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点开关,包括:盖体以及基体,所述基体与所述盖体连接构成壳体,所述壳体上连接有静触件;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壳体相抵,所述推杆上沿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上成型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动触件,所述动触件横穿于所述通孔两侧,并通过定位弹簧压靠于所述通孔上;所述推杆与所述复位弹簧接触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凹槽与壳体之间。该触点开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触点开关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且零件较多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点开关。
技术介绍
触点开关是指一个利用动静触点的接触和分开使电路中断或接通的开关。触点开关一般包括静触件、动触件、操作推杆和弹簧等关键元件。但是,现有技术中将这些元件组装成触点开关时需要较多的其他部件,且结构较复杂,安装不方便。如现有技术中的中国专利文献CN1324491A,公开了一种接触件,主要包括基件、盖件、弹簧、操作推杆和接触塔,基件和盖件构成壳体,操作推杆置于壳体内,操作推杆一端通过弹簧支承在壳体上,另一端伸出壳体,操作推杆上承接接触塔,在操作推杆沿轴向方向上下移动,接触塔可以上下移动,达到与静触点的接触或不接触,实现电路的通断。但是,上述专利文献还存在以下问题:操作推杆上设置两个轴向间隔位置A和B,A位置与弹簧直接或间接相抵,由于在A位置放置承接接触塔接件,承接接触塔接件的两端要伸出操作推杆后与塔接件连接,对应于A位置的操作推杆处需是不封闭的,因此操作推杆设置用于容置弹簧的凹槽壁上对应于承接接触塔接件的位置设有凹口,如果直接将弹簧设置于凹口与壳体之间,在操作推杆上下运动时,弹簧容易从凹口中移出,进而脱离操作推杆,使得操作推杆不能复位,进而导致开关不能使用,因此为使弹簧不易脱离操作推杆,在操作推杆和弹簧之间设置脚件,才能固定好弹簧,因此导致开关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且零件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触点开关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且零件较多,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触点开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述的触点开关,包括:盖体;基体,所述基体与所述盖体连接构成壳体,所述壳体上连接有静触件;推杆,所述推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壳体相抵;所述推杆上沿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上成型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动触件,所述动触件横穿于所述通孔两侧,并通过定位弹簧压靠于所述通孔上;所述推杆与所述复位弹簧接触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凹槽与壳体之间。上述触点开关中,所述动触件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底面上,所述通孔顶面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定位凸台上,另一端压靠于所述动触件上;所述静触件位于所述动触件的下侧并与所述动触件间隔一定距离,所述静触件插接于所述基体与所述盖体之间。上述触点开关中,所述动触件设置于所述通孔的顶面上,所述通孔底面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定位凸台上,另一端压靠于所述动触件上;所述静触件位于所述动触件的上侧,所述静触件的静触点与所述动触件的动触点接触,所述静触件插接于所述基体与所述盖体之间。上述触点开关中,所述静触件包括支撑部和作用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作用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插接于所述基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作用部下侧成型有静触点。上述触点开关中,所述静触件上可拆卸连接有导电螺钉,所述导电螺钉上成型有导电压板。上述触点开关中,所述静触件上可拆卸连接有弹簧卡片,所述静触件上成型有弧面部和平板部,所述弹簧卡片上成型有平面部、弯曲部和开口槽;所述弧面部与所述平面部相抵,所述静触件与所述开口槽连接。上述触点开关中,所述静触件上可拆卸连接有弹簧卡片,所述静触件上成型有弯折部和倾斜部,所述弹簧卡片上成型有平面部、弯曲部和开口槽;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平面部相抵,所述静触件与所述开口槽连接。上述触点开关中,所述静触件与所述弹簧卡片卡扣连接,所述静触件与所述弹簧卡片接触处成型有凸起,所述弧面部通过所述凸起扣合于所述开口槽处。上述触点开关中,所述基体和所述盖体内部对应位置处分别成型有滑槽,所述推杆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部。上述触点开关中,所述推杆在与所述壳体接触的两个侧面上成型有凹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所述的触点开关中,推杆与复位弹簧接触的一端设有凹槽,复位弹簧设置于凹槽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在推杆上设置凹槽,推杆易于与复位弹簧安装在一起,推杆易于安装在壳体内部,使得触点开关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2)本技术所述的触点开关,可以包括两种形式的触点开关,即常开式开关和常闭式开关,两者区别仅在于静触件和动触件的放置方式。常开式开关,通过调整动触件在推杆中的通孔的位置以及静触件插接在壳体中的位置,使得动触件与静触件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常闭式开关,通过调整动触件在推杆中的通孔的位置以及静触件插接在壳体中的位置,使得动触件与静触件相接触。所述触点开关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易于变换类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应用较为广泛。(3)本技术所述的触点开关,还可以包括弹簧卡片,弹簧卡片与静触件卡扣连接,弹簧卡片与静触件的接触处可以压有导线。由于弹簧卡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弹簧卡片与静触件连接的紧密,进而可以将导线压的紧密,实现导线与静触件的连接,无需将导线缠绕在静触件上的导电螺钉上,进而通过旋转导电螺钉,使导线与静触件连接紧密。通过弹簧卡片,导线与静触件连接不仅方便,而且拆卸也很方便,同时还保证了导线连接时紧密。(4)本技术所述的触点开关,所述基体和所述盖体内部对应位置处分别成型有滑槽,便于所述推杆在壳体内部滑动,作用可靠。(5)本技术所述的触点开关,推杆在与壳体接触的两个侧面上成型有凹面,使得所述推杆在运动时不易与壳体内壁碰触摩擦,所述推杆使用方便顺畅。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实施例1常开式触点开关结构示意图;图2是是实施例1常开式触点开关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常开式触点开关推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常闭式触点开关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常闭式触点开关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3常闭式触点开关推杆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常开式触点开关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中弹簧卡片与静触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2中另一种双弹簧卡片与静触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4常闭式触点开关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4中弹簧卡片与静触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4中另一种双弹簧卡片与静触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所述的触点开关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为:1-基体,2_推杆,3_盖体,4_动触件,5_静触件,6_复位弹簧,7-通孔,8-凹槽,9-定位凸台,10-支撑部,11-作用部,12-连接部,13-导电螺钉,14-凹面,15-定位弹簧,16-导电压板,17-弹簧卡片,18-平面部,19-弯曲部,20-开口槽,21-弧面部,22-平板部,23-弯折部,24-倾斜部,25-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13为本技术所述的触点开关,包括:盖体3,基体I和推杆2,所述基体I与所述盖体3连接构成壳体,所述壳体上连接有静触件5 ;所述推杆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推杆2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6与所述壳体相抵,所述推杆2上沿垂直于所述推杆2滑动方向上成型有通孔7,所述通孔7内设置动触件4,所述动触件4横穿于所述通孔7两侧,并通过定位弹簧15压靠于所述通孔7上。在所述推杆2的作用下,所述动触件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静触件5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点开关,包括:盖体(3);基体(1),所述基体(1)与所述盖体(3)连接构成壳体,所述壳体上连接有静触件(5);推杆(2),所述推杆(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推杆(2)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6)与所述壳体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上沿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上成型有通孔(7),所述通孔(7)内设置动触件(4),所述动触件(4)横穿于所述通孔(7)两侧,并通过定位弹簧(15)压靠于所述通孔(7)上;所述推杆(2)与所述复位弹簧(6)接触的一端设有凹槽(8),所述复位弹簧(6)设置于所述凹槽(8)与壳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