄部一端形成有一头部,头部一端延伸有一固定颚夹,头部横向则开设有一滑槽及纵向连通滑槽的容置槽,滑槽内容设有一活动颚夹,活动颚夹并藉由容置槽内的控向组件连动调整两颚夹夹口尺寸,其特征在于:固定颚夹与 活动颚夹对向端各形成有一颚口面,固定颚夹的颚口面底端并有一斜向延伸及连接滑道面一端的顶持面,且两颚夹的颚口面内侧至少各形成有一施力垣,又该固定颚夹的颚口面的延伸线与横向滑轴轴心线呈65°~85°夹角关系,俾利,当大、小尺寸螺帽,抵靠在固定颚夹的颚口面与顶持面时,横向滑动活动颚,该活动颚夹内侧的施力垣,恰可抵在各大、小尺寸螺帽边面约中央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福
申请(专利权)人:伯鑫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