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包括与河流(1)相接的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和与该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相接的水库(3),所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内设置有净化水质的植物种植区(21)。由于在传统的水质净化沉沙条渠中设置植物种植区,通过合理的泥沙沉积即可为植物提供生长基质和环境,从而使植物的品种多样化,在水质净化沉沙条渠本身的沉沙作用的同时,能够对河水中的杂质进行更有效的净化,从而使河水满足进入水库的标准,为后期水质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净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河流的水质生态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尤其是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水资源日益短缺,近年来引用并净化河流中的水资源的方案越来越多。然而,由于河流中的水通常夹杂着大量泥沙和污染物,对处理引用水的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以黄河为例,黄河下流的山东段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问题,因此各种引黄工程成为获取水资源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黄河下游来水量不断减少、所含泥沙量大以及上游污染物的排放的问题不断增加,为利用黄河水作为水源的水厂净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从源头上改善引黄水库的水源水质的方案。目前对水源水质改善系统的研究尚少,并没有完整的技术方案形成。在现有方案中,仍然以黄河流域为例,引黄水库是黄河下游地区为了应对黄河断流而修建的蓄水设施,而目前主要通过沉沙条渠进行水质的沉沙过滤,以保证引黄水库的入库水质,从而沉沙条渠是以黄河为供水水源的平原水库的重要建筑物。这种沉沙条渠为利用天然洼地、滩涂筑成的宽浅土渠,对黄河来水中的泥沙进行初沉,但是经过初沉的河水很难达到引黄水库的入库标准,仍然对后续河水的净化处理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对河流的河水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生态净化系统,该水质生态净化系统能够通过植物种植模拟湿地环境从而实现河水的水质净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质生态净化系统,所述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包括与河流相接的水质净化沉沙条渠和与该水质净化沉沙条渠相接的水库,所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内设置有净化水质的植物种植区。优选地,所述植物种植区为梯田结构。优选地,所述植物种植区内的植物为能够在泥沙中生长的水生植物,并且该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适应泥沙的厚度变化。优选地,所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内设置有沉沙池,该沉沙池位于所述植物种植区的上游。优选地,所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内设置有具有泄流功能的拦水坝,该拦水坝位于所述植物种植区的下游。优选地,所述拦水坝包括桩基础和固定在该桩基础上的坝体,该坝体的表面上覆盖有防水材料层。优选地,所述桩基础包括梅花形布置的多根桩,该多根桩嵌入相应的地层中。优选地,所述坝体内部设置有碎石三合土填料,并且所述坝体上设置有泄流管道。优选地,所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与所述河流的相接处形成为使水流转向的河湾结构。优选地,所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与所述河流的相接处设置有石笼。优选地,所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包括主渠和副渠,所述植物种植区设置在所述主渠上。优选地,所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内设置有原位除磷装置,该原位除磷装置包括穿孔管,该穿孔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穿孔,该穿孔管的下端封闭,且在该穿孔管内装填有磷吸附材料。优选地,所述穿孔管的下端形成有固定部。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下端形成为环形的尖锐边缘。优选地,在所述穿孔管的下端设置有堵头以封闭该下端。优选地,所述穿孔管的上端设置有封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传统的水质净化沉沙条渠中设置植物种植区,通过河水中的泥沙沉积即可为植物提供生长基质和环境,从而使植物的品种多样化,在沉沙条渠本身的沉沙作用的同时,能够对河水中的杂质进行更有效的净化,从而使河水满足进入水库的入库标准,为后期水质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质生态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拦水坝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原位除磷装置的纵断面图;图4是图3中原位除磷装置的横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河流2水质净化沉沙条渠3水库4原生态植物区5毛石和混凝土层6原位除磷装置11主渠12副渠21植物种植区22沉沙池23拦水坝24桩基础25坝体26防水材料层27泄流管道28桩29碎石三合土填料61穿孔管62磷吸附材料63固定部64堵头65封盖611穿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以图2为基础定义的,这些方位词只用于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克服现有沉沙条渠不能使河水,尤其是黄河的水质符合进入水库的标准的问题,需要对重新构建一种能够在沉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水质净化的系统。为此,申请人发现现有方案中另一种通过湿地技术进行河水的水质生态净化的方案,能够对河水进行进一步净化。然而,一般的自然湿地则存在难以利用,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而针对湿地技术本身,目前主要存在人工湿地系统和自然湿地两种形式,其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通过人工修建蓄水和导流设施,人工装填填料和构建复杂的进水、布水及出水收集设施等复杂施工,而自然湿地则为利用自然地形和自然植被的形式。前者由于造价较高,对于大流量的进水难以负荷,而另一种自然湿地则存在难以利用,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沉沙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具有较高的水质生态净化效果的近自然湿地,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该近自然湿地可以对河流、例如黄河进行水质净化,以使河水符合入库标准。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净化水质的水质净化沉沙条渠和一种使用该水质净化沉沙条渠的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因此,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其中,该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包括与河流I相接的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和与该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相接的水库3,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内 设置有净化水质的植物种植区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水质净化沉沙条渠和湿地技术,本专利技术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即在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内设置植物种植区21。因此,河流I中的河水进入与之相接的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后,河水中的泥沙会进行沉淀,而这些沉积的泥沙恰恰可以作为植物种植区的植物生产基质,从而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生长环境,因此植物种植区21的植物能够多样化,结合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内的原有植被,能够在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内构建由多种植物构成的近自然湿地,从而使得种植的多种植物能够对河水进行更进一步的净化,使之完全能够符合进入水库3的入库标准,为后期的水质处理提供有力保障。尤其是在黄河中下游缺水的区域更加适用,实用性强。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完成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水质净化沉沙条渠的设置方式、植物种植区的结构以及植物的种类选择等,因此为了方便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只介绍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在河流的河水进入水质净化沉沙条渠时对植物种植区进行冲击,而对植物造成不利。优选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与河流I的相接处(即入口处)形成为使水流转向的河湾结构13。即河流I中的水流在进入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时通过设置的河湾结构13而进行转向,因此可以有效消减水流的流动能量。另外还优选地,在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与河流I的相接处(即入口处)设置有石笼。通过该石笼也可以进一步缓解水流的流动能量,其中石笼为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包括与河流(1)相接的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和与该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相接的水库(3),所述水质净化沉沙条渠(2)内设置有净化水质的植物种植区(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萍,程小文,蒋艳灵,焦念增,李洁,赵晓锋,张宝迎,李宁,李萌萌,崔荣华,武汉亭,刘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