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020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2:31
提供了一种车体前部(1)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在前端部上方和下方具有平面部的裙板侧梁(2)的车体前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梁,在裙板侧梁(2)的车体前方设置有树脂制的保险杠格栅(3)。在保险杠格栅(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阻挡部(6)和沿车体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筋(7),保险杠格栅(3)的左右两端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裙板侧梁(2)重叠,从车体前方看时,保险杠格栅(3)安装到裙板侧梁(2)所用的安装部(8)与裙板侧梁(2)的平面部(5)重叠,加强筋(7)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裙板侧梁(2)的平面部(5)重叠,阻挡部(6)与加强筋(7)相互连接,并且安装部(8)能够在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作用下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设置有接收来自车体前方的小载荷的树脂制的保险杠格栅。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在小的轻型车辆中需要紧凑的设计。因此,在这种类型的车辆中,需要如下设计:在没有设置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厚的保险杠梁和吸收体的情况下,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被由具有短的前后长度的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吸收。另一方面,在车体前部中,设置有诸如裙板侧梁、保险杠格栅和前保险杠等构件。因此,在较轻的载荷以使得尽管裙板侧梁未塑性变形、但前保险杠和保险杠格栅塑性变形的程度被施加于车体前部情况下,如果棒状体(例如,行人的腿部)以上下平行的方式抵接并且载荷被一直施加到侧梁,作为车体前部的主要骨架的裙板侧梁具有高刚性,因此当腿部抵靠裙板侧梁的前面时,难以通过该裙板侧梁吸收载荷,从而产生了较大的载荷被施加于棒状体的可能性。因此,在一些传统的车辆中,树脂制的保险杠格栅设置在车体前部,并且来自车体前方的较小载荷通过使用该保险杠格栅的结构而被吸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至专利文献4)。在车体前部的该传统结构中,在保险杠格栅的上部安装部和下部安装部用作支点的情况下,上下方向中间部分朝车体后方弯曲,由此,来自车体前方的较小载荷被吸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平10-4489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8-87615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4-153832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3-1041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在车辆前部的上述传统结构中,保险杠格栅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前保险杠,所以难以高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较小载荷,由此产生了局部载荷不能够被减小的问题。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该结构使得当从车体前方施加较小载荷时,保险杠格栅的阻挡部和加强筋以平行的方式向后移动,并且导致保险杠格栅的阻挡部和加强筋抵靠位于车体后侧的裙板侧梁,由此可以使棒状体上的载荷在上下方向上均匀地分布并且可以减小局部载荷。_4]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在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部上方和下方具有平面部的裙板侧梁的车体前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梁,并且在所述结构中,在位于所述裙板侧梁的车体前方的保险杠的背面侧设置有树脂制的保险杠格栅,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在所述保险杠格栅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阻挡部以及沿着车体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保险杠格栅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所述裙板侧梁重叠,所述保险杠格栅安装到所述裙板侧梁所用的安装部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所述裙板侧梁的所述平面部重叠,所述保险杠格栅的所述加强筋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所述裙板侧梁的所述平面部重叠或者布置成邻近所述裙板侧梁的所述平面部。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保险杠格栅的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加强筋相互连接,并且所述保险杠格栅的所述安装部能够在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作用下变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保险杠格栅的所述安装部布置在所述阻挡部的位置下方,并且所述阻挡部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所述裙板侧梁的所述平面部重叠。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至少两个所述保险杠格栅的所述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在车体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阻挡部中的至少一个阻挡部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所述裙板侧梁的所述平面部重叠。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保险杠格栅的所述安装部是朝向车体后侧突出并且前面开口的盒状结构,并且所述保险杠格栅的所述安装部形成为从车体侧面看时中央部分膨胀的梯形,并且所述安装部构造成使得在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作用下,所述安装部的中央部分膨胀并且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侧面部分变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保险杠格栅的上部安装于前照灯或前照灯周边构件,在所述裙板侧梁的上方和下方的所述平面部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彼此重叠在经过所述前照灯的内侧部的上下方向轴线上,并且从车体前方看时布置在所述前照灯的内侧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附近。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车体前部的结构是如下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在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部上方和下方具有平面部的裙板侧梁的车体前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梁,并且在位于裙板侧梁的车体前方的保险杠的背面侧设置有树脂制的保险杠格栅。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在保险杠格栅的车体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阻挡部和沿着车体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保险杠格栅的车体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裙板侧梁重叠,保险杠格栅安装到裙板侧梁所用的安装部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所述平面部重叠,保险杠格栅的加强筋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裙板侧梁的平面部重叠或者设置成邻近裙板侧梁的平面部。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保险杠格栅的阻挡部与加强筋相互连接,并且保险杠格栅的安装部能够在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作用下变形。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当保险杠格栅安装到裙板侧梁所用的安装部在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作用下变形并且以折叠的方式被压溃时,连接在一起的阻挡部和加强筋以平行的状态后退并且与裙板侧梁的前端部的上下平面部接触。此时,阻挡部和安装部的未被压溃部分在变形之后形成平面,并且变形的安装部和阻挡部在保险杠格栅与裙板侧梁的上下平面部之间形成均匀间隔。因此,从裙板侧梁的上下平面部到作为载荷发生源的棒状体(例如,行人的腿部)的反作用力在上下方向上变得均匀,由此能够避免对腿部的局部载荷。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保险杠格栅的安装部布置在阻挡部的位置下方,并且阻挡部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裙板侧梁的平面部重叠。因此,保险杠格栅的阻挡部位于具有高刚性的裙板侧梁的车体前方侧,并且产生大的反作用力,结果可以有效地产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效果。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至少设置两个保险杠格栅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在车体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阻挡部中的至少一个阻挡部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与裙板侧梁的平面部重叠。因此,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阻挡部控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并且可以有效地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效果。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保险杠格栅的安装部是朝向车体后侧突出并且前面开口的盒状结构,并且保险杠格栅的安装部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中央部分膨胀的梯形。安装部被构造成使得在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作用下,安装部的中央部分膨胀并且位于安装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侧面部分变形。因此,在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作用下,保险杠格栅的安装部有效地折叠并压溃,结果是可以高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并且可以有效地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效果。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保险杠格栅的上部安装于前照灯或前照灯周边构件,在裙板侧梁的上方和下方的平面部布置成从车体前方看时重叠在经过前照灯的内侧部的上下方向轴线上,并且从车体前方看时设置在前照灯的内侧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附近。因此,在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输入时,保险杠格栅的上部安装部与前照灯的转动动作同时地后退,并且阻挡部的和变形的安装部的后退位置变为几乎相同的位置。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可以确保使阻挡部的和变形的安装部的前后方向位置几乎相同,并且可以将棒状体的反作用力设得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所应用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车体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岛义人大野伸司增田出光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