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277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阀,包括有阀体、阀杆,所述的阀体内设有阀腔,阀体上设有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阀腔内设有阀芯,所述的阀芯与阀杆联动配合,所述的阀芯上设有连接通道,阀腔与流入通道之间设有前阀座,阀腔与流出通道之间设有后阀座,后阀座位于流出通道一侧的端面与阀体之间设有充压腔,所述的流入通道与所述的充压腔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流入通道与充压腔导通或截止的第一控制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球阀,其能在阀门关闭时,保证前阀座、后阀座与阀芯之间密封性好,从而能很好地防止介质外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球阀,一般包括有阀体、阀杆,所述的阀体内设有阀腔,阀体上设有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阀腔内设有阀芯,所述的阀芯与阀杆联动配合,所述的阀芯上设有连接通道,阀腔与流入通道之间设有前阀座,阀腔与流出通道之间设有后阀座,由阀杆控制阀芯转动,在连接通道与流入通道、流出通道导通时,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在连接通道与流入通道、流出通道截止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但是,这种结构的球阀,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前阀座会受到介质的推力,使得前阀座与阀芯之间密封性好,而后阀座与阀芯之间没有压紧力,从而使得后阀座与阀芯之间封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球阀,其能在阀门关闭时,保证前阀座、后阀座与阀芯之间密封性好,从而能很好地防止介质外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球阀,包括有阀体、阀杆,所述的阀体内设有阀腔,阀体上设有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阀腔内设有阀芯,所述的阀芯与阀杆联动配合,所述的阀芯上设有连接通道,阀腔与流入通道之间设有前阀座,阀腔与流出通道之间设有后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阀座位于流出通道一侧的端面与阀体之间设有充压腔,所述的流入通道与所述的充压腔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流入通道与充压腔导通或截止的第一控制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门关闭时,打开第一控制阀,所述的介质经第一管道进入充压腔内,充压腔内产生一定的推力使得后阀座与阀芯之间密封性好,因此,这种结构的球阀,其能在阀门关闭时,保证前阀座、后阀座与阀芯之间密封性好,从而能很好地防止介质外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后阀座与阀体之间设有第一 O型圈、石墨垫片,所述的石墨垫片位于第一 O型圈靠近流出通道一侧,所述的石墨垫片位于流出通道一侧压设有压盖,所述的压盖与阀体之间沿后阀座轴向设有弹性件。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在正常状态下,第一 O型圈可以保证后阀座与阀体之间密封性好;在失火状态时,所述的第一 O型圈失效,而所述的石墨垫片受热膨胀,仍然能保证后阀座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稳定。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后阀座包括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直径,所述的第二圆柱体设置在第一圆柱体外侧端面上,所述的阀体内对应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位置设有第一圆柱形容置腔、第二圆柱形容置腔,所述的第一圆柱形容置腔、第二圆柱形容置腔、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一圆柱形容置腔与第一圆柱体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二圆柱形容置腔与第二圆柱体直径相等,第一圆柱体轴向长度小于第一圆柱形容置腔轴向长度,第二圆柱体轴向长度大于第二圆柱形容置腔轴向长度,第一圆柱体外侧端面与第一圆柱形容置腔之间围成的空隙形成所述的充压腔,第二圆柱体侧壁上设有肩阶,所述的石墨垫片经压盖压设在肩阶上。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这种结构的后阀座设置方式,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圆柱体外侧端面与第一圆柱形容置腔之间围成的空隙形成所述的充压腔,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将石墨垫片压设在肩阶上,可以很好地定位石墨垫片,结构简单。本技术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圆柱体与第一圆柱形容置腔内壁之间、第二圆柱体与第二圆柱形容置腔内壁之间均设有第一 O型圈,所述的第一圆柱体侧壁与第一圆柱形容置腔之间还设有石墨密封圈。采用上述更进一步设置,第一圆柱体与第一圆柱形容置腔内壁之间、第二圆柱体与第二圆柱形容置腔内壁之间设置的第一 O型圈,可以在正常状态下保证后阀座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能稳定;第一圆柱体侧壁与第一圆柱形容置腔之间设置的石墨密封圈,可以在失火状态下,保证后阀座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能。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圆柱体与阀芯之间、前阀座与阀芯之间均设有第二 O型圈,所述的第一圆柱体内侧端面上、前阀座内侧端面上均设有与阀芯相匹配的硬密封面。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第一圆柱体内侧端面与阀芯之间设置的第二 O型圈,可以在正常状态下保证后阀座与阀芯之间的密封性能;前阀座与阀芯之间设置的第二 O型圈,可以在正常状态下保证前阀座与阀芯之间的密封性能;第一圆柱体内侧端面上设置的与阀芯相匹配的硬密封面,可以在失火状态下,打开第一控制阀,利用充压腔内的推力使得后阀座与阀芯之间形成硬密封,从而保证阀芯与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前阀座内侧端面上设置的与阀芯相匹配的硬密封面,可以在失火状态下,通过流入通道内的介质的压力使得前阀座与阀芯之间形成硬密封。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的第二管道一端与第一管道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动力源,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一端为输出端,与动力源连接一端为输入端,所述的第二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其输入端与输出端导通或截止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的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位于第一控制阀与充压腔之间,第一控制阀与第二管道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一止回阀,第二控制阀与第二管道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二止回阀。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在流入通道内的介质提供的压力不足时,打开第二控制阀,利用动力源给充压腔提供足够的压力来满足需要;设置的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可以防止介质倒流。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还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的第三管道上设有泄压阀,所述的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一端位于第二管道输出端与充压腔之间。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关闭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打开泄压阀就可以方便将充压腔内的压力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J部分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球阀,包括有阀体1、阀杆2,所述的阀体I内设有阀腔11,阀体I上设有流入通道12、流出通道13,阀腔11内设有阀芯3,所述的阀芯3与阀杆2联动配合,所述的阀芯3上设有连接通道31,阀腔11与流入通道12之间设有前阀座4,阀腔11与流出通道13之间设有后阀座5,所述的后阀座5位于流出通道13 —侧的端面与阀体I之间设有充压腔6,所述的流入通道12与所述的充压腔6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7,所述的第一管道7上设有用于控制流入通道12与充压腔6导通或截止的第一控制阀8,该第一控制阀8采用截止阀。在阀门关闭时,打开第一控制阀8,所述的介质经第一管道7进入充压腔6内,充压腔6内产生一定的推力使得后阀座5与阀芯3之间密封性好,前阀座4受到流入通道12内介质的推力,使得前阀座4与阀芯3之间密封性好。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后阀座5与阀体I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9、石墨垫片10,所述的石墨垫片10位于第一 O型圈9靠近流出通道13 —侧,所述的石墨垫片10位于流出通道13 —侧压设有压盖14,所述的压盖14与阀体I之间沿后阀座5轴向设有弹性件,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15。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后阀座5包括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体51、第二圆柱体52,所述的第一圆柱体51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52直径,所述的第二圆柱体52设置在第一圆柱体51外侧端面上,所述的阀体I内对应第一圆柱体51、第二圆柱体52位置设有第一圆柱形容置腔16、第二圆柱形容置腔17,所述的第一圆柱形容置腔16、第二圆柱形容置腔17、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阀,包括有阀体、阀杆,所述的阀体内设有阀腔,阀体上设有流入通道、流出通道,阀腔内设有阀芯,所述的阀芯与阀杆联动配合,所述的阀芯上设有连接通道,阀腔与流入通道之间设有前阀座,阀腔与流出通道之间设有后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阀座位于流出通道一侧的端面与阀体之间设有充压腔,所述的流入通道与所述的充压腔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流入通道与充压腔导通或截止的第一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麦克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