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盲插组件,包括一插座构件、一第一插接头及一第二插接头,插座构件包括一主座体及一副座体,主座体装设于一电子装置的一装设口中,主座体的左右两对应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弹性扣件,其一端抵靠至壳体上对应的一嵌卡孔的内缘,主座体的另两对应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弹性扣件,其一端能抵靠至装设口的内缘,副座体固定在另一电子装置的另一壳体上的另一装设口中,且能与主座体相互接合成一体;第一插接头的一端插接至主座体,第二插接头的一端能由副座体的另一端被组装至副座体,且在副座体与主座体相互接合成一体时,该第二插接头插接至主座体,第一插接头的另一端则通过一缆线与该壳体内的一电路板电气连接,第二插接头的另一端则通过另一缆线与另一壳体内的另一电路板电气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浮动式盲插组件,该组件是分别应用至一电子装置及另一电子装置上,以使所述电子装置能通过该组件相互电气连接且彼此传输信号。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及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纷纷被开发问世,所述电子装置不仅在种类上有飞跃性地成长,且其价格亦日益低廉,令使用者得以享受各类电子产品所提供的诸多功能,着实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莫大的便利性。为了使所述电子装置能相互电气连接且彼此传输信号,所述电子装置皆会设置有各种不同规格的连接器,以便能由所述连接器与其他电子装置相互电气连接。可想而知,连接器在系统与系统、装置与装置及组件与组件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为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需要的基础组件,且其质量与稳定性更是直接影响了信号传输的质量,并与电子系统的正常运作息息相关。受限于各种电子装置的构造设计,并非所有连接器皆能被设计在人们可轻易目视的位置,举例而言,当一连接器组件被隐藏在一壳体背板的后方、壳体内的一安装空间中或是电子装置内的一凹陷区域时,用户便无法直接观察确认该连接器组件的位置及角度,此时,若使用者希望能将另一连接器与该连接器组件组装成一体,由于无法确认该连接器组件的位置及角度,要将该另一连接器准确地组装至该连接器组件便显得非常困难。有鉴于前述问题,许多能通过盲插连接(blind mate connection)的方式相互组装的连接器逐渐被开发问世,在所述连接器所构成的盲插组件中,厂商会先将相互对应的连接器设计在各别电子装置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且通过对所述连接器的构形进行设计,令使用者仅需将相互对应的电子装置组装成一体,便能轻易地将所述连接器相互组装成一体,且使所述电子装置电气连接。所述盲插组件可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比如复印机的构件、计算机、电信设备及其他类似应用领域,大幅提升各种电子装置使用上的便利性。虽然,所述盲插组件有效简化了用户将各种电子装置相互连接时的操作过程,惟,由于已知盲插组件多是固设于电子装置的背板上,且在用户将电子装置相互组装成一体的过程中,该盲插组件的各连接器在位置上仍难免有些微误差,因此,该盲插组件的各连接器极易在组装的过程中相互碰撞,此时,若使用者在操作时使用的力道较大,便可能使所述连接器的外壳或安装所述连接器的背板受损,更有甚者,若所述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因相互碰撞而受损,更会直接影响所述盲插组件所传输的信号质量;再者,由于已知该盲插组件的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多是直接与各该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相互焊接,在所述连接器长期且重复受到碰撞之下,更可能因其焊接点受损而导致电气短路或接触不良等问题。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盲插组件,能在用户将各种电子装置相互连接的过程中,有效地缓冲所述连接器间相互撞击的力道,进而避免该盲插组件的所述连接器因长期插拔碰撞受损而影响其传输信号的质量与稳定性,即成为本技术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已知盲插组件多是固设于电子装置的背板上,极易在长期插拔的过程中碰撞受损,进而影响其传输信号的的质量与稳定性,创作人乃根据其长年服务于相关产业的经验,结合自身所学并经过多次改良,终于设计出本技术的一种浮动式盲插组件,以期能由本技术改善已知盲插组件的诸多缺陷,大幅提升该盲插组件传输信号的质量与稳定性。本技术是一种浮动式盲插组件,该组件是应用至相互连接的一电子装置及另一电子装置上,以令所述电子装置能通过该组件相互电气连接且彼此传输信号,该组件包括一插座构件、一第一插接头及一第二插接头,其中该插座构件包括一主座体及一副座体,该主座体是被装设于一电子装置的一壳体上的一装设口中,该主座体位于该壳体内的一侧设有一第一插座,其另一侧则设有一第二插座,且该第二插座与该第一插座是相互电气连接,该主座体的两对应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弹性扣件,该第一弹性扣件的一端是固定于该主座体上,其另一端则能嵌卡入该壳体上对应的一嵌卡孔中,且能抵靠至该嵌卡孔的内缘,该主座体的另两对应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弹性扣件,该第二弹性扣件的一端是固定于该主座体上,其另一端则能抵靠至该装设口的内缘,该副座体是固定在另一电子装置的另一壳体上的另一装设口中,且其位于该另一壳体外的一端能与该主座体的该第二插座相互接合成一体;该第一插接头的一端能插接至该第一插座,该第二插接头的一端能由该副座体的另一端被组装至该副座体,且在该副座体与该主座体相互接合成一体时,该第二插接头能插接至该第二插座,进而能与该第一插接头相互电气连接,以彼此传输信号,该第一插接头的另一端则是通过一缆线与该壳体内的一电路板电气连接,该第二插接头的另一端则是通过另一缆线与该另一壳体内的另一电路板电气连接。其中该第一弹性扣件由彼此相互对应的一对嵌卡凸柱所组成,所述嵌卡凸柱间相互间隔一间隙,以令所述嵌卡凸柱相互靠近或远离,该嵌卡凸柱包括:一基部,其一端固定于该主座体上,当该第一弹性扣件嵌卡入该嵌卡孔中,该基部的外缘抵靠至该嵌卡孔的内缘;及一嵌卡部,与该基部的另一端相连接,在该嵌卡部与该基部相连接之处,该嵌卡部的外径大于该基部的外径,当该第一弹性扣件嵌卡入该嵌卡孔中,该嵌卡部嵌卡于该壳体的内侧。其中该第二弹性扣件是弯折状的一金属弹片,该金属弹片的一端固定于该主座体上,其另一端则远离该主座体并朝该第二插座的方向倾斜延伸,进而与该主座体的表面间保持可变动的一夹角,该金属弹片的另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止挡板,各该止挡板由该另一端的两侧朝远离该主座体的方向分别弯折而形成,当该主座体被装设于该装设口中,且该第二弹性扣件抵靠于该装设口的内缘时,各该止挡板抵靠于该壳体的内侧。其中该插座构件尚包括:一插座导角,设置于该第二插座的内缘,用以导引该副座体的一端与该主座体相互接合成一体;及一插头导角,设置于该副座体的一端的外缘,以与该插座导角相搭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主座体是由该第一弹性扣件及该第二弹性扣件装设于该装设口中,当用户欲使该一电子装置与该另一电子装置相互连接,而将该副座体组装至该主座体时,该主座体能相对该电子装置的壳体朝上、下、左或右侧浮动,以避免在用户将该电子装置与该另一电子装置进行盲插组装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将该副座体准确地正对于该主座体,且组装时使用的力道较为剧烈,而导致该主座体及其内的导电端子受损;此外,由于本技术的该主座体及该副座体并未直接与该电路板或该另一电路板上的电路相互焊接,而是分别通过该缆线及该另一缆线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气连接,因此,即使在反复拆装该电子装置及该另一电子装置的过程中,使得该主座体与该副座体长期相互碰撞,亦不致因此发生焊接点受损而导致电气短路或接触不良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使审查员能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其中: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及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主座体及副座体分别组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浮动式盲插组件,该组件是应用至相互连接的一电子装置及另一电子装置上,以令所述电子装置能通过该组件相互电气连接且彼此传输信号,请参阅图1所不,该组件包括一插座构件1、一第一插接头2及一第二插接头3,其中该插座构件I包括一主座体11及一副座体12,该主座体11是被装设于一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动式盲插组件,该组件应用至相互连接的一电子装置及另一电子装置上,以令所述电子装置能通过该组件相互电气连接且彼此传输信号,其特征在于,该组件包括:一插座构件,包括一主座体及一副座体,该主座体被装设于该电子装置的一壳体上的一装设口中,该主座体位于该壳体内的一侧设有一第一插座,其位于该壳体外的另一侧则设有一第二插座,该第二插座与该第一插座相互电气连接,该主座体的两对应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弹性扣件,该第一弹性扣件的一端固定于该主座体上,其另一端则嵌卡入该壳体上对应的一嵌卡孔中,且抵靠至该嵌卡孔的内缘,该主座体的另二对应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弹性扣件,该第二弹性扣件的一端固定于该主座体上,其另一端则抵靠至该装设口的对应内缘,该副座体固定在该另一电子装置的另一壳体上的另一装设口中,且其位于该另一壳体外的一侧与该主座体的该第二插座相互接合成一体;一第一插接头,其一端插接至该第一插座,其另一端则通过一缆线与该壳体内的一电路板电气连接;及一第二插接头,其一端由该副座体的另一侧被组装至该副座体,且在该副座体与该主座体相互接合成一体时,该第二插接头能插接至该第二插座,进而能与该第一插接头相互电气连接,该第二插接头的另一端则通过另一缆线与该另一壳体内的另一电路板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