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鞍包括上管鞍和下管鞍,上管鞍和下管鞍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上管鞍和下管鞍通过将与螺栓相适配的螺母拧进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进行连接,下管鞍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挡条,螺栓头部截面为多边形,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并且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内接接圆的半径。下管鞍的通孔旁边设置有挡条,当螺栓插进下管鞍的通孔之后,螺栓头部有一侧面与挡条的侧面相接触,使得螺栓头部不能转动,进而螺栓整体固定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只需旋转螺母不需要另外使用扳手等其它工具将螺栓固定,就能将螺母拧进螺栓,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分流管道连接件
,尤其涉及一种管鞍装置。
技术介绍
管鞍(又称分水鞍)是用于在已建P V C — U管道上开孔安装支管、户管的专用配件。其基本构造是两个可紧固在管道上的半圆管箍,在上部半圆管箍上设置各种开洞和连接设施,可在管道无水或带水条件下开孔接出支管、户管。一般为工厂制作的系列专用产品,如带水打孔立式止水栓、旋转式管鞍等。现有技术中的管鞍包括壳体(或称阀体)、上管鞍和下管鞍等,上管鞍和下管鞍都是通过螺杆连接。管鞍装设于地下,由于流水管道外径在制造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所以上管鞍和下管鞍之间需留一定的间隙,之后通过拧紧与螺杆配合的螺母才能将管道夹紧。在拧紧螺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用扳手固定螺杆另一端来防止整个螺杆跟随螺母旋转而转动,尤其是在坑下、墙壁或空间较小的场合进行这样的安装时,由此会给工作人员带来操作上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操作的一种管革安。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上管鞍和下管鞍,所述上管鞍和下管鞍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上管鞍和下管鞍通过将与螺栓相适配的螺母拧进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进行连接,所述下管鞍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挡条,所述螺栓头部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并且所述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内接接圆的半径。螺栓是由头部和螺杆(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将螺母旋转拧往螺栓一端的过程中,如果螺栓的另一端,即螺栓头部所在的一端不固定的话,螺栓整体很容易跟随螺母一起转动,这样就使得螺母很难在螺栓上沿着螺纹方向前进。由于下管鞍的通孔旁边设置有挡条,当螺栓插进下管鞍的通孔之后,螺栓头部有一侧面与挡条的侧面相接触,使得螺栓头部不能转动,进而螺栓整体固定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只需旋转螺母不需要另外使用扳手等其它工具将螺栓固定,就能将螺母拧进螺栓,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挡条与所述下管鞍一体形成。进一步,所述螺栓头部截面为六边形或正方形或八边形。进一步,所述挡条的高度低于所述螺栓头部的高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起的高度低于所述螺栓头部的高度,节省制作凸起的材料,减少空间占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管鞍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下管鞍的半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下管鞍,2、上管鞍,3、螺母,4、螺栓,5、螺栓头部,6、挡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管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管鞍,包括上管鞍2和下管鞍I,所述上管鞍2和下管鞍I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上管鞍2和下管鞍I通过将与螺栓4相适配的螺母3拧进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4进行连接。图2为本技术下管鞍的剖视图,如图2中所示,所述下管鞍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挡条6,所述螺栓头部5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挡条6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螺栓头部5截面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并且所述挡条6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螺栓头部5截面多边形内接接圆的半径。本实施例中螺栓头部截面为六边形,即六角螺头。螺栓头部截面可以为其它多边形,例如四边形或五边形或八边形等。挡条6的高度低于所述螺栓头部5的高度。图3为本技术下管鞍的半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螺栓头部5有一侧面与挡条6的侧面相接触,使得螺栓头部不能转动,进而螺栓整体固定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只需旋转螺母不需要另外使用扳手等其它工具将螺栓固定,就能将螺母拧进螺栓,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管鞍,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鞍和下管鞍,所述上管鞍和下管鞍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上管鞍和下管鞍通过将与螺栓相适配的螺母拧进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进行连接,所述下管鞍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挡条,所述螺栓头部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并且所述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内接接圆的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鞍,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与所述下管鞍一体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管鞍,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的高度低于所述螺栓头部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为六边形或正方形或八边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管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为六边形或正方形或八边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鞍包括上管鞍和下管鞍,上管鞍和下管鞍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上管鞍和下管鞍通过将与螺栓相适配的螺母拧进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进行连接,下管鞍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挡条,螺栓头部截面为多边形,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并且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内接接圆的半径。下管鞍的通孔旁边设置有挡条,当螺栓插进下管鞍的通孔之后,螺栓头部有一侧面与挡条的侧面相接触,使得螺栓头部不能转动,进而螺栓整体固定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只需旋转螺母不需要另外使用扳手等其它工具将螺栓固定,就能将螺母拧进螺栓,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文档编号F16L41/08GK203052061SQ20122073386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陈勇 申请人:重庆科众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鞍,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鞍和下管鞍,所述上管鞍和下管鞍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上管鞍和下管鞍通过将与螺栓相适配的螺母拧进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进行连接,所述下管鞍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挡条,所述螺栓头部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小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并且所述挡条侧面到所述通孔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螺栓头部截面多边形内接接圆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