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666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包含陶瓷外壳;所述陶瓷外壳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空腔;静触头设置在真空灭弧空腔的下端部;连接座设置在陶瓷外壳的上端部;动触头穿过连接座的中心孔;波纹管设置在连接座的下端面与动触头的下端部之间;连接座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均压罩;上出线座的下端与连接座的上端连接;分闸弹簧套设置在伸入连接座上部的动触头上;动触头的上端部螺纹固定一双头螺杆;动导电杆套设在双头螺杆上;双头螺杆的另一端螺纹固定在缓冲器上;所述缓冲器与动导电杆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簧;所述导电弹簧触指设置在动导电杆的外圆周与上出线座的内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可靠性高,内部发热少、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的改进,特别是一种可靠性高、内部发热少、成本低的真空断路器,属于电气设备

技术介绍
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现有技术的真空断路器如附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含上出线座1、真空灭弧室2、下出线座3、动导电杆4、螺母5、蝶形弹簧6、平垫7、双头螺杆8、导电弹簧触指9、螺钉10、弹簧垫圈11 ;所述上出线座I通过弹簧垫圈11、螺钉10固定在真空灭弧室2的上部;所述下出线座3设置在真空灭弧室2的下部;所述双头螺杆8设置在真空灭弧室2的下部,并穿过下出线座3的通孔;所述动导电杆4设置在下出线座3的通孔内;所述导电弹簧触指9设置在下出线座3的外圆周与通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平垫7、蝶形弹簧6、螺母5设置在双头螺杆8上,以固定动导电杆4。所述真空断路器分闸时,克服阻力的外力主要由操作机构中的分闸弹簧释放能量提供,增加了机构的复杂程度,减少了机构的可靠性;所述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与下出线座的连接方式为采用双头螺杆的面搭接,容易产生机械应力与虚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内部发热少、成本低的真空断路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真空断路器,包含导电弹簧触指、缓冲器、上出线座、动导电杆、分闸弹簧、连接座、波纹管、动触头、静触头、陶瓷外壳;所述陶瓷外壳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空腔;所述静触头设置在真空灭弧空腔的下端部;所述连接座设置在陶瓷外壳的上端部;所述动触头穿过连接座的中心孔;所述波纹管设置在连接座的下端面与动触头的下端部之间;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均压罩包裹动触头及波纹管;所述静触头的外围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部外围设置有均压罩;所述上出线座的下端与连接座的上端连接;所述分闸弹簧套设置在伸入连接座上部的动触头上;所述动触头的上端部螺纹固定一双头螺杆;所述动导电杆套设在双头螺杆上;所述双头螺杆的另一端螺纹固定在缓冲器上;所述缓冲器与动导电杆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簧;所述导电弹簧触指设置在动导电杆的外圆周与上出线座的内壁之间。优选的,所述上出线座的出口部设置有导电弹簧触指。优选的,所述静触头螺纹固定在陶瓷外壳的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所述的真空断路器采用分闸弹簧嵌入真空断路器的提供分闸能量的布局方式,简化了真空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减少了机构的零部件,提高机构的可靠性,同时本技术方案采用连接座与上出线座的螺纹连接方式,保证了联接的可靠性,降低了真空断路器的回路电阻,减少真空断路器内部发热,节约了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真空断路器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的剖视图;其中:1、上出线座;2、真空灭弧室;3、下出线座;4、动导电杆;5、螺母;6、蝶形弹黃;7、平塾;8、双头螺杆;9、导电弹黃触指;10、螺钉;11、弹黃塾圈;21、导电弹黃触指;22、缓冲器;23、上出线座;24、动导电杆;25、分闸弹簧;26、蝶形弹簧;27、双头螺杆;28、连接座;29、波纹管;30、动触头;31、静触头;32、陶瓷外壳;33、均压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技术。如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真空断路器,包含导电弹簧触指21、缓冲器22、上出线座23、动导电杆24、分闸弹簧25、连接座28、波纹管29、动触头30、静触头31、陶瓷外壳32 ;所述陶瓷外壳32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空腔;所述静触头31设置在真空灭弧空腔的下端部;所述连接座28设置在陶瓷外壳32的上端部;所述动触头30穿过连接座28的中心孔;所述波纹管29设置在连接座28的下端面与动触头30的下端部之间;所述连接座28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均压罩33 ;所述均压罩33包裹动触头30及波纹管29 ;所述静触头31的外围设置有均压罩33 ;所述动触头30与静触头31接触部外围设置有均压罩33 ;所述上出线座23的下端与连接座28的上端连接;所述分闸弹簧25套设置在伸入连接座28上部的动触头30上;所述动触头30的上端部螺纹固定一双头螺杆27 ;所述动导电杆24套设在双头螺杆27上;所述双头螺杆27的另一端螺纹固定在缓冲器22上;所述缓冲器22与动导电杆24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簧26 ;所述导电弹簧触指21设置在动导电杆24的外圆周与上出线座23的内壁之间;所述上出线座23的出口部设置有导电弹簧触指21 ;所述静触头31螺纹固定在陶瓷外壳32的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所述的真空断路器采用分闸弹簧嵌入真空断路器的提供分闸能量的布局方式,简化了真空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减少了机构的零部件,提高机构的可靠性,同时本技术方案采用连接座与上出线座的螺纹连接方式,保证了联接的可靠性,降低了真空断路器的回路电阻,减少真空断路器内部发热,节约了成本。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导电弹簧触指、缓冲器、上出线座、动导电杆、分闸弹簧、连接座、波纹管、动触头、静触头、陶瓷外壳;所述陶瓷外壳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空腔;所述静触头设置在真空灭弧空腔的下端部;所述连接座设置在陶瓷外壳的上端部;所述动触头穿过连接座的中心孔;所述波纹管设置在连接座的下端面与动触头的下端部之间;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均压罩包裹动触头及波纹管;所述静触头的外围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部外围设置有均压罩;所述上出线座的下端与连接座的上端连接;所述分闸弹簧套设置在伸入连接座上部的动触头上;所述动触头的上端部螺纹固定一双头螺杆;所述动导电杆套设在双头螺杆上;所述双头螺杆的另一端螺纹固定在缓冲器上;所述缓冲器与动导电杆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簧;所述导电弹簧触指设置在动导电杆的外圆周与上出线座的内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线座的出口部设置有导电弹黃触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螺纹固定在陶瓷外壳的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包含陶瓷外壳;所述陶瓷外壳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空腔;静触头设置在真空灭弧空腔的下端部;连接座设置在陶瓷外壳的上端部;动触头穿过连接座的中心孔;波纹管设置在连接座的下端面与动触头的下端部之间;连接座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均压罩;上出线座的下端与连接座的上端连接;分闸弹簧套设置在伸入连接座上部的动触头上;动触头的上端部螺纹固定一双头螺杆;动导电杆套设在双头螺杆上;双头螺杆的另一端螺纹固定在缓冲器上;所述缓冲器与动导电杆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簧;所述导电弹簧触指设置在动导电杆的外圆周与上出线座的内壁之间;本技术方案可靠性高,内部发热少、成本低。文档编号H01H33/66GK203026442SQ201220162318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专利技术者袁忠, 赵超, 董强华 申请人:苏州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导电弹簧触指、缓冲器、上出线座、动导电杆、分闸弹簧、连接座、波纹管、动触头、静触头、陶瓷外壳;所述陶瓷外壳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空腔;所述静触头设置在真空灭弧空腔的下端部;所述连接座设置在陶瓷外壳的上端部;所述动触头穿过连接座的中心孔;所述波纹管设置在连接座的下端面与动触头的下端部之间;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均压罩包裹动触头及波纹管;所述静触头的外围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部外围设置有均压罩;所述上出线座的下端与连接座的上端连接;所述分闸弹簧套设置在伸入连接座上部的动触头上;所述动触头的上端部螺纹固定一双头螺杆;所述动导电杆套设在双头螺杆上;所述双头螺杆的另一端螺纹固定在缓冲器上;所述缓冲器与动导电杆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簧;所述导电弹簧触指设置在动导电杆的外圆周与上出线座的内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忠赵超董强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朗格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