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信麟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旅行折叠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248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3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变化为手拉车的折叠椅。包括:底架、支撑架、坐板和靠背架;底架安装在支撑架下部,底架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在支撑架上设有用于限定底架向后转动角度的下凸块,以及设有用于锁定底架向前转动角度的锁紧件;在底架上安装有底架向前转动后而朝向地面的轮子;坐板安装在支撑架的上部,坐板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靠背架与坐板连接在一起,相对坐板可前后地转动;靠背架与坐板之间的最大打开角度为70°~130°;在支撑架上还设有卡位,在靠背架上还设有当坐板与靠背架折合后刚好落入所述卡位中的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耐用、易于存放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椅,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化为手拉车的折叠椅。
技术介绍
旅行过程中往往需要携带很多行李,为节省体力人们通常会将行李放到手拉车上进行运输。然而在等车而附近缺少座位的情形下,人们站立时间过长还是会消耗很多体力的。虽然可以携带较为轻便的马扎以防找不到座位时可以稍息一下,但马扎高度矮,坐在上面并不舒服,时间久了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因而如果有一种产品在人们走动的时候可用作手拉车,在人们停留等待的时候又可用作椅子的话,则可为人们提供很大的方便。然而现时并不存在这样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变化为手拉车的折叠椅。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旅行折叠椅,包括:底架、支撑架、坐板和靠背架;支撑架包括左支撑件、右支撑件以及用于连接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的横梁件;底架安装在支撑架下部,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之间,底架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在支撑架上设有用于限定底架向后转动角度的下凸块,以及设有用于锁定底架向前转动角度的锁紧件;在底架上安装有底架向前转动后而朝向地面的轮子;坐板安装在支撑架的上部,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之间,坐板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靠背架与坐板连接在一起,相对坐板可前后地转动;靠背架与坐板之间的最大打开角度为70° 130° ;在支撑架上还设有卡位,在靠背架上还设有当坐板与靠背架折合后刚好落入所述卡位中的卡件。本技术具有椅子模式、手拉车模式和存放模式。椅子模式下人们可以用本产品进行休息。手拉车模式下人们可以用本产品运输货物行李。存放模式下本产品的体积将变得很小,以便于人们将其存放于狭小的空间中。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耐用、易于存放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椅子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手拉车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存放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靠背架与支撑架之间的锁定原理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靠背架与支撑架之间的解锁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架;2_支撑架;3-坐板;4_靠背架;5_第一销轴;6_第二销轴;7_第三销轴;11-下凸块;12-手旋螺丝;13-锁紧孔;14_轮子;21_左支撑件;22_右支撑件;23_横梁件;24_卡位;25_弓形件;41_卡件;42_楔子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旅行折叠椅,包括:底架1、支撑架2、坐板3和靠背架4。支撑架2包括左支撑件21、右支撑件22以及用于连接左支撑件21和右支撑件22的横梁件23。底架I通过2根第一销轴5而安装在支撑架2下部,左支撑件21和右支撑件22之间。于是底架I相对支撑架2可前后地转动。在支撑架2上设有用于限定底架I向后转动角度的下凸块11,以及设有用于锁定底架I向前转动角度的锁紧件。本实施例中,锁紧件为手旋螺丝12,底架I向前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后,手旋螺丝12即可被旋进底架I上的锁紧孔13中。另外,在底架I上安装有轮子14,当底架I向前转动,轮子14即会相应地朝向地面。坐板3通过2根第二销轴6而安装在支撑架2的上部,左支撑件21和右支撑件22之间。于是坐板3相对支撑架2可前后地转动。本实施例中,坐板3利用横梁件23作为其向前转动角度的限位件,于是人体的重量将由横梁件23来承担。靠背架4通过2根第三销轴7而与坐板3连接在一起,于是靠背架4相对坐板3可前后地转动。本实施例的靠背架4与坐板3之间的最大打开角度为105°,这样的角度人体的坐姿会比较舒适。在支撑架2上还设有卡位24,在靠背架4上还设有卡件41。当坐板3与靠背架4折合后,卡件41会刚好落入卡位24中,此时靠背架4与支撑架2之间将不能发生相对转动。本实施例的产品有3种状态模式:椅子模式:如图1所示,此时底架I向后转动到位,受到下凸块11的限位作用,因而支撑架2可向上立起并承受人体重量;坐板3向前转动到位,受到横梁件23的阻挡,因此坐板3可承担人体重量。靠背架4与坐板3打开至最大角度。手拉车模式:如图2所示,此时底架I向前转动后,被手旋螺丝12锁紧,使得底架I与支撑架2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转动。而轮子14随底架I的转动而朝向了底面。坐板3与靠背架4折合在一起,并且靠背架4上的卡件41落入到支撑架2的卡位24中,靠背架4与支撑架2之间因此也不能相对运动。该状态模式下,底架1、支撑架2、靠背架4三者之间两两相对固定,并呈现一般手拉车的形态。存放模式:如图3所示,此时底架I向前转动并越过手旋螺丝12所对的位置而与支撑架2折合;坐板3与靠背架5折合在一起;坐板3与靠背架5所构成的整体与支撑架2折合在一起。该模式下本产品的体积大大缩小。在将本产品变换至存放模式时,只要在折合坐板3与靠背架4的过程中令卡件41避开落入卡位24即可。在椅子模式中,虽然坐板3与靠背架4所构成的整体与支撑架2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但人体坐在椅子上时作用于坐板3的转矩无论如何会大于作用于靠背架4的转矩,因而人们坐在本椅子上不会后仰而摔倒的。但为避免意料不到的情形,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靠背架4上还设有可相对靠背架4转动的楔子件42,在第一销轴5上还设有与支撑架2相对固定的弓形件25。椅子模式中,打开靠背架4后,楔子件42将插入到弓形件25与坐板3之间,于是坐板3将不能相对支撑架2转动,于是靠背架4也不能相对支撑架2转动,可避免坐板3与靠背架4所构成的整体与支撑架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导致的意外情形。如图5所示,保持坐板3不动,向前转动靠背架4,此时楔子件42将从弓形件25与坐板3之间退出,坐板3与支撑架2之间恢复可相对转动的状态,本产品又可变化为手拉车模式或存放模式。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旅行折叠椅,其特征是:包括:底架、支撑架、坐板和靠背架;支撑架包括左支撑件、右支撑件以及用于连接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的横梁件;底架安装在支撑架下部,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之间,底架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在支撑架上设有用于限定底架向后转动角度的下凸块,以及设有用于锁定底架向前转动角度的锁紧件;在底架上安装有底架向前转动后而朝向地面的轮子;坐板安装在支撑架的上部,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之间,坐板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靠背架与坐板连接在一起,相对坐板可前后地转动;靠背架与坐板之间的最大打开角度为70° 130° ;在支撑架上还设有卡位,在靠背架上还设有当坐板与靠背架折合后刚好落入所述卡位中的卡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旅行折叠椅,其特征是:所述锁紧件为手旋螺丝(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旅行折叠椅,其特征是:底架(I)通过2根第一销轴(5)而安装在支撑架(2)下部,左支撑件(21)和右支撑件(22)之间;在靠背架(4)上还设有可相对靠背架(4)转动的楔子件(42),在第一销轴(5)上还设有与支撑架(2)相对固定的弓形件(25)。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变化为手拉车的折叠椅。包括底架、支撑架、坐板和靠背架;底架安装在支撑架下部,底架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在支撑架上设有用于限定底架向后转动角度的下凸块,以及设有用于锁定底架向前转动角度的锁紧件;在底架上安装有底架向前转动后而朝向地面的轮子;坐板安装在支撑架的上部,坐板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靠背架与坐板连接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旅行折叠椅,其特征是:包括:底架、支撑架、坐板和靠背架;支撑架包括左支撑件、右支撑件以及用于连接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的横梁件;底架安装在支撑架下部,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之间,底架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在支撑架上设有用于限定底架向后转动角度的下凸块,以及设有用于锁定底架向前转动角度的锁紧件;在底架上安装有底架向前转动后而朝向地面的轮子;坐板安装在支撑架的上部,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之间,坐板相对支撑架可前后地转动;靠背架与坐板连接在一起,相对坐板可前后地转动;靠背架与坐板之间的最大打开角度为70°~130°;在支撑架上还设有卡位,在靠背架上还设有当坐板与靠背架折合后刚好落入所述卡位中的卡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信麟
申请(专利权)人:刘信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