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针头加塑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717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针头加塑壳机,包括下模及注塑装置,注塑装置包括上模及注塑机构,针头加塑壳机还包括将针头放入下模的放针装置和将下模中加工完成的针头取出的取针装置,放针装置、注塑装置和取针装置之间设置有将下模依次进行传递的传递装置。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放针准确的自动针头加塑壳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头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针头加塑壳机
技术介绍
医用针头在使用之前往往需要对其加上塑料壳体,以方便运输及使用。传统的加工方式是将医用针头手动放入注塑机的下模,启动注塑机对针头进行注塑加上塑料壳体,这样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人工操作易产生误操作,由于同时加工的针头数量较多,则对应的下模的加工腔数量较多,容易在加工腔内漏放或者多放针头,造成对材料的浪费,二、人工加工效率低,无法满足自动化高效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放针准确的自动针头加塑壳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针头加塑壳机,包括下模及注塑装置,所述的注塑装置包括上模及注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头加塑壳机还包括将针头放入下模的放针装置和将下模中加工完成的针头取出的取针装置,所述的放针装置、注塑装置和取针装置之间设置有将下模依次进行传递的传递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针装置将针头放置于下模,在通过传递装置传递至注塑装置进行注塑,最后由传递装置传递至取针装置将加工完的针头取出,这样一系列的步骤通过机械完成保证了加工效率,相对人工操作也更加精确,避免失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递装置包括工作台及驱动工作台自转的驱动轴,所述的工作台上按圆周均匀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下模,所述的放针装置、取针装置和注塑装置沿围绕工作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工作台实现下模的传递,实施方式较为简单,放针装置、取出装置和注塑装置围绕工作台进行工作,加工更加快捷,循环更加流畅,驱动轴可通过各种电机及其他方式驱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的下模数量为三个,所述的放针装置、注塑装置和取针装置依次相对工作台旋转中心呈120°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下模数量为三个,这样放针装置、注塑装置和取出装置三个装置能同时工作,工作效率达到最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放针装置包括放针机架,所述的放针机架上设置有并排放置针头的针盒,所述的放针机架位于针盒下方设置有顶杆,所述的顶杆相对针盒竖向设置,所述的针盒下方与顶杆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顶杆孔,所述的顶杆远离针盒的一端设置有推动气缸驱动顶杆相对针盒直线运动,所述的放针机架位于针盒上方设置有放针吸盘,所述的放针吸盘与顶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放针吸盘设置有驱动放针吸盘相对针盒竖向移动的放针气缸及朝向下模纵向移动的放针纵向移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针装置通过顶杆将针盒内的针头顶出,再由放针吸盘吸住传递至下模放开,这样设置使针盒内的针头能够自动依次放入下模的工作腔内,实现准确加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放针纵向移动机构包括放针丝杆及驱动放针丝杆转动的放针伺服电机,所述的放针丝杆相对下模纵向设置于放针机架,所述的放针丝杆上设置有螺纹配合的放针滑移块,所述的放针滑移块与放针吸盘及放针气缸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针伺服电机准确驱动放针丝杆使与放针滑移块固定放针吸盘能移动到与下模对应的准确位置,保证了设备加工的准确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顶杆朝向针盒的一端设置有只能轴向放置一个针头的托槽,所述的托槽两侧设置有防止多余针头被顶杆顶起的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槽和斜面配合使顶杆一次只能顶起一个针头被放针吸盘吸起,保证了设备加工的准确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放针吸盘四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的第一固定块与放针吸盘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只能轴向放置一个针头的放针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针槽的设置使放针吸盘在吸住针头时进行轴向定位,保证针头不会偏移,能够准确落入下模的加工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取针装置包括取针机架,所述的取针机架上设置有料筒,所述的取针机架上位于料筒开口上方设置有取针吸盘,所述的取针吸盘设置有相对料筒竖向移动的取针气缸及相对下模纵向移动的取针纵向移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针吸盘将下模内的加工完成的针头取出放置于料筒内统一包装,使针头加塑壳的动作整体完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取针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取针丝杆及驱动取针丝杆转动的取针伺服电机,所述的取针丝杆相对下模纵向设置于取针机架,所述的取针丝杆上设置有螺纹配合的取针滑移块,所述的取针滑移块与取针吸盘及取针气缸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针伺服电机准确驱动取针丝杆使取针滑移块固定的取出吸盘能从下模准确到料筒上方,保证了设备加工的准确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取针吸盘四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的第二固定块与取针吸盘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只能轴向放置一个针头的取针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针槽的设置使取针吸盘在吸住针头时进行轴向定位,保证针头不会偏移,能够准确被取针吸盘吸住,实际工作时是双取针吸盘吸住加工完成的针头,取针槽也使取针吸盘间的配合更加稳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传递装置上的下模排布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放针装置、传递装置及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放针装置正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5中B的放大图;图7为图6中C的放大图;图8为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取针装置、传递装置及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D的放大图;图10为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注塑装置、传递装置及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一图1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针头加塑壳机,包括下模I及注塑装置2,注塑装置2包括上模21及注塑机构22,针头加塑壳机还包括将针头放入下模I的放针装置3和将下模I中加工完成的针头取出的取针装置4,放针装置3、注塑装置2和取针装置4之间设置有将下模I依次进行传递的传递装置5,通过放针装置3将针头放置于下模1,在通过传递装置5传递至注塑装置进行注塑,最后由传递装置传递至取针装置将加工完的针头取出,这样一系列的步骤通过机械完成保证了加工效率,相对人工操作也更加精确,避免失误。传递装置5包括工作台51及驱动工作台51自转的驱动轴52,工作台51上按圆周均匀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下模1,放针装置3、取针装置4和注塑装置2沿围绕工作台设置,通过工作台51实现下模I的传递,实施方式较为简单,放针装置3、取针装置4和注塑装置2围绕工作台51进行工作,加工更加快捷,循环更加流畅,驱动轴52可通过驱动装置521驱动,驱动装置521可以为电机及其他方式。工作台51上的下模I数量为三个,放针装置3、注塑装置2和取针装置4依次相对工作台51旋转中心呈120°设置,优选下模I数量为三个,这样放针装置3、注塑装置2和取出装置4三个装置能同时工作,工作效率达到最大。放针装置3包括放针机架31,放针机架31上设置有并排放置针头的针盒32,放针机架31位于针盒32下方设置有顶杆33,顶杆33相对针盒32竖向设置,针盒32下方与顶杆3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顶杆孔321,顶杆33远离针盒32的一端设置有推动气缸331驱动顶杆33相对针盒32直线运动,放针机架31位于针盒32上方设置有放针吸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针头加塑壳机,包括下模及注塑装置,所述的注塑装置包括上模及注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头加塑壳机还包括将针头放入下模的放针装置和将下模中加工完成的针头取出的取针装置,所述的放针装置、注塑装置和取针装置之间设置有将下模依次进行传递的传递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奥昌医疗针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