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转塔冲床的上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调节,可有效调整冲头安装高度的冲头的上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打击头内设有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复位弹簧、连为一体的锁紧板和按压板,所述锁紧板上开设有椭圆形通孔;所述按压板垂直地设置在所述锁紧板的外端头;所述打击头内开设用于容置所述锁紧组件的径向滑动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冲头工作时,可利用内齿有效的卡住外齿以阻止锁紧轴的转动,使得冲头的安装高度不会发生变化;在需转动时,可按下按压板,即可实现内齿与外齿的分离,使得锁紧轴可进行自由转动,从而可借助外力旋转对冲头的安装高度进行调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控冲床领域,尤其涉及冲头上模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冲床,尤其是大型冲床的使用中,冲头的刃口需时常进行打磨以保证加工的精度及效果,这样,就会导致冲头长度的改变,因此,在打磨后,通常需要对其安装高度进行调整,然而,如何简单、有效的对其安装高度进行调整曾一直困扰着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此类问题,国家局于2010年2月17日公布了一份名为“数控冲床模具的上模装置”,申请号为“200920056637.7”的文件,该文件中披露了一种冲头的上模,此类上模中可通过按压锁片卡住被加工成八棱柱的调节杆,从而阻止调节杆下方的冲头体和冲头,在需要调整冲头安装高度时,可向内按入按压锁片,使得调节杆从方孔进入圆孔,从而可进行自由转动,并通过转动使得冲头体和冲头进行轴向位移。然而,上述装置中,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在大型设备中,八棱柱每转过一个面时的转动角度较大,无法准确的对其安装高度进行控制、调节,大幅降低了其加工精度;二、在锁紧时,利用横向卡钩锁住按压锁片,其可靠性较差;三、按压锁片的装入十分不便,一旦锁片弯曲或断裂,其更换步骤十分繁琐,大幅提升了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简便、加工精度高,便于操作调节,可有效调整冲头安装高度的冲头的上模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具有中孔的打击头、弹簧、弹簧座、导套和冲头,所述弹簧座呈筒状、且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弹簧座的筒内设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上模座的外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座的内螺纹;所述冲头设在所述导套内、且顶面连接于所述上模座的底面;所述上模座与所述打击头之间设有与所述打击头可拆卸连接的锁紧轴,所述锁紧轴的下部与所述上模座顶部以同步旋转结构相连接;所述打击头内设有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复位弹簧、连为一体的锁紧板和按压板,所述锁紧板上开设有椭圆形通孔;所述按压板垂直地设置在所述锁紧板的外端头;所述打击头内开设用于容置所述锁紧组件的径向滑动槽;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按压板内表面与所述打击头外表面之间;所述锁紧轴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外齿,所述锁紧轴贯穿所述椭圆形通孔,所述锁紧板上的椭圆形通孔朝向所述径向滑动槽槽底的一侧内壁上设有若干内齿,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相适配。所述径向滑动槽的槽口开设有一用于容置所述按压板的沉台,使得所述按压板处于所述打击头侧表面轮廓之内。所述同步旋转结构为:所述锁紧轴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锁紧轴连为一体的锁紧轴销,所述上模座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锁紧轴销相适配的销槽,所述锁紧轴销伸入所述上模座的销槽内。所述锁紧轴与所述打击头通过限位环相连,使得所述锁紧轴与所述打击头之间轴向自由度被限制、且所述锁紧轴能绕轴心转动。本技术在打击头中增设了锁紧组件,可通过推动按压板以实现锁紧板的径向移动,再通过压簧的复位以实现锁紧板的复位;在锁紧轴的外壁上设有一圈与锁紧板位置对应的外齿,在锁紧板设在径向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设有若干内齿,这样,在冲头工作时,可利用内齿有效的卡住外齿以阻止锁紧轴的转动,使得冲头的安装高度不会发生变化;在需转动时,可按下按压板,即可实现内齿与外齿的分离,使得锁紧轴可进行自由转动,从而可借助外力旋转对冲头的安装高度进行调节。本技术中使用外齿和内齿相啮合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冲头在安装时的位置精度;同时,利用渐开线齿轮来承受使用时的旋转载荷,大幅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此外,本技术在锁紧轴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与锁紧轴连为一体的锁紧轴销,在上模座的上口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与锁紧轴销相适配的销槽。通过锁紧轴销与销槽配合,使得上模座和锁紧轴可同步转动;这样,在安装或拆卸时,转动冲头即可实现上模座与锁紧轴的同步转动;同理,在使用时,锁住锁紧轴即可有效锁住上模座和冲头。另一方面,装入锁紧轴销可有效缩短锁紧轴的长度,降低了设备成本、简化了加工工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锁紧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中锁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图9是图6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三维爆炸效果图;图中I是打击头,11是锁紧组件,111是锁紧板,1110是椭圆形通孔,1111是内齿,按压板是112,113是复位弹簧,12是径向滑动槽,121是沉台2是弹簧,3是导套,4是弹簧座,5是上模座,51是销槽,6是冲头,7是锁紧轴,71是外齿,72是锁紧轴销,73是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10所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具有中孔的打击头1、弹簧2、弹簧座4、导套3和冲头6,所述弹簧座4呈筒状(底部设有一圈向外伸出的台肩)、且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弹簧座4的筒内设有上模座5,所述上模座5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上模座5的外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座4的内螺纹(这样,旋转上模座5即可使得上模座5相对于弹簧座4进行轴向位移);所述冲头6设在所述导套3内、且顶面连接于所述上模座5的底面(冲头6通过螺钉等可拆卸的连接于上模座5的底面,使得上模座5和冲头6可同步转动,并通过转动实现相对于弹簧座4和导套3的轴向位移,从而对安装高度做出调整);所述上模座5与所述打击头I之间设有与所述打击头I可拆卸连接的锁紧轴7,所述锁紧轴7的下部与所述上模座5顶部以同步旋转结构相连接;所述打击头I内设有锁紧组件11,所述锁紧组件11包括复位弹簧113、连为一体的锁紧板111和按压板112,所述锁紧板111上开设有椭圆形通孔1110 ;所述按压板112垂直地设置在所述锁紧板的外端头;(如图6-9所示)所述打击头I内开设用于容置所述锁紧组件11的径向滑动槽12 ;所述复位弹簧113设在所述按压板112的内表面与所述打击头I的外表面之间;这样,可通过推动按压板112以实现锁紧板111的径向移动,再通过复位弹簧113的复位以实现锁紧板111的复位;所述锁紧轴7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外齿71,所述锁紧轴7贯穿所述椭圆形通孔1110,所述锁紧板111上的椭圆形通孔1110朝向所述径向滑动槽12槽底的一侧内壁上设有若干内齿1111,所述外齿71与所述内齿1111相适配。这样,在冲头6工作时,可利用内齿1111有效的卡住外齿71以阻止锁紧轴7的转动,使得冲头6的安装高度不会发生变化;在需转动时,可按下按压板112,即可实现内齿1111与外齿71的分离,使得锁紧轴7可进行自由转动,从而可借助外力旋转对冲头6的安装高度进行调节。使用外齿71和内齿1111相啮合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冲头6在安装时的位置精度;另一方面,利用渐开线齿轮来承受使用时的旋转载荷,大幅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所述径向滑动槽12的槽口开设有一用于容置所述按压板112的沉台121,使得所述按压板112处于所述打击头I侧表面轮廓之内。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所述同步旋转结构为:所述锁紧轴7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锁紧轴7连为一体的锁紧轴销72,所述上模座5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锁紧轴销72相适配的销槽51,所述锁紧轴销72伸入所述上模座的销槽51内(如图4、5、10所示)。通过锁紧轴销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数控转塔冲床的上模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具有中孔的打击头、弹簧、弹簧座、导套和冲头,所述弹簧座呈筒状、且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弹簧座的筒内设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上模座的外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座的内螺纹;所述冲头设在所述导套内、且顶面连接于所述上模座的底面;所述上模座与所述打击头之间设有与所述打击头可拆卸连接的锁紧轴,所述锁紧轴的下部与所述上模座顶部以同步旋转结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击头内设有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复位弹簧、连为一体的锁紧板和按压板,所述锁紧板上开设有椭圆形通孔;所述按压板垂直地设置在所述锁紧板的外端头;所述打击头内开设用于容置所述锁紧组件的径向滑动槽;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按压板内表面与所述打击头外表面之间;?所述锁紧轴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外齿,所述锁紧轴贯穿所述椭圆形通孔,所述锁紧板上的椭圆形通孔朝向所述径向滑动槽槽底的一侧内壁上设有若干内齿,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平,卞正文,宰广平,庄瑞斌,韩林,文家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恒德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