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飞蛾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7734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飞蛾机器人,包括骨架,电池盒、马达、电路控制板、驱动轴、滚轮、三极管、光敏电阻,所述骨架包括两对称放置的前部支架及后部支架,电池盒安装在骨架上,马达安装在前部支架上,驱动轴连接在马达上,滚轮均安装在前部支架及后部支架下端,驱动轴与滚轮面接触,光敏电阻置于骨架头部两端,电路控制板粘在骨架尾部,通过电路控制板将三极管、马达、光敏电阻及电池盒形成电回路。根据光照效果,实现仿生飞蛾机器人追光原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仿生机器人
,尤其是一种光敏电阻、三极管放大电路及马达摩擦前进应用于机器人(套件)教育活动,模仿生物或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技术背景:目前,市面售卖的机器人(套件)纯属一种拼装玩具,一般情况只涉及马达与电池,通过简单的驱动功能使其运动,而且组装简单,无法起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创意设计能力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生飞蛾机器人,其结构简单,利用光敏电阻和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模仿飞蛾喜好光线的特点追逐亮光。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仿生飞蛾机器人,包括骨架,电池盒、马达、电路控制板、驱动轴、滚轮、三极管、光敏电阻,所述骨架包括两对称放置的前部支架及后部支架,电池盒安装在骨架上,马达安装在前部支架上,驱动轴连接在马达上,滚轮均安装在前部支架及后部支架下端,驱动轴与滚轮面接触,光敏电阻置于骨架头部两端,电路控制板粘在骨架尾部,通过电路控制板将三极管、马达、光敏电阻及电池盒形成电回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飞蛾机器人前端的光敏电阻,由光敏电阻的感光特性,使得机器人可以模拟飞蛾扑火的动作,当无光源照射情况下,飞蛾机器人静止;当左边有光源照射,飞蛾向左转;当右边有光源照射时,飞蛾向右转;当有强灯光照射时,飞蛾会前进,该种结构简单明了,方便学生了解感光的物理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仿生飞蛾器人,包括骨架1,电池盒2、马达3、电路控制板4、驱动轴5、滚轮6、三极管7、光敏电阻8、导线13,所述骨架I包括两对称放置的前部支架11及后部支架12,电池盒2安装在骨架I上,马达3安装在前部支架11上,驱动轴5连接在马达3上,滚轮6均安装在前部支架11及后部支架12下端,驱动轴5与滚轮6面接触,光敏电阻8置于骨架I头部两端,电路控制板4粘在骨架I尾部,通过电路控制板4及导线13将三极管7、马达3、光敏电阻8及电池盒2形成电回路。基本工作原理:光照弱,Rl较大,马达3停止;光照强,Rl较小,马达3运行。权利要求1.仿生飞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电池盒(2)、马达(3)、电路控制板(4)、驱动轴(5)、滚轮(6)、三极管(7)、光敏电阻(8),所述骨架(I)包括两对称放置的前部支架(11)及后部支架(12 ),电池盒(2 )安装在骨架(I)上,马达(3 )安装在前部支架(11)上,驱动轴(5)连接在马达(3)上,滚轮(6)均安装在前部支架(11)及后部支架(12)下端,驱动轴(5 )与滚轮(6 )面接触,光敏电阻(8 )置于骨架(I)头部两端,电路控制板(4 )粘在骨架(I)尾部,通过电路控制板(4)将三极管(7)、马达(3)、光敏电阻(8)及电池盒(2)形成电回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飞蛾机器人,包括骨架,电池盒、马达、电路控制板、驱动轴、滚轮、三极管、光敏电阻,所述骨架包括两对称放置的前部支架及后部支架,电池盒安装在骨架上,马达安装在前部支架上,驱动轴连接在马达上,滚轮均安装在前部支架及后部支架下端,驱动轴与滚轮面接触,光敏电阻置于骨架头部两端,电路控制板粘在骨架尾部,通过电路控制板将三极管、马达、光敏电阻及电池盒形成电回路。根据光照效果,实现仿生飞蛾机器人追光原理。文档编号G09B23/36GK203038554SQ20122071245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侯的平, 韩俊, 吴志庆, 朱金辉, 闵华清, 管昕, 黎晓娟 申请人:广东科学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仿生飞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电池盒(2)、马达(3)、电路控制板(4)、驱动轴(5)、滚轮(6)、三极管(7)、光敏电阻(8),所述骨架(1)包括两对称放置的前部支架(11)及后部支架(12),电池盒(2)安装在骨架(1)上,马达(3)安装在前部支架(11)上,驱动轴(5)连接在马达(3)上,滚轮(6)均安装在前部支架(11)及后部支架(12)下端,驱动轴(5)与滚轮(6)面接触,光敏电阻(8)置于骨架(1)头部两端,电路控制板(4)粘在骨架(1)尾部,通过电路控制板(4)将三极管(7)、马达(3)、光敏电阻(8)及电池盒(2)形成电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的平韩俊吴志庆朱金辉闵华清管昕黎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