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支架、车桥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741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支架,包括底板(1),该底板包括用于固定线束支架的固定部(11)和用于安装线束的安装部(12),该安装部上形成有用于定位线束束带的第一凹槽(13)或第一定位孔,该第一凹槽或定位孔沿安装部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束支架可以对固定线束的线束束带进行定位,提高了固定线束的可靠性,并且可以使线束与线束支架的安装位置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线束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线束支架的车桥和包括该车桥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线束支架固定车桥的差速锁的线束,减少了线束的磨损,提高了差速锁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车桥乃至车辆的维护周期并减少了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Harness bracket, axle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rness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1), the base plate comprises a fixed part used for fixing the wire harness bracket (11) and a mounting portion for installing wire harness (12), a first groove positioning harness strap for forming the mounting portion (13) or a positioning hole, thickness direction the first groove or the positioning holes along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wiring harness bracke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locate the fixed wire harness harness strap,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iring harness, and can mak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wire harness and wire harness support to maintain a certain distance, to prevent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components of wire harness.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bridge including the wire harness bracket and a vehicle comprising the bridge. By adopting the wire harness harness bracket fixed axle differential lock, reduce wire harness wear,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differential lock, and then extend the bridge and vehicle maintenance cycle and reduce maintenance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支架、车桥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支架、车桥和车辆。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差速锁在车桥中用于将差速器壳体与半轴锁紧成一体,使差速器失去差速作用。通常,差速锁的锁紧通过流体压力控制实现。为此,差速锁需要设置相应的管路(线束),用于流体流动。目前,在整车安装中,差速锁的线束连接在车桥与车身之间。当车辆行驶时,如果车桥与车身之间的线束不进行固定,由于颠簸等情况,将会导致差速锁的线束上下左右晃动,并与桥壳及其他部件相干涉,从而产生摩擦,加快了线束的磨损。一旦磨损严重,将导致差速锁的线束断裂,使驾驶室内的信号不能传给控制差速锁的压力开关,导致差速锁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支架,该线束支架可以对线束进行可靠固定,当该线束支架应用在车辆中时,可以防止线束因晃动而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束支架,该线束支架包括底板,该底板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线束支架的固定部和用于安装线束的安装部,该安装部上形成有用于定位线束束带的第一凹槽或第一定位孔,该第一凹槽或定位孔沿所述安装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安装部的边缘部位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中部,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线束支架还包括挡板,该挡板凸出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优选地,所述挡板上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线束束带的第二凹槽或第二定位孔,该第二凹槽或第二定位孔沿所述挡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挡板,并且该第二凹槽或第二定位孔的位置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优选地,所述挡板与所述安装部垂直,所述挡板的上边缘部位形成有所述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安装孔。因此,本技术的线束支架通过在底板上形成第一凹槽或第一定位孔,以对线束束带进行定位,防止线束束带沿安装部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提高线束固定的可靠性。并且使底板的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与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以在线束通过安装部固定后,可以与线束支架的安装位置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防止线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车辆上的其他部件相干涉。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桥,该车桥具有较长的维护周期,从而减少了维护成本。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桥,该车桥上设置有差速锁,并且包括以上所述的线束支架,所述差速锁的线束固定在该线束支架上。优选地,所述线束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桥的减速器的壳体上。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较长的维护周期,从而减少了维护成本。为了实现上述再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桥的车桥。如上所述,由于支架线束的使用,防止了线束与其他部件的干涉,因而减少了线束的磨损,提高了车桥上差速锁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车桥的维护周期并减少了维护成本。相应地,包括该车桥的车辆从整体上延长了护周期并减少了维护成本。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线束支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线束支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挡板11固定部 12安装部13第一凹槽 14安装孔21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附图中上、下、左、右。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支架,该线束之间主要用于在车辆中固定线束,但不限于这一使用范围。参见图1和图2,线束支架包括底板1,该底板I包括用于固定线束支架的固定部11和用于安装线束的安装部12。具体地,可以在固定部11上形成安装孔14,通过在安装孔14上安装紧固件等可以将线束支架固定在所需位置。而安装部12上形成有用于定位线束束带的第一凹槽13或第一定位孔,并且该第一凹槽13或定位孔沿安装部12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部12。当将线束固定在上述线束支架时,首先将线束放置在底板I的安装部12上,然后通过束带将线束固定在所述安装部12上。由于在安装部12上形成有第一凹槽13或第一定位孔,因而线束束带可以穿过第一凹槽13或第一定位孔并对线束进行多次缠绕,最终将线束固定在安装部12上。由于第一凹槽13或第一定位孔的设置,可以防止线束束带在安装部12上移动,提高了线束固定的可靠性。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3或第一定位孔将可以实现定位线束束带的功能,为简化说明,以下实施方式中,仅以第一凹槽13的形式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如果固定部11的宽度过大,将不利于线束束带的捆绑定位,因而固定部11的宽度应当与所要固定的线束数量以及线束的直径相适应。此外,由于固定部11通过线束束带对线束进行固定,因而在固定线束时,固定部11的长度方向应当与线束的大致延伸方向相同。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部12的长度方向垂直。这样,如上所述,当线束沿固定11的长度方向固定时,线束通过安装部12将与线束支架的安装位置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可以防止线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车辆上的其他部件相干涉。在这种结构下,所述第一凹槽13形成在安装部12的边缘部位,以便于加工;并且第一凹槽13的开口方向与安装部12的长度方向垂直,即第一凹槽13设置在固定部11的靠近安装部12的一侧。进一步地,固定部11的一端连接于安装部12的中部,第一凹槽13沿安装部12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在安装部12的两侧,以加强对线束的固定,并对线束施加均匀的固定力。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线束支架还可以包括挡板2,该挡板2凸出固定在安装部12上。可以理解,该挡板2可以对线束之间的阻挡作用,防止在线束束带固定线束时,线束沿固定部11的宽度方向移动;而且挡板2的增加还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以提高线束支架的整体强度。在图1和图2的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挡板2的情况下,可以在挡板2上形成用于定位线束束带的第二凹槽21或第二定位孔,以便于线束束带同时缠绕在底板I和挡板2上。由图可见,第二凹槽21或第二定位孔沿挡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挡板,并且该第二凹槽21或第二定位孔的位置与相应的第一凹槽13或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以实现线束束带的缠绕。同样,为简化说明,图1和图2中仅显示了挡板2上形成第二凹槽21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挡板2与安装部12垂直,第二凹槽21形成在挡板2的上边缘部位,并且第二凹槽21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凹槽13的开口方向垂直。固定线束时,线束束带同时穿过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1,并在对线束缠绕多次后,线束束带紧绕在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1的槽底上,以对线束进行固定,并且防止了线束束带沿固定部11的长度方向移动。在以上描述的线束支架基础上,本技术可以涉及一种车桥以及包括该车桥的车辆。所述车桥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架包括底板(1),该底板(1)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线束支架的固定部(11)和用于安装线束的安装部(12),该安装部(12)上形成有用于定位线束束带的第一凹槽(13)或第一定位孔,该第一凹槽(13)或定位孔沿所述安装部(12)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部(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亮周新华牛玉芹黄少林张贺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