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东生专利>正文

加湿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055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18:57
一种加湿面罩,包括内壳体,外壳体,以及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空隙内的加湿部件。本加湿面罩采用仿生学无噪音通畅性表面湿化,并可有效过滤空气,当鼻腔需要保护时,还可转为口腔呼吸,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发挥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湿面罩,属于日用品或医药产品制作

技术介绍
人类湿化吸入的干燥空气的方式是利用鼻粘膜及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的溶胶或凝胶层,干燥的气体流经这类湿源物质的表面将水蒸气带入气流,从而达到湿化干燥空气的目的;但湿化效果严重依赖呼吸道粘膜湿化结构的完整性及功能的正常;而环境污染、吸烟、疲劳、精神紧张、药物、饮水过少、各种疾病等因素均可影响呼吸道粘膜湿化干燥气体的效果,湿化不佳的干燥气体源源不断地由呼吸道进入肺泡会影响肺功能并可降低呼吸系统的抵抗力,而抵抗力降低是各类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内源性因素。专利891014977提供了一种增湿面罩,使吸入的气体先通过可透气且可吸水的增湿垫片再吸入体内,起到了一定的湿化吸入干燥气体的作用,但气体通过吸水材料势必增加阻力,气流的通畅性难有保障,也并不是生理性的湿化方式,而且气体穿越含水材料通常会产生明显的噪音并可将液体激发成气溶胶发生连带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面罩,使干燥的气流经过湿化部件的表面再进入口鼻腔,仿生人类呼吸道粘膜湿化干燥气体的生理性方式,在保障通畅性的前提下实现理想的湿化效果并可连带良好的空气净化效果。另外,当鼻腔有病变时,如感冒、鼻过敏、鼻手术后等,吸入人体的空气不适于再经由鼻腔时,提供一种保护鼻腔不受 干冷、污浊空气刺激甚或光照刺激,并将湿化、温化、净化后的气流经口腔吸入的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方案如下:一种加湿面罩包括至少一内壳体(I)、一外壳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加湿部件(2),该加湿部件(2)位于内壳体(I)与外壳体(3)之间的空隙内,外壳体(3)上设有外壳体进气孔(3-1),外壳体(3)和或内壳体⑴与加湿部件(2)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加湿腔(4),内壳体(I)上设有内壳体进气孔(1-1),加湿部件(2)不堵塞内壳体进气孔(1-1)。空气经外壳体进气孔(3-1)进入加湿腔(4),流经加湿部件(2)的表面,将水蒸气带入气流,经内壳体进气孔(1-1)进入呼吸道内。内壳体⑴上设有贯通部分(1-2),用于将呼出的湿润空气吹向加湿部件⑵的表面以供吸附水蒸气,从而起到呼出水分再利用的效果。加湿部件(2)可为含水或吸水的材料制成,加湿部件(2)可为水凝胶。为提高加湿效果,加湿部件(2)表面设为凹凸起伏形状(2-2)增大湿化面积。加湿部件(2)外设置空气过滤部件(5),从外壳体进气孔(3-1)进入的气体,先经过过滤部件(5)的过滤,过滤后的空气再流经加湿部件(2)的表面进行湿化。内壳体(I)的一部分(1-3)周边与鼻部轮廓适形,此部分(1-3)也可为独立的部件,将鼻孔容纳其中,其上不设置进气孔,使鼻孔对外封闭,从外部进入的空气只能由口吸入人体,避免外部冷热空气及光线等对鼻腔的刺激。为确保内壳体(I)与面部皮肤及内壳体(I)的一部分(1-3)与外鼻部皮肤的紧密贴合,内壳体(I)或至少其边缘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可由硅橡胶、聚氨酯等柔性材料制成,也可为气囊式结构,充分保证局部适形与密封。为能在需要时部分或完全恢复鼻部进气,可使鼻孔对外封闭的内壳体(I)上的一部分(1-3)其上设有一开口,此开口可被一开关部件开启或封闭,此开关部件可从外壳体(3)外部操控。一种加湿面罩包括至少一内壳体(I)、一外壳体(3),至少一加湿部件(2),该加湿部件(2)位于内壳体(I)与外壳体(3)之间的空隙内,夕卜壳体(3)上设有外壳体进气孔(3-1),外壳体(3)和或内壳体⑴与加湿部件(2)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加湿腔(4),内壳体(I)上设有内壳体进气孔(1-1),加湿部件(2)不堵塞内壳体进气孔(1-1),其特征在于内壳体(I)的一部分(1-3)周边与鼻部轮廓适形,此部分(1-3)也可为独立的部件,将鼻孔容纳其中,其上不设置进气孔,使鼻孔对外封闭,从外部进入的空气经加湿处理后只能由口吸入人体。空气经外壳体进气孔(3-1)进入加湿腔⑷,或先流经过滤部件(5)后再流经加湿部件(2)的表面,将水蒸气带入气流,经内壳体进气孔(1-1)进入口内。上述的使鼻孔 对外封闭的内壳体(I)上的一部分(1-3)为独立的部件。上述的使鼻孔对外封闭的内壳体(I)上的一部分(1-3)其上有一开口,此开口可被一开关部件开启或封闭,此开关部件可从外壳体(3)外部操控。有益效果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实现的加湿面罩,仿生学无噪音通畅性表面湿化,并可有效过滤空气,当鼻腔需要保护时,转为口腔呼吸,而口腔粘膜不具备的加湿过滤功能由加湿面罩实现,本专利技术也可充分利用呼出气体中的热量,从而起到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作用。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及实施例图1为加湿面罩使用状态示意2为加湿面罩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3为加湿面罩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4为加湿面罩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内壳体、1-1.内壳体进气孔、1-2内壳体贯通部分、1-3.内壳体用于密闭鼻腔的一部分、1-4.内壳体另一进气孔2.加湿部件、2-1.加湿部件进气孔、2-2.加湿部件表面设为凹凸起伏形状、2-3.加湿部件另一进气孔、3.外壳体、3-1.外壳体进气孔、3-2外壳体对向过滤部件的进气孔、4.加湿腔、5.空气过滤部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湿面罩包括至少一内壳体(I)、一外壳体(3),由医用塑料材质制成,加湿部件(2)为含水无纺布或水凝胶,位于内壳体(I)与外壳体(3)之间的空隙内,外壳体(3)上设有外壳体进气孔(3-1),外壳体(3)与加湿部件(2)之间留有间隙,为加湿腔(4),内壳体(I)上设有内壳体进气孔(1-1),加湿部件(2)上设有加湿部件进气孔(2-1)。内壳体(I)上可设有贯通部分(1-2)用于将呼出的湿润空气吹向加湿部件(2)的表面以供吸附水蒸气,从而起到呼出水分再利用的效果。为增加湿化效果,加湿部件(2)表面设为凹凸起伏形状(2-2)以利增大湿化面积。使用时,空气经外壳体进气孔(3-1)进入加湿腔(4),流经加湿部件(2)的表面,将水蒸气带入气流,经内壳体进气孔(1-1)进入呼吸道内。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湿部件(2)外设置空气过滤部件(5),空气经外壳体对向过滤部件的进气孔(3-2)流经空气过滤部件(5)后再进入加湿腔(4)过滤后的空气再流经加湿部件(2)的表面进行湿化,湿化后由加湿部件另一进气孔(2-3)及内壳体另一进气孔(1-4)进入人体呼吸道内。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2不同之处在于内壳体(I)的一部分(1_3)与鼻部轮廓适形,其上不设置进气孔,用于将鼻腔与外部隔断,避免外部冷热空气及光线等对鼻腔的刺激。本专利技术可在内、外壳体上设置单向阀以利鼻、口或口鼻呼气;也可在任何部件及空隙内设置发热组件或负离子发生部件或挥发性可吸入物发生部件。 本专利技术可设置便于将产品与面部固定的系带等部件。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也可仅用于口部的加湿及过滤而将鼻部暴露在外。权利要求1.一种加湿面罩,包括至少一内壳体(I)、一外壳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加湿部件(2),该加湿部件(2)位于内壳体(I)与外壳体(3)之间的空隙内,外壳体(3)上设有外壳体进气孔(3-1),外壳体(3)和或内壳体⑴与加湿部件(2)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加湿腔(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面罩,包括至少一内壳体(1)、一外壳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加湿部件(2),该加湿部件(2)位于内壳体(1)与外壳体(3)之间的空隙内,外壳体(3)上设有外壳体进气孔(3?1),外壳体(3)和或内壳体(1)与加湿部件(2)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为加湿腔(4),内壳体(1)上设有内壳体进气孔(1?1),加湿部件(2)不堵塞内壳体进气孔(1?1)。空气经外壳体进气孔(3?1)进入加湿腔(4),流经加湿部件(2)的表面,将水蒸气带入气流,经内壳体进气孔(1?1)进入呼吸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董东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