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7558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膜片组装成背光模组,光学膜片表面的静电问题。一种光学膜片,包括:膜片本体,其中,所述膜片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和侧面;导电体,其中所述导电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显示装置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通过背光模组实现显示功能。其中,如图1所示,现有的背光模组I包括背板2、反射板3、导光板4、胶框5和光学膜片组6。背板2用于支撑放置在其上面的反射板3、导光板4、胶框5和光学膜片组6 ;反射板3用于反射光线使其通过导光板4射出;导光板4用于将光源的光线转换成平面光;胶框5用于将反射板3、导光板4和光学膜片组6等固定在所述背板2上;光学膜片组6包括至少一个用以提高光源亮度的光学膜片(棱镜片)61和至少一个具有均光作用的光学膜片(扩散片)62,且对于普通的光学模组,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两个棱镜片61。其中,为了保证光学膜片的洁净度,提高产品质量,通常在光学膜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贴附保护膜。但背光模组组装时,撕下保护膜的同时会在光学膜片表面产生静电,光学膜片的表面会吸附空气中的漂浮物,导致背光源不良。且当多个光学膜片放置在一起时由于静电作用,光学膜片会互相吸附,进而产生牛顿环等问题。为了解决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表面的静电问题,目前是通过控制操作人员撕掉保护膜的速度和次数,并使用离子风机对其吹风来减小静电,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光学膜片上设置有导电体,包括所述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通过光学膜片上的导电体可以有效减小或消除光学膜片表面的静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光学膜片,包括:膜片本体,其中所述膜片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面;导电体,其中所述导电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膜片本体第一表面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膜片本体第二表面的全部或部分。可选的,所述导电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膜片本体侧面的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覆盖所述膜片本体侧面的全部或部分,且所述第三导电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接触。可选的,所述膜片本体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边缘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凹槽处。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分别包括至少一条导电线。可选的,所述导电线有至少两条,包括:至少一条与所述光学膜片一边平行的第一导电线,以及至少一条与所述第一导电线垂直交叉的第二导电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胶框和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其中,所述光学膜片为本技术提供的任一所述的光学膜片。可选的,所述导电体与所述背板连接。可选的,所述胶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光学膜片上的导电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背板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提供的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光学膜片上设置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覆盖所述膜片本体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包括所述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光学膜片的导电体与所述背光模组的背板连接,将膜片本体上的静电传导至背板上,从而减小或消除膜片本体上的静电。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膜片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膜片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膜片主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背光模组;2_背板;3_反射板;4_导光板;5_胶框;6_光学膜片组;61_棱镜片;62_扩散片;10_光学膜片;101-防静电棱镜片;102-防静电扩散片;11_膜片本体;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侧面;12-导电体;121-第一导电层;122_第二导电层;123-第三导电层;1211_第一导电线;1212_第二导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片10,如图2、图3所示,包括:膜片本体11,其中所述膜片本体11具有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以及侧面113 ;导电体12,其中所述导电体1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的第一导电层121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12上的第二导电层1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膜片本体即为现有技术中的光学膜片,且本技术提供的光学膜片是通过在所述膜片本体上设置导电体进而起到防静电的作用。其中,所述导电体1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的第一导电层121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12上的第二导电层122,可以是所述导电体12只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的第一导电层121 ;或者,可以是所述导电体12只包括设置在第二表面112上的第二导电层122 ;或者,还可以是所述导电体12同时包括设置在第一表面111上的第一导电层121和设置在第二表面112上的第二导电层122。下面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将分别对这三种情况作详细的描述。现有的背光模组根据光源的位置不同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可适用于任一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可用于形成光学模组,且包括所述光学膜片的光学模组,可以通过设置在膜片本体上的导电体,将膜片本体表面的静电传导到其他导体上,进而较小或消除膜片本体上的静电。优选的,所述导电体是透明的。这样设置在所述膜片本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和/或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不会影响包括所述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的发光特性。且可选的,所述导电体为导电油墨。可选的,所述光学膜片可以是设置在背光模组上的棱镜片、扩散片或者增亮片。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膜片本体第一表面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膜片本体第二表面的全部或部分。且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形状相同。具体的,当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膜片本体的第一表面的全部,即在所述膜片本体上通过涂覆等工艺形成一整层导电体,且所述导电体是透明的,这样撕掉贴附在光学膜片上的保护膜时就不会产生静电。本技术实施例以第一导电层覆盖膜片本体第一表面的部分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又第二导电层与第一导电层相同就不做赘述,仅以第一导电层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所述第二导电层122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形状相同,且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也相同,均为0.5 μ m-2 μ m之间,包括0.5 μ m和2 μ m。例如,可以是0.8 μ m。且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的宽度为不大于3.5 μ m,例如可以是Ιμπι或2μηι。且不大于阵列基板上的栅线和数据线的宽度。且由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相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仅以第一导电层的形状为例进行详细描述。这样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导电体,可以通过导电体减小或消除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静电,且叠放在一起的光学膜片组也可以通过上面一个光学膜片第二表面上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膜片本体,其中所述膜片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面;导电体,其中所述导电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