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多层套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25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该内衬套的端口具有缓冲段,该缓冲段将外筒的端口包覆;其中外筒及内衬套之间设有防滑装置;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凹槽,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凸缘;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凸缘,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凸缘为弧形、矩形或三角形,凹槽为相对应的图形;其中外筒为钢材质;内衬套为铝材质。本发明专利技术令外筒与内衬套结合稳固确实,在操作时避免直接撞击工作面,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外筒与内衬套结合稳固确 实,在操作时避免直接撞击工作面,使用寿命长的多层套筒结构。技术背景现有的套筒如美国专利号第6397706号,『PROTECT IVE SOCKETS』,主要是将套筒分为外筒以及内衬套两部分, 其外筒是以高硬度的钢材制成,而内衬套则为较外筒硬度低的材质制成, 并将该外筒套设于内衬套的外侧,仅令内衬套一端的突出部伸露出外筒 一端,借此,套筒在使用时,该突出部可形成保护,避免直接撞击工作 面。然而,现有的套筒其外筒以及内衬套的接触面是呈圆柱状,两者之 间皆为光滑的弧面,并无一有效的着力点,且套筒在扳转螺固件时是需 要承受相应的反作用力,因此套筒尤其是内衬套部分,将会产生一定程 度的扭曲形变,如此则更易破坏外筒与内衬套之间的结合状态,故现有 的套筒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外筒与内衬套滑脱的缺点,产品使 用寿命较短,就整体而言,其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外筒与内衬套之间 结合度不佳,容易滑脱分离等缺点,而提供一种多层套筒结构,令外筒 与内衬套结合稳固确实,在操作时避免直接撞击工作面,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其特征在于,该内衬套的端口具有缓冲段,该缓冲段将外筒的端口包覆。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外筒及内衬套之间设有防滑装置。 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凹槽,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凸缘。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凸缘, 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凸缘为弧形、矩形或三角形,凹槽为相 对应的图形。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外筒为钢材质;所述内衬套为铝材质。 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多层套筒结构不仅具有防止套筒本身碰撞磨损的功效,使用寿命更长,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令外筒与内衬套结合稳固确实,在操作时避 免直接撞击工作面,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多层套筒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多层套筒结构的侧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G H线段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设有防滑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图显示出外筒设 有矩形的凸缘,内衬套上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多层套筒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多层套筒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一套筒10-一外筒1 1--容置空间11 l一一开放端口1 1 2 —一套接口1 3-一凸缘20-一内衬套2 1--缓冲段22-一扳动端口2 3--套接槽25-一凹槽3 0--缓冲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层套筒结构,请参阅图l至图3所示,其是本专利技术多 层套筒结构第一实施例,该套筒1主要包括有一外筒1 0与一内衬套20,该外筒l 0为坚硬的钢材质,而内衬套2 0为硬度较差的铝材质。 该外筒l 0概呈一中空圆柱状,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l l供内衬套2 0容设,该容置空间1 1的顶端为开放端口 111,底端则具有一套 接口1 1 2 ;该容置空间1 1的周缘设有数个凸缘1 3 。该内衬套2 0概呈一圆柱状,其顶端外侧是具有外凸的缓冲段2 1, 顶端的内侧则为扳动端口2 2可与螺固件套接,该内衬套2 0的底端形 成有一套接槽2 3可供扳手套设;内衬套2 0外周则环设有与外筒1 0 纵向凸缘l 3相对应的纵向凹槽2 5;该内衬套2 0容设于外筒1 0的 容置空间l l内,并借由防滑装置的凸缘l 3与凹槽2 5形成凹凸结合, 如图4所示,具有相互作用力,令外筒l 0与内衬套2 0紧密结合不滑 动;本专利技术在组装时,令该内衬套2 0具有套接槽2 3的一端,朝向外 筒1 0开放端口 1 1 1置入于容置空间1 1中,该内衬套2 0的缓冲段 2 l则覆盖于外筒l 0的开放端口1 1 l周缘,组装完成后的状态如图 2所示;该套筒l的外筒l 0与内衬套2 0之间亦可以缓冲段2 l提供轴向 接触面,而达到增加结合强度的功效。请参阅图5所示,其是本专利技术多层套筒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主 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说明之。该外筒l 0以硬度较差的铝材质制成,该内衬套2 O则以较硬的钢 材质制成,并令该外筒l 0套设于内衬套2 0的扳动端口2 2外侧,而 令该外筒l 0的开放端口1 1 l高于内衬套2 0的扳动端口2 2,向内 衬套2 O与工作面之间提供缓冲的功效。请参阅图6所示,其是本专利技术多层套筒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主 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说明之。该外筒1 0与内衬套2 0在开放端口 111、扳动端口 2 2套设有 一硬度较差的缓冲套3 0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 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专利技术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 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其特征在于,该内衬套的端口具有缓冲段,该缓冲段将外筒的端口包覆。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及 内衬套之间设有防滑装置。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装 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凹槽,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凸缘。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装 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凸缘,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凹槽。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 缘为弧形、矩形或三角形,凹槽为相对应的图形。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为 钢材质;所述内衬套为铝材质。全文摘要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该内衬套的端口具有缓冲段,该缓冲段将外筒的端口包覆;其中外筒及内衬套之间设有防滑装置;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凹槽,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凸缘;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凸缘,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凸缘为弧形、矩形或三角形,凹槽为相对应的图形;其中外筒为钢材质;内衬套为铝材质。本专利技术令外筒与内衬套结合稳固确实,在操作时避免直接撞击工作面,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B25B23/00GK101332592SQ20071012793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6日专利技术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其特征在于,该内衬套的端口具有缓冲段,该缓冲段将外筒的端口包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