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蓄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3376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1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能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空气蓄能器,其包括筒体、换气管和液位计;筒体的上部内腔中固定安装有能够将筒体内部分成上、下两部分的封头隔板,在筒体的中部后侧右方固定安装有进水接管,在进水接管下方的筒体后侧左方固定安装有出水接管,进水接管与出水接管的内端为斜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换气管独特的设计结构使减震压力范围更广泛,并且便于生产和安装使用;进水接管和出水接管在筒体内部开斜坡口,且在同侧进出,在筒体内部形成螺旋涡流,使减震效果更优秀;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压力范围高、工作介质温度适用范围广、安全性能更可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能装置
,是一种空气蓄能器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注汽锅炉大都使用高温柱塞泵,锅炉大多使用污水和有较高的温度,柱塞泵的加压是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形成的,所以形成的水压不稳,容易产生振动,造成管道断裂,影响正常的生产,同时也增大了维修成本。目前储能器分重力加载式储能器、弹簧加载式储能器、气体加载式储能器3种类型,其中气体加载式储能器中的皮囊式储能器虽然惯性小、反应力敏、安装容易、维护简单,但是皮囊的使用寿命不长、容易腐蚀,不耐压、不耐温;活塞式储能器虽然使用寿命长、维修成本低、安装容易、操作简单、容积大、压力高、耐高温,但是反应不灵敏、对壳体及密封件要求较高;隔膜式储能器虽然重量小、反应灵敏,但是压力小、容积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蓄能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储能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压不稳易产生振动造成管道断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空气蓄能器,包括筒体、换气管和液位计;筒体的上部内固定安装有能够将筒体内部分成上内腔和下内腔的封头隔板,在筒体的中部后侧右方沿切线方向固定安装有进水接管,在进水接管下方的筒体后侧左方沿切线方向固定安装有出水接管,在封头隔板上固定安装有内部与上内腔相通并且下端盲死的换气管,换气管的下端位于出水接管下方,封头隔板下方的换气管上端管壁上和换气管的下端管壁上分别有小孔,筒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排气接管,排气接管与封头隔板下方的筒体之间固定安装有分别与上内腔和下内腔相通的液位计,在排气接管与液位计之间固定安装有进气装置,筒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排水接管,排气接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全阀,排水接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水控制阀。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进气装置可包括连接管、进气接管和进气控制阀,连接管的左端与排气接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通,连接管的右端与液位计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通,在连接管上固定安装有进气接管并相通,进气接管上固定安装有进气控制阀。上述连接管的右端与液位计的上端通过法兰可固定安装在一起,液位计的下端与筒体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接管并相通,安装接管的左端与液位计的下端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一起。上述进水接管与出水接管的内端可呈斜坡口状。上述换气管的下端与筒体内壁之间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上述封头隔板下方的换气管上端管壁上可沿圆周均布有十个小孔,换气管的下端管壁均布有六排小孔。上述筒体的上封头和下封头可分别为椭圆封头并分别与筒体焊接在一起。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换气管独特的设计结构使减震压力范围更广泛,并且便于生产和安装使用;进水接管和出水接管在筒体内部开斜坡口,且在同侧进出,在筒体内部形成螺旋涡流,使减震效果更优秀;并且本技术工作压力范围高、工作介质温度适用范围广、安全性能更可靠。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为筒体,2为封头隔板,3为进水接管,4为出水接管,5为换气管,6为小孔,7为支撑板,8为排气接管,9为液位计,10为排水接管,11为安全阀,12为排水控制阀,13为连接管,14为进气接管,15为进气控制阀,16为安装接管,17为上内腔,18为下内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空气蓄能器包括筒体1、换气管5和液位计9 ;筒体I的上部内固定安装有能够将筒体I内部分成上内腔17和下内腔18的封头隔板2,在筒体I的中部后侧右方沿切线方向固定安装有进水接管3,在进水接管3下方的筒体I后侧左方沿切线方向固定安装有出水接管4,在封头隔板2上固定安装有内部与上内腔17相通并且下端盲死的换气管5,换气管5的下端位于出水接管4下方,封头隔板2下方的换气管5上端管壁上和换气管5的下端管壁上分别有小孔6,筒体I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排气接管8,排气接管8与封头隔板2下方的筒体I之间固定安装有分别与上内腔17和下内腔18相通的液位计9,在排气接管8与液位计9之间固定安装有进气装置,筒体I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排水接管10,排气接管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全阀11,排水接管10上固定安装有排水控制阀12。换气管5独特的设计结构使减震压力范围更广泛,并且便于生产和安装使用;进水接管3和出水接管4在筒体I同侧沿切线方向进出,使水流在筒体I内部形成螺旋涡流,提高了减震效果O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空气蓄能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进气装置包括连接管13、进气接管14和进气控制阀15,连接管的13左端与排气接管8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通,连接管13的右端与液位计9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通,在连接管13上固定安装有进气接管14并相通,进气接管14上固定安装有进气控制阀15。如附图1、2所示,连接管13的右端与液位计9的上端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一起,液位计9的下端与筒体I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接管16并相通,安装接管16的左端与液位计9的下端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一起。法兰连接方便安装于拆卸。如附图1、2所示,进水接管3与出水接管4的内端呈斜坡口状。进水接管3和出水接管4在筒体I内部呈斜坡口状,且在同侧进出,在筒体I内部形成螺旋涡流,使减震效果更优秀。如附图1、2所示,换气管5的下端与筒体I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板7,支撑板7能够加强换气管5在筒体I内部的稳定性。如附图1、2所示,封头隔板2下方的换气管5上端管壁上沿圆周均布有十个小孔6,换气管5的下端管壁均布有六排小孔6。均布的小孔6方便气体的进出。如附图1、2所示,筒体I的上封头和下封头分别为椭圆封头并分别与筒体I焊接在一起,这样,本技术的工作压力范围高、工作介质温度适用范围广、安全性能更可靠。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使用时,出水接管4与柱塞泵的入口固定安装在一起,水由进水接管3沿切线进入筒体I内部并且紧贴筒体I内壁旋转,当水行至出水接管4处时,水由出水接管4进入柱塞泵,在柱塞泵的反复压力作用下,使水流在筒体I内部形成旋转离心状态,并在旋转离心过程中将空气与水彻底分离,气体在筒体I内部上升,通过换气管5上的小孔6进入筒体I上部内腔中,这样,封头隔板2上方的筒体I内腔中则充装着气体,该部分气体受挤压力作用一收一缩,起到弹簧效应,使本技术储能最大化,减轻震动,从而起到蓄能缓冲效果,从而得到较稳定的水流从出水接管4中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换气管和液位计;筒体的上部内固定安装有能够将筒体内部分成上内腔和下内腔的封头隔板,在筒体的中部后侧右方沿切线方向固定安装有进水接管,在进水接管下方的筒体后侧左方沿切线方向固定安装有出水接管,在封头隔板上固定安装有内部与上内腔相通并且下端盲死的换气管,换气管的下端位于出水接管下方,封头隔板下方的换气管上端管壁上和换气管的下端管壁上分别有小孔,筒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排气接管,排气接管与封头隔板下方的筒体之间固定安装有分别与上内腔和下内腔相通的液位计,在排气接管与液位计之间固定安装有进气装置,筒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排水接管,排气接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全阀,排水接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水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换气管和液位计;筒体的上部内固定安装有能够将筒体内部分成上内腔和下内腔的封头隔板,在筒体的中部后侧右方沿切线方向固定安装有进水接管,在进水接管下方的筒体后侧左方沿切线方向固定安装有出水接管,在封头隔板上固定安装有内部与上内腔相通并且下端盲死的换气管,换气管的下端位于出水接管下方,封头隔板下方的换气管上端管壁上和换气管的下端管壁上分别有小孔,筒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排气接管,排气接管与封头隔板下方的筒体之间固定安装有分别与上内腔和下内腔相通的液位计,在排气接管与液位计之间固定安装有进气装置,筒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排水接管,排气接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全阀,排水接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水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蓄能器,其特征在于进气装置包括连接管、进气接管和进气控制阀,连接管的左端与排气接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通,连接管的右端与液位计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通,在连接管上固定安装有进气接管并相通,进气接管上固定安装有进气控制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蓄能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昭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市汇博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