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7528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系统,包括控制箱、第一托架、全自动驱动装置、注射器固定转盘、一个以上的注射器、电子天平、支撑架、检测槽、第二托架、托盘、测试液承接杯;第一托架固定在控制箱的后端;全自动驱动装置固定于第一托架的顶端;注射器固定转盘固定于全自动驱动装置的底部;注射器固定于注射器固定转盘上;电子天平放置于控制箱的上表面;支撑架固定于电子天平上表面;检测槽倾斜固定在支撑架上,检测槽与支撑架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托架固定于控制箱的一侧;托盘固定于第二托架上;测试液承接杯放置于托盘上;该系统为一种全自动化的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检测系统,其提高了测试的精度与准确度,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系统
技术介绍
GB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标准中,要求对防护服的防护材料进行防液态物质沾附穿透的测试,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定型的测试系统,现有使用的非定型检测系统均比较简陋,为分离的单件、手动测试器;上述系统存在注射器与被测材料间定位不准,测试液射流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流量,称量不准确等问题。现有的测试系统的测试环节是:首先称量烧杯,记为M1,然后称量倒入定量测试液的烧杯和测试液的总质量M2,M2和Ml的差值即为测试前测试液的重量ml ;将测试液倒在被测测试的防护材料上,流经被测材料后流入烧杯中,再称量烧杯和测试后的测试液体的重量M3,M3和Ml的差值即为测试后的测试液的重量m2 ;测试后测试液的重量m2与测试前测试液的重量ml的差值即为测试液沾附在被测试的防护材料上的的重量。在此期间,测试液会挥发、沾附在烧杯等器皿上,这均会大大降低测试精确度,而且这种测试系统测试耗费时间、测试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化、全数字化的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检测系统,该系统提高了测试的精度与准确度,减少了测试时间,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检测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第一托架、全自动驱动装置、注射器固定转盘、一个以上的注射器、电子天平、支撑架、检测槽、第二托架、托盘、测试液承接杯;所述第一托架固定在控制箱的后端;所述全自动驱动装置固定于第一托架的顶端;所述控制箱通过导线与全自动驱动装置相连;所述注射器固定转盘为外沿一周分布有一个以上固定孔的盘状结构,其固定于全自驱动动装置的底部,由全自动驱动装置带动其转动;所述注射器固定于注射器固定转盘的固定孔内;所述电子天平放置于控制箱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架固定于电子天平上表面;所述检测槽倾斜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检测槽与支撑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检测槽的上端处于注射器固定转盘前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托架固定于控制箱的一侧;所述托盘固定于第二托架上;所述测试液承接杯放置于托盘上,所述测试液承接杯处于检测槽下端的正下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全自动驱动装置包括全自动驱动装置的外壳、第一步进电机、滑动杆、推进柄、第二步进电机和连接轴;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固定于全自动驱动装置外壳内部的顶部;所述滑动杆固定于第一步进电机底部;所述推进柄为一板状结构,垂直套在滑动杆上,并由全自动驱动装置外壳的一侧伸出全自动驱动装置的外壳,伸出全自动驱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处于注射器固定转盘前端的正上方,由第一步进电机带动其上下滑动;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固定于全自动驱动装置外壳的底部;所述连接轴固定于第二步进电机底部,由第二步进电机带动其转动。进一步,所述注射器固定转盘通过连接轴固定于第二步进电机的底部,由第二步进电机带动注射器固定转盘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一托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垂直固定于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横杆在第一支撑杆上的位置可上下调节。进一步,所述第二托架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垂直固定于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横杆在第二支撑杆上的位置可上下调节,也可水平旋转。进一步,所述每个注射器带有平头注射针。进一步,所述检测槽由防腐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支架,所述检测槽与支撑架的底座之间呈45度夹角。进一步,所述电子天平的精度大于等于0.0lgo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全自动驱动装置通过第一托架固定在控制箱上,检测槽通过支撑架固定在电子天平上,电子天平固定在控制箱上,这样整个检测系统相对固定,注射器的喷射点与被检测材料的承液点的位置固定、准确度大大提高;(2)全自动驱动装置的推进柄以恒定外力推动注射器,保证测试液以标准规定的流量和时间稳定地注射到被测试的防护材料上;(3)注射器固定转盘一次可固定多支注射器,每支注射器中可放入一种测试液,通过全自动驱动装置带动注射器固定转盘以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和旋转角度转动,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4)样品检测槽通过支撑架直接安装在电子天平上,可直接称量出沾附在被检测的防护材料材料上的测试液的重量,大大提高测试的精确度;(5)夹装被测材料的支撑架和检测槽可方便拆换,在测试一种被测试的防护材料的同时,装夹另一种被测试的防护材料,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6)通过控制箱按预定程序自动控制检测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化和全数字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检测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系统的左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检测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系统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推动装置的内部结构透视图;图4为全自动驱动装置和注射器固定转盘的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控制箱,2、第一托架,2-1、第一支撑杆,2-2、第一横杆,3、全自动驱动装置,3_1、全自动驱动装置的外壳,3-2、第一步进电机,3-3、滑动杆,3-4、推进柄,3-5、第二步进电机,3-6、连接轴,4、注射器固定转盘,4-1、固定孔,5、注射器,6、电子天平,7、支撑架,8、检测槽,9、第二托架,9-1、第二支撑杆,9-2、第二横杆,10、托盘,11、测试液承接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检测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系统,包括控制箱1、第一托架2、全自动驱动装置3、注射器固定转盘4、一个以上的注射器5、电子天平6、支撑架7、检测槽8、第二托架9、托盘10、测试液承接杯11 ;所述第一托架2固定在控制箱I的后端;所述全自动驱动装置3固定于第一托架2的顶端;所述控制箱I通过导线与全自动驱动装置3相连;所述注射器固定转盘4为外沿一周分布有一个以上固定孔4-1的盘状结构,其固定于全自驱动动装置3的底部,由全自动驱动装置3带动其转动;所述注射器5固定于注射器固定转盘4的固定孔内;所述电子天平6放置于控制箱I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架7固定于电子天平上6表面;所述检测槽8倾斜固定在支撑架7上,所述检测槽8与支撑架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检测槽8的上端处于注射器固定转盘4前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托架9固定于控制箱I的一侧;所述托盘10固定于第二托架9上;所述测试液承接杯11放置于托盘10上,所述测试液承接杯11处于检测槽8下端的正下方。如图3所示,所述全自动驱动装置3包括全自动驱动装置的外壳3-1、第一步进电机3-2、滑动杆3-3、推进柄3-4、第二步进电机3-5和连接轴3_6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2固定于全自动驱动装置外壳3-1内部的顶部;所述滑动杆3-3固定于第一步进电机3-2底部;所述推进柄3-4为一板状结构,垂直套在滑动杆3-3上,并由全自动驱动装置外壳3-1的一侧伸出全自动驱动装置的外壳3-1,伸出全自动驱动装置的外壳3-1的部分的处于注射器固定转盘4前端的正上方,由第一步进电机3-2带动其上下滑动;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5固定于全自动驱动装置外壳3-1的底部;所述连接轴3-6固定于第二步进电机3-5底部,由第二步进电机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防护材料防拒液性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第一托架、全自动驱动装置、注射器固定转盘、一个以上的注射器、电子天平、支撑架、检测槽、第二托架、托盘、测试液承接杯;所述第一托架固定在控制箱的后端;所述全自动驱动装置固定于第一托架的顶端;所述控制箱通过导线与全自动驱动装置相连;所述注射器固定转盘为外沿一周分布有一个以上固定孔的盘状结构,其固定于全自动驱动装置的底部,由全自动驱动装置带动其转动;所述注射器固定于注射器固定转盘的固定孔内;所述电子天平放置于控制箱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架固定于电子天平上表面;所述检测槽倾斜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检测槽与支撑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检测槽的上端处于注射器固定转盘前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托架固定于控制箱的一侧;所述托盘固定于第二托架上;所述测试液承接杯放置于托盘上,所述测试液承接杯处于检测槽下端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刘星汉刘帆李双会吴宗之魏利军张兴凯康荣学桑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中科智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