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极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797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电极连接机构,在连接器头壳体(9)的左右两端开有插孔(10),各插孔(10)中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1),第一齿条(11)与小齿轮(12)啮合,在左右两边小齿轮(12)的轴上装有大扇齿(14);连接器头壳体(9)中设有连接器头(15),在连接器头(15)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齿条(16),各第二齿条(16)与对应的大扇齿(14)相啮合,在连接器头(15)的中部穿设控制器连接座(17),该控制器连接座(17)的一侧装有第二高压正极接电柱(18),另一侧装有第二高压负极接电柱(1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电池包与整车电系统之间的电路连接,使电动汽车底盘换电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电能补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电极连接机构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电动汽车底盘换电系统中的电极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开发热点,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重点,各大汽车企业都在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现有的电动汽车一般采用充电的方式进行电能补充,受充电时间长、续驶里程短等问题的制约,我国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极不理想。因此,快速换电解决方案正在被重视,但如何实现电池包与车身电系统之间快速、可靠地连接,是行业内正努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电极连接机构,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底盘换电系统高压电、控制线的可靠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车电极连接机构,在连接器头壳体(9)的左右两端开有插孔(10),各插孔(10)中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1),该第一齿条(11)与小齿轮(12)啮合,且第一齿条(11)的前端由第一弹簧(13)限位,在左右两边小齿轮(12)的轴上均同轴安装有大扇齿(14);所述连接器头壳体(9)中设有连接器头(15),在连接器头(15)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齿条(16),各第二齿条(16)与对应的大扇齿(14)相啮合,在所述连接器头(15)的中部穿设控制器连接座(17),该控制器连接座(17)的一侧装有第二高压正极接电柱(18),控制器连接座(17)的另一侧装有第二高压负极接电柱(19)。本技术与电极连接器座配合使用,电极连接器座的座体固定于座体安装盒上,座体安装盒固定在电池包的前端。在座体的前端面设有密封环,座体的中部穿设控制器连接头,该控制器连接头的一侧安装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另一侧安装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并在所述密封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顶销,两个顶销相互平行。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与电池包内的高压正极相连,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与电池包内的高压负极相连,控制器连接头与电池包内的CAN线相连;第二高压正极接电柱与电动汽车整车的高压正极相连,第二高压负极接电柱与整车的高压负极相连,控制器连接座与整车的CAN线相连。在更换电池包的时候,先将已有的电池包从底盘上卸下,接着用换电机器将换电电池包顶升到底盘上,并使电池包向前移动一段距离LI,座体随电池包向前移动LI,座体上的顶销向前移动,并推动第一齿条移动距离L2,第一齿条带动安装于连接器头壳体内的小齿轮转动,大扇齿随小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条及连接器头向后移动,由于大扇齿齿数数倍于小齿轮齿数,所以连接器头移动的距离是第一齿条移动距离的数倍,这样放大了连接器头的移动距离。连接器头在顶销的推动下,向后移动一个更大的距离,使得连接器头伸进密封环内,两对高压接电柱紧密连接在一起,高压电通向轿车。同时控制器连接头和控制器连接座插接,接通通讯、控制电路。由此可见,本技术能够实现电池包与整车电系统之间的电路连接,使电动汽车底盘换电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电能补充,既快捷又可靠,且换电过程全自动化,操作简单、方便。密封环将连接器头与座体之间的电连接部位完全遮掩,可以防水、防尘,以避免电路连接处受干扰或破坏。所述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和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7)的前端为凸球面,第二高压正极接电柱(18)和第二高压负极接电柱(19)的后端为凹球面。以上结构通过凹凸球面配合,能够增大接电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即使在角度、位置等有差异时,也能确保接电柱之间很好地进行接触。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制作及装配,所述插孔(10)为通孔,该插孔(10)的前端由堵头(22)封堵,所述第一弹簧(13)的前端由堵头(22)限位。为了便于连接器头壳体装配,并使连接器头壳体安装牢靠,所述连接器头壳体(9)的前端一体形成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支耳(9a),连接器头壳体(9)通过这四个支耳(9a)与电动汽车的底盘螺栓连接。为了方便加工制作,降低生产成本,并达到良好的绝缘效果,所述连接器头(15)由PVC材料注塑成型。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实现电池包与整车电系统之间的电路连接,使电动汽车底盘换电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电能补充,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绝缘性能好,防水、防尘等特点,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器头及其壳体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电动汽车的电池包I的前端设置座体安装盒2,该座体安装盒2前端封闭后端敞口,且座体安装盒2固定嵌装于电池包I的前端。在座体安装盒2的封闭端开设装配孔,该装配孔中嵌装座体3,座体3与座体安装盒2相固定。所述座体3由绝缘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优选为PVC (聚氯乙烯)材料注塑成型。所述座体3的前端面向前一体延伸,形成密封环4,密封环4的内部为电极腔。在密封环4的前端一体形成有外唇口 4a和内唇口 4b,其中外唇口 4a为喇叭形,该外唇口 4a的前端超过内唇口 4b的前端面,并在外唇口4a与内唇口 4b之间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内唇口 4b的前端面与内圆周面之间倒有斜角,所述密封环4位于内唇口 4b以后的内环壁上开有多个“V”形环槽。如图1所示,在座体3的中部穿设控制器连接头5,该控制器连接头5与座体3相固定,控制器连接头5的前端伸入密封环4内的电极腔中,控制器连接头5的后端与电池包I内的CAN线相连。在控制器连接头5的左侧设置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该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的轴心线与控制器连接头5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穿设于滑套20中,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与滑套20间隙配合。所述滑套20固定嵌装在座体3上,在滑套20内设有第二弹簧21,该第二弹簧21的前端与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上的台阶面抵接,第二弹簧21的后端与滑套20尾部固定的封盖抵接。所述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的前端伸入密封环4内的电极腔中,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的前端面为凸球面,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的后端与电池包I内的高压正极相连。如图1所示,在控制器连接头5的右侧设置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7,该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7的轴心线与控制器连接头5的轴心线相平行,且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7和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相对于控制器连接头5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7也配备有滑套20和第二弹簧21,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7的安装方式与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所述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7的前端伸入密封环4内的电极腔中,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7的前端面为凸球面,第一高压负极接电柱7的后端与电池包I内的高压负极相连。在所述密封环4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顶销8,两个顶销8相互平行,所述顶销8固定于座体3上,顶销8的轴心线与第一高压正极接电柱6的轴心线相平行。如图1、图2所示,在密封环4的前方设有连接器头壳体9,该连接器头壳体9的前端一体形成有四个按矩形分布的支耳9a,连接器头壳体9通过这四个支耳9a与电动汽车的底盘螺栓连接。在连接器头壳体9的左右两端开有供顶销8插入的插孔10,两个插孔10与两个顶销8 —一对应。所述插孔10为通孔,该插孔10的前端由堵头22封堵。在每个各插孔10中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1,第一齿条11的前端由第一弹簧13限位,而第一弹簧13的前端由堵头22限位。在所述连接器头壳体9左右两端的空腔中对称设置有小齿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电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器头壳体(9)的左右两端开有插孔(10),各插孔(10)中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1),该第一齿条(11)与小齿轮(12)啮合,且第一齿条(11)的前端由第一弹簧(13)限位,在左右两边小齿轮(12)的轴上均同轴安装有大扇齿(14);所述连接器头壳体(9)中设有连接器头(15),在连接器头(15)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齿条(16),各第二齿条(16)与对应的大扇齿(14)相啮合,在所述连接器头(15)的中部穿设控制器连接座(17),该控制器连接座(17)的一侧装有第二高压正极接电柱(18),控制器连接座(17)的另一侧装有第二高压负极接电柱(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