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马达及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4481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5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壳体、活动装筒、磁性组件、第一线圈组、第二线圈组、第一弹片及下盖;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上盖及一个固定在上盖边缘的侧壁,上盖与侧壁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活动装筒收容在容置空间中;所述磁性组件包括多个磁铁,所述多个磁铁环绕活动装筒固定在容置空间内;所述下盖固定在侧壁远离上盖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片连接在上盖和活动装筒之间或下盖与活动装筒之间,使所述活动装筒可相对壳体移动;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多对环状的第一线圈,所述每对第一线圈相对设置且固定在活动装筒上;所述第二线圈组呈环状,其套设在活动装筒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该音圈马达的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音圈马达及镜头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音圈马达及使用该音圈马达的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镜头模组一般包括一个镜头、一个音圈马达及一影像感测模组。所述音圈马达固定在影像感测模组上方,所述镜头可活动的容置在音圈马达中。所述音圈马达带动所述镜头相对于影像感测模组移动,从而实现对焦。然而,在使用镜头模组拍摄影像时,由于拍摄者的抖动会导致成像图像的模糊。传统的防抖装置都是通过移动影像感测模组中的影像感测器以实现对抖动的补偿,但是传统的防抖装置结构复杂,并且与音圈马达的对焦结构相互独立,以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对焦和防抖功能的音圈马达及使用该音圈马达的镜头模组。一种音圈马达,其具有一光轴并包括一壳体、一活动装筒、一磁性组件、一第一线圈组、一第二线圈组、一第一弹片、一下盖;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上盖及一个固定在上盖边缘的侧壁,所述上盖与侧壁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活动装筒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磁性组件包括多个磁组,所述多个磁组环绕所述活动装筒固定在容置空间内;所述下盖固定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片连接在上盖与活动装筒之间或下盖与活动装筒之间,使所述活动装筒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多对环状的第一线圈,所述每对第一线圈相对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活动装筒上,所述第一线圈组用于与所述磁性组件相配合以带动所述活动装筒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偏转以实现防抖;所述第二线圈组呈环状,其套设在所述活动装筒上,所述第二线圈组用于与所述磁性组件相配合以带动所述活动装筒沿光轴上下移动以实现对焦。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一个影像感测模组及一个固定在所述影像感测模组上的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具有一光轴并包括一壳体、一活动装筒、一磁性组件、一第一线圈组、一第二线圈组、一第一弹片、一下盖;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上盖及一个固定在上盖边缘的侧壁,所述上盖与侧壁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活动装筒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磁性组件包括多个磁组,所述多个磁组环绕所述活动装筒固定在容置空间内;所述下盖固定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片连接在上盖与活动装筒之间或下盖与活动装筒之间,使所述活动装筒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多对环状的第一线圈,所述每对第一线圈相对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活动装筒上,所述第一线圈组用于与所述磁性组件相配合以带动所述活动装筒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偏转以实现防抖;所述第二线圈组呈环状,其套设在所述活动装筒上,所述第二线圈组用于与所述磁性组件相配合以带动所述活动装筒沿光轴上下移动以实现对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及使用该音圈马达的镜头模组通过在活动装筒上设置用于防抖的第一线圈组和用于对焦的第二线圈组,且所述第一线圈组和用于对焦的第二线圈组共有相同的磁性组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中镜头模组沿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镜头模组中的音圈马达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中镜头模组中的影像感测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中镜头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镜头模组沿VI-VI线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镜头模组100音圈马达20壳体21上盖211侧壁212容置空间213第一通孔214活动装筒22第一筒状部221上端面2211第一外表面2212第一连接块2213定位块2214第一容置槽2215第二筒状部222下端面2221第二外表面2222第二连接块2223挡板223磁性组件23磁铁231第一线圈组24第一线圈241第二线圈组25第一弹片26第一外环部261第一内环部262第一连接部263第一连接孔264下盖27第一表面271第二表面272第二通孔273第一连接柱274导向孔275第二弹片28第二外环部281第二内环部282第二连接部283第二连接孔284第三连接孔285影像感测模组40座体41上表面411第二容置槽4111下表面412第一平面413第二平面414凹槽415导向块416影像感测器42弹片43凸起43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100,其具有一光轴L。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一音圈马达20及一影像感测模组40,所述音圈马达20固定在影像感测模组40上方。一镜头(图未示)固定在音圈马达20中,该音圈马达20带动该镜头相较于影像感测模组40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上进行偏转或者沿光轴L方向移动,以实现镜头模组100的抖动补偿和对焦。建立以光轴L为Z轴,以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为XY平面的三维坐标系。所述音圈马达20包括一壳体21、一活动装筒22、一磁性组件23、一第一线圈组24、一第二线圈组25、一第一弹片26、一下盖27及一第二弹片28。所述壳体21包括一个上盖211及垂直固设在上盖211边缘的侧壁212。所述上盖211与侧壁212形成一容置空间213。所述上盖211靠近中心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第一通孔21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21呈正方体状,所述侧壁212由四片首尾依次连接的平板组成。所述活动装筒22呈八棱柱状,其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213,用于容置所述镜头。所述活动装筒22包括一第一筒状部221、一第二筒状部222及一设置所述第一筒状部221和第二筒状部222之间的挡板223。所述挡板223的横截面积分别大于第一筒状部221和第二筒状部222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筒状部221包括一上端面2211及一第一外表面2212。所述第二筒状部222包括一下端面2221及一第二外表面2222。所述活动装筒22上开设有一贯穿所述相对设置的上端面2211和下端面2221的镜头孔224。所述上端面2211上间隔均匀的垂直向上延伸出多个第一连接块2213。该第一外表面2212靠近上端面2211的位置处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的垂直延伸出多个定位块221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表面2212由八个平面相互连接而成,所述定位块2214的个数为四个且相邻的两个定位块2214之间间隔一个平面,其中两个相对的定位块2214的朝向垂直于另外两个相对的定位块2214的朝向,且两组定位块2214的朝向分别垂直于三维坐标系统的X轴和Y轴。所述第一外表面2212靠近挡板223的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容置槽2215。所述第二外表面2222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的延伸出多个第二连接块222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块2213和第二连接块2223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磁性组件23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213中,其包括多个呈三棱柱状的磁组23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组231的个数为四个,且所述四个磁组231分别固定在壳体21的拐角处。所述磁组231与壳体21的侧壁212之间通过胶体固定。所述每个磁组231包括一第一磁铁232和一堆叠在第一磁铁232上的第二磁铁233。所述第一磁铁232包括一朝向光轴L的第一磁面234,所述第二磁铁233包括一朝向光轴L的第二磁面235,所述第一磁面234和第二磁面235具有相异的磁极。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面234为S极,第二磁面235为N极。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磁铁232和第二磁铁233可以根据壳体21的内部空间大小设计成其他形状。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音圈马达及镜头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圈马达,其具有一光轴并包括一壳体、一活动装筒、一磁性组件、一第一线圈组、一第二线圈组、一第一弹片、一下盖;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上盖及一个固定在上盖边缘的侧壁,所述上盖与侧壁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活动装筒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磁性组件包括多个磁组,所述多个磁组环绕所述活动装筒固定在容置空间内;所述下盖固定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片连接在上盖与活动装筒之间或下盖与活动装筒之间,使所述活动装筒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多对环状的第一线圈,所述每对第一线圈相对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活动装筒上,所述第一线圈组用于与所述磁性组件相配合以带动所述活动装筒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偏转以实现防抖;所述第二线圈组呈环状,其套设在所述活动装筒上,所述第二线圈组用于与所述磁性组件相配合以带动所述活动装筒沿光轴上下移动以实现对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圈马达,其具有一光轴并包括一壳体、一活动装筒、一磁性组件、一第一线圈组、一第二线圈组、一第一弹片、一下盖;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上盖及一个固定在上盖边缘的侧壁,所述上盖与侧壁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活动装筒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磁性组件包括多个磁组,所述多个磁组环绕所述活动装筒固定在容置空间内;所述下盖固定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片连接在上盖与活动装筒之间或下盖与活动装筒之间,使所述活动装筒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多对环状的第一线圈,所述每对第一线圈相对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活动装筒上,所述第一线圈组用于与所述磁性组件相配合以带动所述活动装筒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偏转以实现防抖;所述第二线圈组呈环状,其套设在所述活动装筒上,所述第二线圈组用于与所述磁性组件相配合以带动所述活动装筒沿光轴上下移动以实现对焦;所述活动装筒包括一第一筒状部及一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状部一端的第二筒状部,所述第一筒状部包括一上端面及一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靠近所述上端面的位置处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的垂直延伸出多个定位块,其中两对所述定位块的朝向分别垂直于光轴,且其中一对定位块的朝向垂直于另外一对的定位块的朝向;所述第一外表面靠近所述第二筒状部的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在所述定位块上,所述第二线圈组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包括一第一外环部、一第一内环部及一连接在所述第一外环部和所述第一内环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内环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筒状部的上端面上延伸出多个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外环部与所述上盖相固定,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第一连接块卡设在所述第一内环部的第一连接孔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一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连接在所述活动装筒与所述下盖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包括一第二外环部、一第二内环部及一连接在所述第二外环部和所述第二内环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外环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内环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孔;所述下盖包括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延伸出多个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筒状部包括一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的延伸出多个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柱容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祥杰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